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銀杏王。
像古樹一樣活著
要活成一棵千年古樹,需要多大的努力和運氣?
它需要充足的雨露陽光,和諧的森林環(huán)境,和平的人文環(huán)境,但這些還遠遠不夠,還要完美避開雷暴、風雨、霜雪、冰凍、病蟲害、火燒等,還需幸運地逃脫人類砍伐,動植物間蓄意破壞、惡意競爭。自然界從不熱衷塑造“完美”,想從眾多樹中脫穎而出,要經(jīng)過嚴苛的“修煉”。
小時候,我在湘西南家鄉(xiāng)認了一棵600多年的重陽木當“干娘”,它生長在渡口邊,每年我生日和過春節(jié)都要去給它放鞭炮。我10歲那年,一場特大冰雹襲擊了鄉(xiāng)野,它被連根拔起,攔腰截斷,橫亙在渡口旁的小河邊。當所有人以為它“無力回天”時,它竟然以橫臥的姿勢重生,還在根部長出小重陽木。每次給它“拜年”,我都被它這頑強的“求生欲”打動。如今,20年過去,它成了渡口的天然“獨木橋”,仍活得郁郁蔥蔥。
長成古樹,是大自然設(shè)的“局”,古樹要用自己的智慧“打怪升級”。當被雷暴劈成兩半,鐵絲絞進樹干,火燒半邊,它們依然能完成自我修復(fù);當被砍傷,被病蟲害、細菌侵染后,它們會以長出樹瘤的方式自愈;它們在春夏季節(jié)加緊成長積累養(yǎng)分,在冬天選擇休眠;為了躲過寒冷,它們不惜“沉睡”或分泌蠟質(zhì)作出枯萎狀,幾年后又突發(fā)新芽……它們在時間長河里對抗時間和孤獨,最終長成古樹。
三毛曾在《如果有來生》中寫道: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而我們作為旁觀者,也要學著像古樹那樣活著,像古樹那樣思考。
01
湖南最老銀杏2500歲
為什么銀杏容易出“壽星”
立冬后,湖南變成一個斑斕的色彩世界,可誰也壓不住古銀杏的戲份。這個獨木成林的孑遺植物,憑借一抹美艷絕塵的金黃,將秋天渲染到極致。
銀杏如何從深山一步步走入了我們的生活,這是一個關(guān)于植物與人類關(guān)系的恒久話題。沿著銀杏之路,我們走入那個遙遠深邃的歷史時空。
中國千年以上的古銀杏有500多株
汝城銀杏秋景。(圖/張衛(wèi)東)▼
一個名字能從門直接用到種的植物顯然不是凡類,銀杏就是這個特例。植物學上,銀杏屬于銀杏門、銀杏綱、銀杏目、銀杏科、銀杏屬、銀杏種,它是整個銀杏界的“獨苗”,認識了銀杏,就認識了一整門植物。
但這么獨特的銀杏,曾是土氣的“鴨腳子”,連《詩經(jīng)》都忽略了它。直到宋代,它作為皇家貢品,改名銀杏,才被人廣泛關(guān)注。因為美麗和長壽,銀杏開始在寺廟、古建筑、風水口廣泛栽種。
這個“天煞孤星”,在地球上走過了2億多年,曾廣布世界,并在恐龍活躍的時代達到鼎盛。258萬年前,第四紀冰川運動席卷歐美大陸,氣候劇變,海陸變遷,銀杏類植物在世界大部分地區(qū)滅絕,僅在我國地理環(huán)境特殊、受到冰川侵蝕影響較小的華北、華東、華中地區(qū)的銀杏得以存世!肮律硪环N”的它,成為植物界的“活化石”,最終在我國東部(浙江天目山為代表)、西南(貴州務(wù)川、重慶金佛山為代表)和南部(廣東南雄、廣西興安為代表)地區(qū)留下了3個野生種群。有趣的是,千萬年來,銀杏外貌形態(tài)并沒多大變化,尤其它的扇形葉,對比上億年的銀杏葉化石,幾乎一模一樣。
如今,銀杏遍布全球,隨處可見。光在中國,據(jù)中國林學會銀杏分會統(tǒng)計,在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qū)都有銀杏分布,100至999年樹齡的古銀杏就有6萬株,千年以上的古銀杏有500多株。無論野生還是人工培植的銀杏,大多源自以浙江天目山種群為代表的中國東部種群。
銀杏的野生種只存在于我國。大家看到滿大街的銀杏實際上是人工栽培的,真正稀有的是野生種。
湖南古銀杏數(shù)量居全國前列
