長潭公路走向圖。制圖/方林敏
時間膠囊
交通,一個極重要的地理單元。從湘江到連通鄰省的古道,再到粵漢鐵路……十八年來,我們不斷探索著湖南古老的交通線路,最后往往是無盡的嘆息。而我們的嘆息,卻是百年前先行者難以想象的理想。
湖南第一條公路——長潭公路,一百多年前就開始修筑了。并不難找尋,就在腳下,卻又遙不可及,它在赤嶺路,在芙蓉路,更多的在107國道之下。拉直、改道、拓寬、提質(zhì),被覆蓋,甚至淘汰,或許就是一條路的宿命。
2020年,芙蓉大道、洞株路、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項目正式通車,長株潭跑一趟,只需要一個小時二十分鐘,多遠?不知道。無數(shù)次的升級改造,不斷提升的速度,撕裂了我們的距離感。新開鋪、黑石鋪、大圫鋪、暮云鋪、板塘鋪……那些曾經(jīng)帶給旅人溫暖和慰藉的停駐點,一掠而過。
當我們沉浸在“從前,車馬慢”的傷感時,我們在懷念什么?是懷念那些具體而微的站點,懷念那些真正與土地緊密相連的日子吧。
100年后,我們重新走上那條曾經(jīng)讓人直呼“以風馳電掣之車,駛于平坦大道之上,直飄飄乎欲仙矣”的長潭公路時,攝影師八歲的女兒芊芊,只是一個勁地催促著:“怎么還沒到呢?”時間的膠囊,是被壓縮了,還是被拉長了?
1912年,算得上是茶陵人譚延闿的春天,也是那時湖南的一個短暫春天。
那一年,32歲的譚延闿被袁世凱正式任命為湖南都督。他望著湖南地圖,躊躇滿志,開議會、禁鴉片、興實業(yè)……長潭公路,是他湖南藍圖中的重要一環(huán)。只是,他低估了當時的風起云涌的政治,也高估了自己的長袖善舞,修筑這條50.11公里的公路,前后經(jīng)歷了9年時間(1913年—1921年),伴隨著他政治的起起伏伏。
即使前后拖沓9年,1921年才完工,長潭公路依舊是“開中國按汽車通行標準修筑公路的先河”,被認為是中國第一條公路。
湖南軍路局成立后,立刻著手修建長沙到湘潭的公路,路線從原四十九標營房(今湖南省人民體育場)起,經(jīng)新開鋪、大圫鋪、暮云鋪,跨越粵漢鐵路,再經(jīng)易家灣、團山鋪、五里堆到湘潭鹽碼頭,全程50.11公里,基本按照古驛道而行,軍路寬度為8米,長沙至大圫鋪的18公里路段很快完成。
譚延闿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二次革命”爆發(fā),譚延闿左右搖擺中選擇了反袁。失敗后,譚延闿被免職,湯薌銘繼任湖南督軍,下令停修長潭軍路。譚延闿入京待罪,最終逃到了青島。每天在膠州灣散步,看著潮起潮落,時常想起他在湖南的規(guī)劃藍圖。
譚延闿像,他的湖南藍圖沒有完全實現(xiàn)。 ▼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反袁的護國運動取得勝利,湯薌銘被趕出湖南。1916年7月,譚延闿再一次督湘。
回到湖南的譚延闿很快改組軍路局,重測大圫鋪至湘潭段路線,并整修長沙到大圫鋪間的塌方路段,修筑完成大圫鋪至易家灣路段。只是好景不長,1917年8月,北京政府總理段祺瑞,任命傅良佐為湖南督軍,譚延闿無力抵抗,留下一句“當慣了婆婆,做不了媳婦”的豪言壯語,辭去了湖南省長職務(wù),經(jīng)老家茶陵潛回上海,等待東山再起。
而此時的湖南陷入混戰(zhàn)之中,工程停工。在譚延闿離開的兩年多時間里,雖然有斷斷續(xù)續(xù)的修建,但是進度緩慢,收效甚微。
