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廣州”,在廣州流傳著一句老話:“地上爬的,除了桌椅,脊背向天的都可以吃;天上飛的,除了飛機(jī),只要能飛的也可以吃”。雖然這話說得有點夸張,但是廣州給人的感覺確實就是好吃的東西很多,而且食材非常豐富。那么在廣州的夜市,究竟有哪些美食等著我們?nèi)テ穱L呢?
到廣州,不逛夜市,幾乎算是白來。悶熱的夏天,入夜后的廣州城要比白天顯得更加鮮活。
《消費主張》記者為了讓廣州夜市的攻略盡量豐富,請到了一位土生土長的廣州朋友——南方衛(wèi)視節(jié)目主持人駱偉瑜,作為“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得主,挖掘廣東美食精華,推廣廣東美食文化,是駱偉瑜工作的一部分。另外,生活中的駱偉瑜也熱愛美食,對廣州街頭巷尾的特色美食是如數(shù)家珍。
駱偉瑜推薦的第一道在廣州夜市里必吃的美食是炒牛河,問其首推炒牛河的原因,駱偉瑜說,看過正宗的炒牛河的制作就知道為何值得推薦了。
文旺金,廣東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沙河粉的第五代傳承人。文旺金告訴記者,炒牛河就是牛肉炒沙河粉,炒牛河是否好吃的第一要素就是沙河粉的制作是否地道。
晚稻米磨成的米漿,經(jīng)過蒸煮,時間要把握得恰到好處。
文旺金 沙河粉第五代傳承人:一般熟的話,就好像一個雞蛋那樣,剛剛你都看見了,好像雞蛋泡那么大,就熟了。如果不熟的話,一涼了就會斷了,沒有彈性了。
文旺金告訴記者,她所在的這家店,最多的時候,一天要用一千多斤的沙河粉。雖然現(xiàn)在有專門制作沙河粉的工廠,但是為了保障品質(zhì),她們依然堅持純手工拉粉。
除了沙河粉,炒牛河好吃的第二要素就是牛肉。新鮮的牛肉去掉筋膜,切成片,熱油里劃過。旺火,留底油,河粉、牛肉、豆芽,淋醬料,翻炒、出鍋,一氣呵成。
炒牛河雖然在街頭巷尾非常常見,但是在粵菜界,炒牛河卻是一道非?简瀼N師功力的美食。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炒牛河是最具我們廣州宵夜特色的一種食品,我們廣州宵夜的故事可以從一碟炒牛河說起,炒牛河的話,我們要說火候夠不夠,一上來的話,還有熱氣冒出來,旺氣足夠,火候剛好,同時,干炒牛河的話,看成色,成色會非常均勻,這就說明廚師放醬料的話,如果放多會咸,放少上色會不均勻。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同時,牛肉嫩不嫩,這些牛肉都是要經(jīng)過過油,過油六成熟,再拿上來,再炒一下,炒多兩分熟就上臺,剛剛好的味道。還有這個芽菜,芽菜也是要脆,新鮮的芽菜水分多,所以一碟炒牛河當(dāng)中含了很多學(xué)問在里面,也是我們廚師(廚藝)體現(xiàn)所在。
根根沙河粉勁道醇香搭配芽菜的爽脆,牛肉的嫩滑,一旦開吃,就難以放下筷子。到廣州夜市一定不要忘記點上一份炒牛河。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我們廣州人就喜歡穿街過巷地去找美食,這個地方的話就有一家在當(dāng)?shù),算是我們這片域當(dāng)中,非常著名的宵夜檔。
記者:其實是在居民區(qū)里面的一家店。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對,沒錯。
沒想到,在廣州近郊的這片民房里,會有這么火爆的一家餐廳,每個房間里都坐滿了食客。
這家店的主打美味就是各種各樣的豬雜。除了我們常見的豬血、豬腦、豬腸,更多的是沒怎么聽說過名字的豬雜。
廣州人善于利用食材,看似不起眼的豬雜,經(jīng)過切割整理,變成了各種各樣形狀、口感、味道都不同的特色食材。這么多種豬雜,到底都是取自豬的哪個部位,各有什么特色呢?
記者:您這兒到底有多少種跟豬有關(guān)的食材?
郭惠芬:36種。
郭惠芬:備用的板筋,我們就把油和瘦肉,就把它切出來,然后就把這樣子的成品給人家吃。這個就是豬柳筋,做豬扒那條肉,后面肥肉和瘦肉夾起來中間那條白色的膜。
原本豬柳筋是做豬扒剔除的廢料,在郭惠芬這里變廢為寶,成了最暢銷的菜品之一。一頭豬只有兩條豬柳筋,來晚了可就吃不著了。
而豬天梯其實是豬上顎的軟骨,一頭豬也只有一條豬天梯。
另外豬叉根比豬柳筋、豬天梯要更少,被稱為鎮(zhèn)店之寶。這豬叉根又是從豬的哪個部位取下來的呢?
郭惠芬:豬叉根是神經(jīng)線。
記者:買過來就是這樣的嗎?