汝城銀杏。(圖/湖南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提供)▼
作為全國銀杏自然分布地理中心的湖南,有1800多年的銀杏栽培歷史。湖南地處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的過渡帶,適宜的溫度和降雨量,是銀杏生長的理想家園。經(jīng)過長期引種、栽培,銀杏的足跡遍布湖南,集中分布在雪峰山脈和南嶺山脈。
2019年底,湖南省林業(yè)局公布的一組數(shù)據(jù)中,認定公布的古樹名木23.9143萬棵,一級古樹有7956棵,包括銀杉、銀杏、資源冷杉等8種樹木。在這些一級古樹及名木里,古銀杏有543棵,居全國前列。其中千年以上被納入《湖南古樹名木圖冊》的古銀杏有15棵,它們中樹齡最大的有2500年。
為什么銀杏容易出“壽星”?“銀杏自身基因就很優(yōu)秀,它病蟲害少,種子萌發(fā)率高,即使受到低溫和干旱等極端氣候,它都能頑強自渡!敝心狭謽I(yè)科技大學古樹名木保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曹基武說,銀杏是長壽樹,生長速度可觀,它還有頑強的萌蘗能力,植株被砍去后還能重新長出新芽。在湖南,這些古銀杏又大多分布在寺廟、文廟、古建筑、風水口等處,受人敬仰,不容易被砍伐破壞,因此更容易長成古樹。“銀杏還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白果、銀杏葉皆能入藥,這也是它長壽的優(yōu)勢!辈芑溲a充說,在湖南,古銀杏也并非一帆風順,因為樹高挺拔,雷擊、風暴、冰災(zāi)、火災(zāi)等重大災(zāi)害更容易攻擊它們。“湖南古銀杏很多都遭遇過雷擊,東安縣2500年的‘湖南銀杏王’就曾被雷擊斷樹干,它也怕干旱,今年大旱,就每周都要給它運水!
“獨行俠”在湖南形成特別古銀杏群落
桐子坳古銀杏群落(圖/湖南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提供)▼
古銀杏是“獨行俠”,大多散居。但在湖南,存在特別的古銀杏群落,如永州雙牌縣桐子坳古銀杏群落,郴州桂陽縣沅頭村古銀杏群落。它們甚至跟其他樹群相伴相生,一起對抗漫長歲月。
桐子坳村以古銀杏群落出圈,被譽為“中國銀杏第一村”,它的秋天是一場銀杏黃的饕餮盛宴:隆重,浩大。
這個地處北緯26°的村子,是陽明山腳一處狹長的山谷,仿若山中“口袋”。它和五嶺都龐嶺山脈形成天然屏障,為銀杏躲避第四紀冰川提供了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當風從山谷的一端進入,被狹窄的空間壓縮,釋放熱量,整個山谷氣溫可維持在冬暖夏涼的氛圍中,形成“山谷空調(diào)效應(yīng)”。這種空調(diào)效應(yīng)還會增加降雨量,讓山谷平地雨量充沛,為銀杏生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氣候條件。
目前,桐子坳村有1000多棵銀杏樹,樹齡百年以上的有218棵,二三十棵連片的古銀杏林有5處,其中最古老的銀杏樹已經(jīng)800多歲了。它們沿著村中菜地、房屋、河流等,有的呈帶狀散布,有的群居,營造出絕美的風景。這片古銀杏群樹齡異齡化分布跨度較大,但大多都在150年至260年之間。它們中混生著香樟、苦楝、茅栗等,還穿插著200多年村子的煙火生活。在桐子坳村,人和樹、樹和樹之間的和諧共處,也是這處古銀杏群落成長無憂的保障。