1920年5月,譚延闿再一次回到湖南,在他的主持下,長潭公路很快復(fù)工。1921年9月,工程基本完工,1921年11月全線竣工通車,歷時九年。
作為這條公路的規(guī)劃和實施者,譚延闿并沒有等到長潭公路竣工的那一天。他的第三次督湘,只有半年時間。1920年11月27日,譚延闿在湖南人的一片怨恨聲中離開了湖南。他離開長沙時,收獲的是一把用湖南省政府發(fā)行的鈔票貼成的“萬民傘”,為了發(fā)泄因為鈔票貶值而傾家蕩產(chǎn)的怨氣。
1921年10月1日,兩輛漢口利通汽車公司的法國新式汽車成了長沙人和湘潭人茶余飯后最熱烈的談資。這天,這兩輛汽車,一輛在瀏陽門和豹子嶺之間往來疾馳,一輛從長沙開往湘潭,一路上圍觀者眾多,“車輪一動,呼聲震天”,這是長潭公路的試車儀式。
一個叫作呂云蓀的人參加了這次試車儀式,并隨一輛汽車前往湘潭,談及坐車感受,他的形容是“以風馳電掣之車,駛于平坦大道之上,直飄飄乎欲仙矣”。公路的交通方式,第一次進入湖南人的生活。
1954年,小吳門車站。 ▼
在公路還未全線竣工之前,湖北、湖南的商人已經(jīng)看中這條路的商業(yè)價值。龍驤長途汽車公司呈請湘省當局租賃長潭公路,經(jīng)營汽車運輸業(yè)務(wù)。
1921年,湖南省批準立案,“自開車日起,專利營業(yè)十五年,并發(fā)給營業(yè)執(zhí)照”。除了租金,汽車公司還要每個月繳納光洋240元,作為養(yǎng)路費用。
1922年8月2日,龍驤長途汽車公司正式營業(yè)。龍驤公司在長沙設(shè)立一個總站,易家灣設(shè)立分站,湘潭設(shè)車站,營運客車十輛。車身初為鐵殼、玻璃窗、漆布坐墊,后以鐵殼過重,改為鐵皮車廂!俺丝推骄刻旒s兩百人……因車輛不敷,無論何時何地,無不乘客擁擠”。1924年,龍驤公司擴大經(jīng)營,增至18輛客車。
長沙往湘潭的客運場面熱鬧,但是生逢亂世,軍閥敲詐勒索,加上司機缺乏汽車知識,維修失當,龍驤公司依舊虧損嚴重。1927年,湖南省政府接收了龍驤長途汽車公司,轉(zhuǎn)為官辦,龍驤公司落下帷幕。在多年以后,“龍驤巴士”再一次馳騁于湖南各地,算是對湖南第一家商辦運輸公司最好的繼承和致敬吧。
“車廂紅色的,有的車掛一節(jié)車廂,木凳子,顛簸得很。”今年92歲的羅華松是個老長沙,小時候常跟著母親去湘潭走親戚,他還見過抗戰(zhàn)時期因為資源短缺而燒木柴的汽車。
1950年,他到湘潭錳礦上班,經(jīng)常往返于長沙與湘潭之間,但是很少坐汽車,“汽車發(fā)車不準時,太難等了,而且貴,顛簸,坐船便宜、舒服得多”。往返長潭,他更多選擇坐輪船。彼時的羅華松不會相信,也想象不到,幾十年以后,湘江水運會被公路完全取代。
我們只好依據(jù)歷史資料的幾個點,勾勒出長潭公路的路線。協(xié)操坪遺址,涵德女子職校,赤崗路的老樟樹……“出了城,基本上就是沿著107國道了。”我們按照老人的指引,開始了這次找尋。
[協(xié)操坪]
鐘叔河的百草園
譚延闿的規(guī)劃里,長潭公路更多的是一條軍路,在最初,就叫長潭軍路。起點就在協(xié)操坪,歷來即是長沙駐軍操練的場地。清朝末年,湖南編成新式陸軍第二十五協(xié)(旅),下轄兩標(團)步兵,一營炮隊,官兵共四千三百零四名(《清史稿·兵制》)。大校場成了第二十五協(xié)的操坪,慢慢人們就稱這里為協(xié)操坪。
湖南省人民體育館,只是當年協(xié)操坪的個小部分。圖/朱輝峰▼