郭惠芬:不是,(原來有)很多油,要把那些油刮掉,很細(xì)的骨把它刮掉,這里已經(jīng)處理干凈了。
在郭惠芬的店里,就連大家很熟悉的豬大腸,都被細(xì)分成了大腸、竹腸、生腸三種不同的品類。而且每一種處理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豬雜被分得很細(xì),吃法卻很簡單。熬了四個小時的米湯水燒開之后,食材下鍋涮著吃。當(dāng)然,還得配上生姜末、辣椒、生抽拌在一起的蘸料。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試一下豬叉根,鎮(zhèn)店之寶豬叉根的感覺。
郭惠芬:要在口腔里面多嚼幾下,然后再吞,這樣就吃得到那個味道。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這個口感很有韌勁,咬起來的話,你感覺到很爽,而且味道是越咬越有味道,那個味道你開始吃下去的話,沒太多感覺,但你多咬幾下,我平均數(shù)了一下,起碼咬20下,味道就出來了。
郭惠芬告訴記者,當(dāng)年她的丈夫是在農(nóng)場做獸醫(yī),所以對豬有一定的研究。十幾年前,夫妻倆人下崗后,就開了這樣一家專門吃豬雜的店。
每天從屠宰場買回來的豬雜,被精心處理后,以最新鮮的狀態(tài)供給食客享用。食客們將他們家的這種吃法笑稱為“刁鉆豬雜”。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豬柳筋,綿中帶韌勁,韌勁的話,又有豬肉的味道在里面,雙重復(fù)雜的口感混雜在一起。
豬天梯的味道又如何呢?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軟骨的那種脆感,在豬天梯里面可以說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了,很脆,很滑的感覺。
在廣州,還有一種美食店,街頭巷尾有很多,也是廣州人逛夜市最愛光顧的。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我們廣州人,尤其夏天到了,特別熱,我們都希望能夠吃點糖水、甜品,消暑一下,這里就有一家老字號。
時間接近半夜,甜品店的人流量卻絲毫不減。說是老字號的甜品店,品類卻更像是一家小吃店。除了甜品店標(biāo)配的糖水、甜點以外,煎餃、蘿卜糕、腸粉等小吃卻占了菜單的一大半。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種類非常多,現(xiàn)在的甜品店經(jīng)營上都比以前豐富了,吃宵夜很多人覺得,光吃甜的口味上面可能比較寡一點點,需要其它一些小吃補(bǔ)充,就可以點一下比較傳統(tǒng)的像蘿卜糕,一些馬蹄糕、煎餃這些傳統(tǒng)一點的這種小吃。
因為菜單上的品類實在太多,最終駱偉瑜選擇了幾樣最傳統(tǒng)的廣州小吃。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以前舊社會都是男婚女嫁,男方的家庭帶著自己的兒子去到一些女方的家庭里面去相親,那如果去到那個女方家庭里面,如果女方的家長看中這個男孩的話,就會把糖不甩拿出來給你們吃,糖不甩,甩不掉了嘛。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如果萬一那個女方的家長看不上男方怎么辦?來,蛋花糖水就上給你吃了,都是蛋花打散的樣子,這門親事也就算了,不行了。我(拋開)寓意不說,但口感真的是一流,非常適合在夏天,炎熱的季節(jié)里面吃這種糖水,消暑的功效特別好。
在廣州炎熱的夏夜里,集猛火、砂鍋、新鮮等特點于一身的另一種美食,也是廣州夜市里的一顆明星。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這就是我們充滿嶺南飲食文化的烹飪方式,叫做啫啫煲。看到像我們煲仔飯、煲仔菜,還有煲仔湯都有,特別有特色。
“啫”,在廣州的美食里是一種獨特的烹飪方式,烹飪的器皿就是砂鍋!皢ā,適用于任何食材,各種肉、各種海鮮、各種蔬菜、各種水果等等,都可以是做啫啫煲的食材。那為什么會叫啫啫煲的呢?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啫啫”其實是一個聲音的一種擬聲詞來的,這種煲如果一個一個煲,上到桌面上的話,你發(fā)現(xiàn)它真的是一個,餐臺上面的一個交響樂一樣,我們經(jīng)常說美食色、香、味俱全,但啫啫煲的話,它是色、香、味、聲俱全,“啫啫”是個擬聲詞,所以等一下它上臺的話,能聽到“滋滋”的聲音,就“啫啫”的來源。