桂陽縣沅頭村的古銀杏群是2015年才被查實考證的。它們生長在該村天鵝塘組后龍山,和百年以上的紅豆杉群落共存混生。這個古銀杏群落里有22棵銀杏樹,其中樹齡300年以上的有6棵,最大的一棵樹高25米,樹齡500年以上。這里的銀杏樹喜歡“抱團”,雙株合抱的就有3棵,甚至還有1棵三株合抱。更令人稱奇的是,這個古銀杏群落還和10株百年樹齡以上的紅豆杉共享生存空間。在這片十分珍稀的古樹叢林里,一個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后遺留的孑遺植物,一個是瀕臨滅絕的世界珍稀物種,它們一起構(gòu)筑的“命運共同體”更值得玩味。
02
千年“壽星”們是怎樣挺過命運暴擊的
湖南的秋色賦,古銀杏是最重要的一筆。霜降后,湖湘地理記者來到湘西南的新寧、武岡、東安等地探訪千年銀杏。這些古銀杏,多經(jīng)歷過命運的暴擊,最后“死”而復(fù)生,哪怕徒留殘枝,仍以蓬勃的生命力示人。闖過無數(shù)逆境的它們,堪稱人生的“榜樣”。
【湖南銀杏王】
從斷裂處長出7棵參天大樹
湖南最古老的銀杏,東安馬皇村2500年古銀杏樹。▼
晚秋時節(jié),是東安縣2500年“湖南銀杏王”的絕美時刻。扇子般的銀杏葉從淺黃過渡到鵝黃,秋風一掃,銀杏樹旁的小村落就染成金黃。這棵“湖南銀杏王”長在永州市東安縣南橋鎮(zhèn)寺門馬皇村5組羅漢山頂,每年秋冬交替時,它便成了真正的“王”。
去羅漢山找“湖南銀杏王”是一段驚心動魄的旅程。車子要經(jīng)過雙江水庫的堤壩,再一路盤旋在雞腸子般曲折蜿蜒的小路,當?shù)竭_“湖南銀杏王”樹腳時,腿都不聽使喚地發(fā)抖。今年大旱,羅漢山早早顯露出層林盡染,唯獨這棵2500年的銀杏樹后知后覺,還在綠和黃之間“猶豫不決”。
古銀杏樹長在一處陡坡上,有種傲視叢林的威嚴。它周身綁了樹撐,旁邊修葺護欄棧道,還設(shè)了觀景亭臺,已經(jīng)是一處古銀杏公園。這棵歷經(jīng)滄桑的古銀杏,有著巨大的樹蔸,光胸徑就有3.84米,需要十多個成年人環(huán)抱。原本這棵古樹有60多米高,明末清初,一場雷擊將它的樹干攔腰擊斷,撕裂至根際,樹梢架落在距樹蔸50多米遠的山包上,如一架天橋。幾百年過去,住在銀杏樹旁的村民在斜坡下挖魚塘,還見到一截巨大的樹干。它的主干已經(jīng)空心,底部形成一個寬敞的門洞,四面透風,只剩下樹皮裹身。盡管如此,它又頑強地從斷裂的主干處長出7棵參天大樹。如今,我們看到的古銀杏樹矮了一大截,只有25米。“古銀杏樹空心的地方真的很寬敞,可容下20多人,我一個伯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將樹洞用土填高一米,做成豬舍,還在樹洞里關(guān)牛養(yǎng)豬!47歲的村民吳又紅說,銀杏樹洞是2021年建古銀杏公園時填上的,在此之前,還能在樹洞里看到雷擊后的痕跡。
羅漢山古銀杏王(圖/張衛(wèi)東)▼
羅漢山的古銀杏,相傳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shù)氐墓旁饺怂N,距今2500多年。很長時間里,它“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直到吳又紅先祖見到這棵古銀杏,舉家從山腳搬遷到羅漢山頂,跟古銀杏比鄰而居。后來陸續(xù)有陳氏、曾氏搬遷至此,形成了一個小村落。村民們一直將這棵樹當成“家樹”,還在樹蔸處建了小廟,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祭拜。“很多人都認它做干娘,每年春節(jié)期間,甚至還有株洲、衡陽的人來給它放鞭炮拜年!眳怯旨t介紹,當年他外公見到這棵古樹非常震撼,一定要將女兒嫁到古銀杏樹腳的吳家。
這棵古銀杏在“出名”前就遠近聞名,它每年能結(jié)出上千斤銀杏果。每到晚秋時節(jié),銀杏果掉落時,村民們會不約而至,就像一場節(jié)日盛會。曾有不少人打過古銀杏樹的主意,有想買走它的,想承包銀杏果的,但都被村民攔下。為保護古銀杏樹,村里還專門制定村規(guī)民約,規(guī)定古樹屬于集體所有,任何人不得非法占有。如有刻畫折枝等損害古樹樹體、挖坑取土等破壞古樹生長環(huán)境的行為,每次罰款500元。