附近扎兵的地方,也各依部隊番號,叫作四十九標、五十標、炮隊坪。上個世紀初的協(xié)操坪,占地約兩百余畝,位置在小吳門和經(jīng)武門外,護城河以東、杜家山(湖南烈士公園烈士塔所在山丘)以西之間的一片平闊之地,包括了湖南省人民體育場、長沙市一中現(xiàn)址、原省新聞出版局宿舍、湖南省展覽館等相關(guān)地塊。
5月14日,我們的找尋就從湖南省人民體育場開始。天氣晴好,體育場聚集了不少鍛煉的人們,他們很少人知道,百年前,這里也常有人在此鍛煉,并懷抱富國強兵的夢想。我們向體育場的門衛(wèi)打問相關(guān)歷史,門衛(wèi)表示并不知道“協(xié)操坪”,我們拿出一張協(xié)操坪舊址碑的照片,他才想起來,在體育館北門右側(cè)200米左右有一塊碑。我們在他的指引下,找到了那塊碑。
碑文簡單地記錄著協(xié)操坪的歷史,“協(xié)操坪原為清末新軍二十五混成協(xié)四十九標五十標駐地操坪,后操坪荒廢。1944年日本侵略軍攻占長沙時曾在此修筑臨時機場。1946年,國民政府將臨時機場擴建為正式機場……1958年,改建成矩形廣場,占地五點一萬平方米,為湖南省會人民舉行大型集會的場所,名為東風廣場!
協(xié)操坪的歷史比簡介更為激蕩,辛亥革命湖南新軍首先響應(yīng)武昌起義,就是從四十九標出發(fā)攻打撫臺衙門。1930年紅軍占領(lǐng)長沙,也是走四十九標進城的……
這里成了他童年的秘密樂園,他經(jīng)常一個人在荒蕪的協(xié)操坪尋找趨趨草,或者躺在草地上“看天上云的變幻,聽草中蟲的嚶鳴”。鐘叔河童年在協(xié)操坪的寧靜,很快被盧溝橋的一聲炮響打破,他被送回了平江。
十年后,他回到協(xié)操坪,這里已經(jīng)是不準擅入的機場重地了。他與協(xié)操坪的故事并沒有結(jié)束,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在這里迎來了解放軍,迎來了人生的種種曲折與風波。
1998年,鐘叔河舊地重游,二十幾層的高樓不斷生長出來,他抬頭,“天空更小了”,“四周全是水泥地面,趨趨草連影子也找不到了”。
[赤嶺路]
張揚地長在路中間的行道樹
一張芙蓉區(qū)的老地圖上,清晰標記著長潭軍路,從協(xié)操坪往南穿過韭菜園,從涵德女子職校校門口穿過。根據(jù)羅華松的回憶,這個已經(jīng)不存在的學校,在桐蔭里,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他的兩個姑姑就在這所學校上學,“學裁縫,學校還有刺繡、中醫(yī)專業(yè)”。
1912年,胡文創(chuàng)立涵德女子職業(yè)學校于戥子橋,1914年遷至都正街與開明女校合并,稱長沙私立涵德女子職業(yè)學校。1935年,校方購置了韭菜園的一塊地,年底搬到了韭菜園。當我們到達桐蔭里時,這里已經(jīng)是一片工地,歷史,在城市的一次次更新中,更加模糊不清。
赤嶺路上的老樟樹遠比涵德女子職校幸運,歷經(jīng)百年,依舊郁郁蔥蔥地矗立在馬路中間,即使,它是這條路上好些車禍的“肇事者”。
沿著赤嶺路一路向前,我們很快就遇到了那棵老樟樹,它矗立在馬路正中間,枝繁葉茂,馬路生生被它劈成了兩個車道。附近的居民說起這棵樟樹,更多的人只提起它造成的交通事故。
我們穿過馬路,走近老樟樹,保護牌已經(jīng)掉落多時,被樹葉掩埋著。從保護牌上我們知道了老樟樹的年紀,超過160歲。赤嶺路是長潭公路的一段,老樟樹是長潭公路的行道樹,確切的移栽時間卻難以確定,有的人說在長潭公路建設(shè)之初就已經(jīng)移栽。