為了讓猛火更快鎖住食材本身的鮮味,制作啫啫煲都是定制的相對鍋體較薄的砂鍋,使用前需要充分泡水再晾干。鍋體薄,讓食材更容易受到猛火的作用,泡水,卻是為了讓砂鍋能保證完成唯一的一次烹飪。
記者:鍋好像都在裂。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所以你看到旁邊都有一些鐵絲把它箍著,其實這個也衍生了我們廣州一個俗語叫“箍煲”!肮快摇笔裁匆馑?就是情侶之間發(fā)生一點糾紛的話,這個時候需要大家去調(diào)停一下,叫“箍煲”。也是從這個啫啫煲上面衍生出來的粵語。這種煲,它是特別設(shè)計過的,它不同于平常的砂煲,所以你看它這個煲通體比較薄一點點,所以在猛火急攻的情況下,它容易開裂。這種煲,它煲完一次就沒用了,就扔了,扔的話又衍生了另外一種粵語叫做“掟煲”,什么意思呢?就是這感情箍都沒有用了,挽回不了了,把它扔了算了。
制作啫啫煲,除了使用特制的一次性的砂鍋以外,翻炒的工具也是特制的。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食材在里面,你看他用長的筷子,而這位大哥,用那個專用的,專用的叫做啫棍,啫棍是他們做這種啫啫煲的話,一個非常專用的工具,通常的話,食材一看,啫啫雞、啫啫鱔魚一些的話,都是用啫棍。
砂鍋和啫棍是特制的,烹飪方法卻很簡單。猛火把砂鍋燒到極熱,加黃油,倒入新鮮的食材。儲熱極強(qiáng)的砂鍋瞬間將食材表面烹熟,快速鎖住水分,再配上蔥、姜、蒜和醬汁爆香。出鍋前蓋上蓋,淋少許黃酒爆燃,香氣火爆,口感極脆嫩。
在廣州,還有一種食客們喜愛的美食,食材是一種,吃法卻是多種多樣。
駱偉瑜 美食愛好者:在我們嶺南地區(qū),吃蛇的歷史有兩千多年了,以前的話,一直有吃蛇的習(xí)慣,因為蛇用來做宵夜是很平常的事情,因為蛇的膽固醇含量、脂肪含量不多,所以晚上吃也不會(胖),而且吃蛇很美味,非常鮮美,嘗過就知道了。
王國輝,地地道道的廣州人,上世紀(jì)八十年代的時候,他的爺爺就在經(jīng)營蛇皮的加工,他就開始和蛇打交道,如今,他專門經(jīng)營吃蛇的店,每天琢磨能把蛇肉做得更容易讓食客們接受。
王國輝告訴記者,現(xiàn)在主要用來做菜的蛇有六、七個品種,來自廣西、湖南以及江西等地的專業(yè)養(yǎng)殖場。雖然蛇給人的印象是非常危險的,但是在愛吃蛇的食客們眼中,蛇肉和畜類、禽類一樣,僅僅是一種肉類食材。
王國輝:這個水律蛇,我們這一種蛇銷售的價格就在100元左右(每斤),像這樣一條蛇可能是200、300元錢。
蛇肉非常鮮美,也有很多食客鐘愛吃蛇,但是王國輝也提醒消費者,目前,國家對蛇類的經(jīng)營、養(yǎng)殖、運輸?shù)雀鞣矫娑加袊?yán)格的管理制度,只有按照相關(guān)規(guī)定養(yǎng)殖、運輸、經(jīng)營,才能讓食客們吃上放心的蛇。
不同地區(qū)養(yǎng)不同的蛇,不同蛇的口味也不一樣,在廣州,蛇的吃法是非常多的。
王國輝:傳統(tǒng)的,好像我們的太史蛇羹、椒鹽蛇或者無水蛇、鹽焗蛇、椒鹽反骨蛇,我們還有辣的口味蛇,開發(fā)了很多很多的品種,現(xiàn)在吃蛇的話,就是常吃的和不常吃的應(yīng)該有幾十種。
在王國輝看來,蛇肉是一種品質(zhì)優(yōu)良的食材,除了不能生吃以外,幾乎食客們能想到的吃法,他們都能做出來。而且老姜、鵝肉、松露等都是與蛇肉絕配的食材。
用豬骨湯熬好的大米粥底,配上紅棗、陳皮,放入水蛇和雞肉,熬煮四十分鐘,就是一鍋鮮味十足的水蛇粥。
在我們采訪中,還遇到了一位非常愛吃蛇的廣東電視臺美食節(jié)目主持人澄霖,她還饒有興趣地為我們演示了如何在夜市里優(yōu)雅地吃蛇。
借助兩根牙簽,找到蛇的脊骨中的兩個小孔,然后插進(jìn)去。
澄 霖:然后就可以把它支起來,就很完美地把一塊蛇片給撐起來了,而且可以看到它是一個“C”字形的,特別合我們的嘴形,然后我們就可以從左到右,從右往左地把它撕開。
澄霖的吃法,確實非常方便,既能大口吃蛇肉,又不會弄臟手。
如果是用去掉蛇骨的榕蛇做的椒麻通心蛇,吃起來就更加方便,完全沒有骨頭,純粹的蛇肉,口味咸香麻辣。
反骨蛇也是經(jīng)過特殊處理,外酥里嫩,一咬一拉,蛇肉與蛇骨輕松分離,吃起來一樣方便。
姜油蛇,蛇皮包著連州老姜,綿軟中有脆勁,鮮香中透著辣味,鮮味十足。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