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一場拉風的“拖拉機婚禮”,在益陽安化引起不小的轟動。6臺農機設備組成的婚車車隊浩浩蕩蕩從樂安鎮(zhèn)街道上穿過,90后小夫妻肖霖和夏艷在用這場特別的婚禮高調宣布:“我們成為新農人了!”。
正值一年一度“雙搶”
丈夫忙農活妻子帶娃
回鄉(xiāng)之前,大學學設計專業(yè)的肖霖,畢業(yè)后成了一名室內設計師;妻子夏艷則在長沙的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工作,小倆口收入可觀,他們在城市過著讓人艷羨的小資生活。然而,一年半前,這對90后小夫妻卻毅然選擇了回鄉(xiāng)當農民。
對于這個選擇,肖霖的考慮是父母親年紀大了,需要有人照顧,“回家能分擔一點是一點!倍拮酉钠G更樂觀,她覺得農業(yè)是非常有前景的一個行業(yè),只要自己做得好,一樣大有可為。
7月19日,頂著35℃的高溫,我們在稻香園家庭農場見到這對90后小夫妻,此時正值“雙搶”,家庭農場里的210畝早稻已經成熟,肖霖正開著收割機“轟隆隆”地收稻子,而妻子夏艷則抱著剛出生兩個月的孩子,坐在門口安靜地看著:一眼望去,仿佛時空靜止,這樣的歲月靜好,也許便是人生最美好的模樣。
花30多萬建“育秧廠”
機械化農業(yè)勢不可擋
回鄉(xiāng)之后,肖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引進“育秧工廠”,育秧工廠由播種機和育秧棚兩部分組成,需要投資30多萬,他剛提出這個想法,便遭到父親肖又初反對。
肖又初一輩子以耕種為生,他是村里最早購買農機設備的人,可謂是當地機械化農業(yè)的引路人。反對引進“育秧工廠”,他有自己的想法,“一年也就賺這么多錢,這個投資太大了,而且還不一定能成功!痹瓉,肖又初打聽到,外地有幾家建“育秧工廠”的農場主,第一次機械化育秧并不成功,虧損嚴重,最后還是采用的人工育秧。
肖霖理解父親的擔憂,但是,年輕的他還是想試試,“育秧工廠未來還是很有前景的!”于是,他專心學習機械化育秧的技術,主動同父親分析其它育秧工廠失敗的原因,最終,用自己的信心說服了父親。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3月,育秧工廠第一次早稻育苗就相當成功!耙院,我們除了給自己育秧,還可以幫其他農戶育秧,插秧,我們可以轉型做一條龍服務,其他農戶就只要坐在家里收谷子就可以了!”肖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20噸米的大訂單飛了
夫妻決定“苦練內功”
為了拓展自家大米的銷路,他們動用自己的人脈,廣撒網,做宣傳,終于,一個20噸大米的大訂單找上了門。“我當時好開心啊,感覺一年的銷路都不用愁了,結果自己一了解,發(fā)現我們做不了!”提起這件事,肖霖就情緒有點低落。原來這個訂單是要給商超供貨,各種手續(xù)和資質要求都非常嚴格,然而,自己家的大米卻連商標和品牌都沒注冊,也沒有專門的包裝袋。
失落之余,小倆口決定從新開始,注冊商標品牌的同時,還給自家的大米進行了質檢,發(fā)現各項指標都非常不錯,“我們今年的目標就是要把證辦齊,不然我們都不敢往前邁!”
為了做大品牌,小倆口還在推動聯(lián)合周邊其他家庭農場規(guī)模生產,統(tǒng)一銷售。然而,這個過程卻并不簡單,經過他們苦口婆心的勸說,終于有幾位農產主同意統(tǒng)一水稻品種,進行規(guī)模種植。
一年種地380畝
小目標是年入百萬
回鄉(xiāng)一年半,種地380畝,小倆口的年收入有三四十萬,比在城里上班沒得差!但是,肖霖對于這個收入并不滿意,通過這一年半的布局,他相信家庭農場明年的收入能翻番,上百萬完全不成問題!
這對90后小夫妻,已經把這片山清水秀的稻田,當成自己施展拳腳的大舞臺,新農人們,未來可期!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