在羅華松的記憶里,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政府鼓勵沿線居民,開辟渠溝,種行道樹,才移植過來的!岸际沁@么大的樹移栽過來的!绷_華松把手圈成碗口大。
接連不斷的車禍,讓這棵老樟樹一度成為車主們討伐的目標,希望把它砍掉或移走,他們的理由足夠充分,“難道一棵樹比人更重要嗎?”事故的原因其實不能全怪古樹,水泥圍擋太矮,沒有指示標牌,未裝路燈路面昏暗駕駛者會被其他車輛的遠光燈晃眼,這些都是。
百年古樹不適合移栽,園林局堅持拒絕了洶涌的意見,這棵路中央的古樹終于保留下來,見證這條路一次次拓寬和更新。
[那些“鋪”]
有過落寞與繁華的交通節(jié)點
從書院南路進入新開鋪路,一路向南,那條古老的公路也就逐漸變得清晰起來。新開鋪、大圫鋪、暮云鋪、板塘鋪、團山鋪……古老的交通線節(jié)點,在現(xiàn)代交通格局中或被拋棄,或在新的交通線上占據(jù)一席之地,有繁華,有落寞。
新開鋪、大圫鋪已經(jīng)成為長沙城的一個部分,這是城市不可阻擋的腳步。還好地名還在,地名提醒著我們,這里曾經(jīng)遠離城市,也給往來城市的旅人以慰藉和溫暖。
暮云鋪,我們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去了,幾年前,探訪粵漢鐵路,這里就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暮云享受了湖南近代交通的全部福利,粵漢鐵路、長潭公路都從暮云經(jīng)過并設(shè)站,在長潭公路基礎(chǔ)上擴建的107國道給暮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華。如今火車已經(jīng)不停了,更便捷快速的芙蓉南路繞開了暮云,107國道式微,暮云也很快落寞下去。
我們走走停停,到達暮云已經(jīng)是中午。暮云總給人以凄涼的歷史感,繁華過后的老街獨有的歷史感。曾經(jīng)的繁華反映在人身上,有驕傲也有難掩的落寞。“我跟你說,我們這條路以前車來車往,人都過不了馬路,對面還有一個湘運汽車站!65歲的周先生,看到我們很快戴上口罩,并示意我們離他遠一些,他享受了暮云的便捷交通,年輕時走南闖北。
新正街上開著一家碑刻店的易久藩,今年已經(jīng)88歲,他比鎮(zhèn)上任何一個人都走得遠,全國他都走了個遍。73歲的時候他開始環(huán)游了世界,走遍了世界五大洲,如果不是疫情,他應(yīng)該還在國外旅行!伴L潭公路暮云段是靠河的那條小路,是砂石路,兩節(jié)車廂的客車跑起來,后面的車廂甩來甩去。”國道拉直、改道,那段長潭公路就成了鄉(xiāng)間小路。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興修107國道暮云段,易久藩是筑路工程部的秘書。“最初修國道的時候是瀝青路,后來又改成水泥路,在改成瀝青路時,水泥路就在這下面沒有敲掉,所以整個路基都抬高了不少!彼J為,連通南北的107國道,才真正開啟了暮云的公路時代,帶給暮云數(shù)十年的繁華!艾F(xiàn)在去湘潭很少人走這條路了,都走芙蓉大道。”老人說。
在一陣雨里我們出了暮云,107國道跟芙蓉大道匯合,寬闊的八車道,像疾馳在高速公路上。與暮云的落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湘潭板塘鋪,107國道在這里有了新的名字——芙蓉大道,車水馬龍。