銀杏王落葉景觀。(圖/張衛(wèi)東)▼
2016年11月,這棵古銀杏被中國林學會評為“中國十大最美古銀杏”,編入《中國十大最美古銀杏圖冊》,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第二年,它又在湖南省綠化委員會、湖南省林業(yè)廳的尋找“湖南樹王”活動中,被推選為“湖南銀杏王”。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前來觀賞這棵古銀杏。然而,就在它榮譽越來越多的時候,銀杏樹旁的大部分村民,易地搬遷到生活條件更好的鎮(zhèn)上居住。
直到3年前,在外打拼的吳又紅回到古銀杏樹下!拔液托值芤郧霸谠颇献鍪覂(nèi)裝修,干了20多年,3年前回來發(fā)展!眳怯旨t和二弟回到古銀杏樹下的老家,那時小村落基本空了,只留下一兩戶守護銀杏樹不愿搬走的老人。他們回來后不久,就趕上古銀杏公園建設(shè)。當看到為了做棧道平臺,斜坡上挖斷不少銀杏樹根時,他們慌了,“我們害怕‘家樹’死掉,又想看到村落變化,非常迷!。擔心古銀杏可能因為這次斷根,變得不如之前精神,銀杏果也隨之減產(chǎn),他們每天提心吊膽。好在經(jīng)過專家診治,古銀杏又漸漸恢復(fù)元氣。
如今,古銀杏樹旁的村落,依然只有三四戶人家留守。吳又紅和弟弟養(yǎng)藏香豬、黑山羊、走山雞,辦起鄉(xiāng)村民宿,他們靠著“湖南銀杏王”又找回屬于從前的人氣。
今年大旱,鎮(zhèn)上的消防車每周都來為它澆水,古銀杏也不負眾望,更加郁郁蔥蔥,又恢復(fù)了山林的“王者之氣”。
【新寧千年銀杏】
一個村莊的“留守老人”
新寧縣回龍寺鎮(zhèn)千年古銀杏樹。(圖/新寧縣林業(yè)局提供)▼
和別處不同,新寧縣的這棵銀杏既不傍著寺廟,也不位于村落風水口,它久居深山,守望著一個叫白果樹腳的村落,記錄著這個村落的變遷史,如今成了村莊的“留守老人”。
找尋這棵千年古銀杏樹頗費周折,需驅(qū)車先到新寧縣回龍寺鎮(zhèn)楊橋村,再換乘村民上山的高底盤汽車,沿著山澗,一路蹚過坑坑洼洼的林地。周邊閃現(xiàn)的只有零星幾座近乎坍塌的木房子,遇見野雞、野兔是常有的事。
從楊橋村到千年銀杏樹,需要顛簸將近一小時。但見到這株銀杏時,感覺路上經(jīng)歷的所有辛勞都是值得的。千年銀杏樹并不是孤零零一株,除了根部一大圈小銀杏樹相伴,還有兩棵百年以上的銀杏樹守護左右,連楊橋村村民也分不清它們到底是父子還是爺孫。這棵千年銀杏樹胸徑3米以上,樹高達28米,冠幅15米,加上根部那圈小銀杏樹,需要12個人合抱才能圍住,說它是這里的森林之王也不過分。
需12人合抱才能圍住的千年銀杏樹。▼
我是霜降之前見到它們的,銀杏樹葉還在淺黃和深綠之間過渡,葉子之間細細密密,看不出它攝人心魄的美。去年厚厚的落葉仍在,踩在上面湊近樹干底部,抬頭仰望,銀杏樹冠就像一把撐向天際的巨傘,細碎的陽光透過葉片縫隙灑落,一切顯得那么靜謐、柔和,有種恍若隔世的美好。村民們圍著大樹轉(zhuǎn)了一圈,將散亂的石頭壘好,再撤去捆綁它們的紅綢子,就像呵護家中的長輩般細致。
千年銀杏所在的地方曾經(jīng)叫白果樹腳,這是一個住了100多戶人家的小村落。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村民陸續(xù)搬出大山,在如今的楊橋村委會周邊建房定居,這三棵銀杏就成了他們的“留守老人”。四十多年過去,村民們留在白果樹腳的房屋全部倒塌,只留下地基,當他們回來尋根時,都要以三棵銀杏樹為參照,找到曾經(jīng)的家。
“以前的白果樹腳是姓伍的村落,我們是根據(jù)族譜推算出那棵大銀杏的年齡的,伍姓已經(jīng)在這里繁衍八代不等,從老祖宗落戶就有銀杏了!蹦赀^六旬的楊橋村村民伍金玉說,在伍姓族人還沒落戶之前,最先住白果樹腳的是羅姓族人,所以這么推算,那棵大銀杏樹至少上千年,旁邊的兩棵稍小的銀杏也至少有幾百年了!拔夷棠逃洃浿,這棵千年銀杏樹腳的那些小銀杏從她嫁過來就一直這么大,別看它們小,可能也有上百年了!彼a充道。