湘潭板塘鋪。長潭公路經(jīng)由此地。和暮云相比,這里熱鬧得多。圖/朱輝峰▼
當?shù)氐睦先似婀,為什么板塘鋪在眾多廠礦企業(yè)關(guān)閉之后,卻迎來了快速發(fā)展?一時間高樓林立。他們記得的長潭公路穿過的池塘,再也找不見了。
那些曾經(jīng)紓解旅人疲憊的“十里一鋪”,已經(jīng)無法讓高速時代里的人們在每一個停留,更多的“鋪”會被一掠而過,也有的會成為新的交通節(jié)點,不斷壯大,這或許是“鋪”的宿命。
[湘潭鹽碼頭]
回到長潭公路最初的終點
板塘鋪的五里堆,曾是長潭公路進入湘潭的最后一站。
在一陣雨里,我們進入湘潭,我們要尋找長潭公路最初的終點——鹽碼頭!叭至锞糯a頭”“十八總”,湘潭在水運時代的風頭一度蓋過省城長沙。長潭公路開通的那一刻,湖南的另一個交通時代開始了,碼頭,漸漸退出歷史舞臺,鹽碼頭只留在人們的記憶里。
因長潭公路衍生出來的一小塊“三角坪”,卻發(fā)展成城市道路甚至社區(qū),幾十年前,它不過是潭衡路(現(xiàn)東泗路和岳塘路)與長潭公路一個小小岔口!叭瞧荷鐓^(qū)”“三角坪東路、西路”,算是我們在湘潭城里找到的關(guān)于長潭公路的一絲光影。
我們穿過三角坪西路到達湘江邊虹灘濕地,因為下雨的緣故,公園里我們只遇到一個獨自憂郁的年輕人。湘江水穿過湘潭大橋的橋洞一路向北。百年前,乘車從長沙來到這里的旅人們應(yīng)該這樣望著滔滔江水,然后繼續(xù)踏上旅途吧。
長潭公路并沒有止于鹽碼頭,長潭公路開通的第二年,它的延長線潭寶公路(今320國道湘潭至邵陽路段)開始修筑。1925年,湘潭河西窯灣江西路一座獨特的車站——潭寶汽車站也開始修建。
長潭公路起點協(xié)操坪,終點湘潭鹽碼頭。2022年5月14日,在尋跡鹽碼頭舊址的江邊,順流而下的江水帶走了雨。圖/朱輝峰▼
見到這座近百年歷史的汽車站時,同行的幾個人都被震撼了,“這是汽車站嗎,是個碉堡吧?”花崗巖護坡的高臺,車站主體建筑層疊的圓柱碉堡形,圓形的天井頂?shù)字蓖,屋頂四周配以高大的窗戶。第一眼誰都難以相信這是一個車站,據(jù)說在抗戰(zhàn)時期,日軍就曾把它誤認為碉堡,丟炸彈轟炸。
這座始建于1925年、外形酷似“碉堡”的建筑,曾開創(chuàng)多個“第一”:我國第一個實行人車分流的車站、我國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汽車站、湖南早期最大的汽車站……圖/朱輝峰▼
潭寶汽車站在1927年投入使用,據(jù)說設(shè)計者是當時“湖南全省公路局”總工程師周鳳九,另外一種說法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設(shè)計。潭寶汽車站位于湘江邊,最大的設(shè)計特點是防洪,1933年卻毀于一場大火。
大火之后,汽車站在原有框架上修復(fù),并增建了兩層樓房,原來連地下室一起共計3層的主體建筑變成了4層,頗具特色的采光屋頂仍然保留,汽車站的建筑愈顯高大。
潭寶汽車站建成后,成為湖南公路的一個重要樞紐。1964年,潭寶汽車站停止運營,公路,也進入新的時代。長潭公路的尋訪在古老的潭寶汽車站畫上句號,沿著芙蓉大道一路疾馳,回到長沙,不過四十分鐘。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