這片銀杏樹一直是村民的“神”,尤其在交通不發(fā)達的年代。白果樹腳是通往東安縣的必經(jīng)小道,當年挑鹽、挑銀的商賈和挑夫都要途經(jīng)此處,人們在此休憩、乘涼,甚至焚香燒紙許愿,白果樹腳也一度熱鬧非凡。哪怕村民搬出去幾十年,也不時有人進山把它們當成神靈祭拜!坝行┐迕,腳疼都會來這幾棵白果樹下禱告。”村支書伍先勇指著樹底下的陶罐蓋子說,那是村民求白果樹保佑的祭品。聽村民們繪聲繪色講著白果樹有求必應(yīng)的故事,想到村民們會在遇到麻煩時來祈求它們,說明白果樹已成為村民們的心理依賴,至少是一個能傾訴秘密的老朋友。
千年銀杏歷經(jīng)滄桑,遇到今年這種大旱天氣,也比周邊的樹木蔥郁。村民還發(fā)現(xiàn),他們住在白果樹腳時,銀杏樹長勢更好,他們搬離后,銀杏樹沒人打擾反而沒那么茂盛。大概這千年銀杏樹跟人的情誼太深,離不開人間煙火氣了。“樹木都有它們的生存法則,開花結(jié)果有自己的規(guī)律!毙聦幙h林業(yè)局綠化辦專職副主任尹小范解釋。
如今,村民們在老銀杏樹附近建了茶園和養(yǎng)殖場,不久后,這里還會建成保護性質(zhì)的銀杏公園。白果樹腳的熱鬧漸漸回來了。
【武岡雙銀杏】
形單影只與水泥柱融為一體
武岡文廟千年古銀杏樹。(圖/楊春暉)▼
霜降過后,武岡文廟門前的雙銀杏就成了焦點。它殘存的身姿頑強地撐起千年銀杏的尊嚴。銀杏金黃的葉子跟文廟紅墻相映襯,有種震懾人心的美麗,常引人駐足。
這棵守在文廟門前的雙銀杏,曾是武岡名勝“雙杏參天”,古時候吸引不少文人墨客打卡。傳說它是西晉時任武岡縣令的陶侃親手種植,已經(jīng)有1700多年歷史。晉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41歲的陶侃補任武岡令。他來到這個偏遠的小城后,勵精圖治,積極辦學,在縣城文廟前修建學宮,還學山東孔廟建杏壇,并親手種植兩棵銀杏樹。他對武岡的教育寄予厚望,希望自己治下的百姓有銀杏風骨。
武岡文廟門前的銀杏▼
雙銀杏樹長在武岡渠水北岸,在攀龍橋和讓龍橋之間的繁華鬧市區(qū)。從車水馬龍的橋上遠眺,雙銀杏就像文廟前的一道高拱門,行人都要穿過“拱門”進出。湊近才發(fā)現(xiàn),這棵雙銀杏早已形單影只,它的側(cè)枝中空,干徑僅余0.6米,僅靠樹皮支撐整棵大樹。我們見到的靠著渠水邊的“樹”只是一根用來支撐它的水泥柱子。原來,1965年,武岡城遭遇一場特大風襲擊,西邊的古銀杏樹被大風刮倒死亡,只留下東邊一棵銀杏。誰料1979年4月,幸存的古銀杏又遭遇雷擊,樹干折斷,僅存5米高的樹樁及側(cè)枝,千年古銀杏的威嚴也隨之崩塌。令人稱奇的是,1981年春,古銀杏憑借頑強的生命力,在樹樁頂部,竟孕育出一棵樟樹,形成“杏懷抱子”的奇觀。二十多年后,武岡擴建廻龍路,需要填高路面,主干僅剩5米的古銀杏又做出讓步,被填埋2.3米主干。盡管歷經(jīng)重重磨難,古銀杏殘存的樹枝依然枝葉茂盛,年年碩果累累。市民們都很感動,自發(fā)來保護它。其實,在清代初期,它就出現(xiàn)皮枝剝落的現(xiàn)場,當時旅居武岡的浙江錢塘學士吳鴻見狀,在銀杏樹周圍砌磚保護。他的河南朋友路過武岡見到雙銀杏,又得知他的事跡,有感而發(fā),還專門寫了長詩《雙銀杏(并序)》,贊雙銀杏“萬劫長留天地春”。2007年,為了支撐銀杏側(cè)枝,政府部門又在靠近渠水一側(cè)做了水泥柱。
如今的銀杏樹和水泥柱融為一體,繼續(xù)保持雙銀杏的姿態(tài)。武岡文廟也和這棵千年雙銀杏同時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武岡的城市地標。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