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上,一家公司的成敗常常要看運氣如何。動蕩的市場蘊含著機遇,但對于企業(yè)管理者而言,機遇出現(xiàn)的時機、屬性以及它們的重要程度,既無法預測,也無法控制。市場挑戰(zhàn)也是如此。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賭場上,你下了賭注,就會盼望出現(xiàn)最好的結果。有時候,做得好還不如運氣好。
過去6年里,我研究了20多對彼此相似的公司。這些公司處于諸如電信、航空、企業(yè)軟件等難以預側的行業(yè),來自中國和巴西這類國家。通過類似公司之間的比較可以看出,在面對同樣不可預見的挑戰(zhàn)和機遇時,它們是如何作出不同反應的。
我發(fā)現(xiàn),越是成功的公司就越幸運。在某種意義上,它們總能更有效地應對監(jiān)管、技術、競爭、宏觀經濟或其它不穩(wěn)定因素的意外變化。這種幸運太重要了,容不得白白浪費。“積極等待”策略在最成功的公司身上得到了體現(xiàn)。這是在極難預料的市場上采取的一種策略,要求經營者對既無法充分預知又不能控制的機遇與挑戰(zhàn)進行預先考慮和準備。
企業(yè)首腦有時就如同一艘船的船長,凝望著遙遠的地平線,為船只確定航線。在許多市場上,未來充滿迷霧,幾乎不可能看清。例如在電信業(yè),不斷變化的規(guī)章、持續(xù)的技術變革、Skype之類非傳統(tǒng)競爭對手的進入,以及消費者偏好的改變等,都在持續(xù)帶來一系列不可預見的機遇和挑戰(zhàn)。再比如,中國的汽車需求就是諸多因素的共同產物,比如更高的可支配收入,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對中產階級生活日益強烈的渴望,寬松的信貸環(huán)境,以及雇主不再就近提供住房等。
不過,機遇并不都一樣。在變幻的市場,企業(yè)面臨著不計其數的中小型機遇,以及周期性的黃金機遇,后者可以在短期內創(chuàng)造出大大高于所投入資源的價值。典型的黃金機遇包括收購一個大型競爭對手從而獲得全球性業(yè)務規(guī)模,如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對國民西敏銀行(NatWest)的收購;還包括在中國或印度等新興市場出現(xiàn)的爆炸性需求;或者是率先推出iPod這樣的新產品或服務等。
黃金機遇只在外部環(huán)境同時打開幾扇機遇之窗時才會出現(xiàn)。想一想中間件——那種連接一個公司各種應用程序的軟件所帶來的機遇,IBM和BEA兩家公司將之轉化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業(yè)務。當時,好幾種情況同時出現(xiàn)了:網絡的發(fā)展促使人們需要一種軟件讓公司的各種應用程序之間實現(xiàn)交流;當時的技術已能夠解決這一需求;NCR和Novell等早期領軍企業(yè)被其它市場分散了精力;風險資金數量太小,阻止了許多新興企業(yè)在同一市場角逐。
在這些情況下,把握時機最為重要。如果IBM和BEA早一兩年進入這個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就不會那么強烈,而技術也不會那么發(fā)達。如果晚幾年,手握大量風險資金的新進者就可能已經確立領導地位。
管理者們既不能預測也無法控制黃金機遇。但他們可以讓公司做好準備,以便在某個機遇到來之時一把抓住。個中訣竅并不在于當黃金機遇到來時如何英勇努力,而是在于風暴之間的相對平靜期默默進行準備。
明確輕重緩急
在不可預知的市場中,管理者們往往會采取無數次的試探行動,推出一系列新舉措,試圖以此防范各種可能的意外事件。這是一個重大誤區(qū)。員工和管理者淹沒于諸多經;ハ鄾_突的“優(yōu)先事項”中。管理人員同時尋求的重點太多,這種努力既浪費了資源,也阻礙了不同部門之間的協(xié)作。管理者必須嚴格把關,挑選首先要去實現(xiàn)的少量目標,把其它的合理關注暫時放在一邊。同樣重要的是,他們必須決定哪些工作應該停止,以便騰出時間、精力和資源,以確保真正關鍵的目標得以實現(xiàn)。
探索未來前景
行事謹慎的管理人員會有意識地采取措施,調研不甚明了的未來。首先,他們會針對幾個方向進行探測,以拓寬搜尋機會的范圍,而不是“一條道兒走到黑”。探索性嘗試包括投資于創(chuàng)業(yè)公司或與其協(xié)作,或展開小規(guī)模實驗來測試市場。其次,在探索行動中,管理者必須對異常情況(令他們驚訝或與預期沖突的新信息)保持警醒。在混亂的市場中,管理者的思維地圖很快就會過時,異常信息則為地圖哪里出錯提供了線索。
市場偵察就如同沿著一堵防護墻尋找突破口。在大多數時候,公司遇到的是堅硬的表層——不愿讓路的競爭對手,不愿購買的客戶,或不奏效的技術。管理人員應該在市場上尋找突破口。一旦找到,就應該蜂擁而上,并隨即投入其它資源。
留足儲備
在相對平靜時期,管理人員應該建立專款儲備,以便在黃金機遇出現(xiàn)時迅速調用。這需要克制。如果一家公司將涉入過多的探索領域,或同時在一個地方投入太多,那么在黃金機遇來臨時,公司的儲備資金就會捉襟見肘。為了避免這種風險,高級管理人員應該詳查公司的資源分配流程,控制探測行動數量,只在明確評估后增加投資。
保持戰(zhàn)備狀態(tài)
在積極等待期間,管理者必須著手改善運營狀況——削減成本、加強分銷渠道、改進產品。效率較高的競爭者能在暴風雨中幸免,而低效的競爭者則會被淹沒。在風平浪靜時改善運營有助于積累“戰(zhàn)爭”資金,同時也能建立抓住黃金機遇所必需的信譽。例如,蘇格蘭皇家銀行能贏得國民西敏銀行,就是因為蘇格蘭銀行的執(zhí)行紀錄讓資本市場相信,它是最有可能使交易獲得成功的買家。
宣布主要目標
積極等待中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乃是決定何時該養(yǎng)精蓄銳、何時該全力以赴。
管理者會周期性的面臨非常重要的機遇或威脅,要求公司全力以赴。此時若將其宣布為公司主要目標,將能產生一種緊迫感,使組織集中精力,優(yōu)先配置資源,并奠定協(xié)作。然而許多管理者表示,這是他們最難作出的決策。事實可能證明,短期的謹慎行事有害于長遠。錯過每一個黃金機遇的公司將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被那些既能積極等待又出手果斷的公司擊敗了。
領導一家公司進入迷霧般的未來仍是一項危險工作。然而,通過在相對平靜時期的積極等待,管理者可以增加他們成功的概率。 機遇偏愛有心人
在不可預知的市場中,好運氣非常寶貴,不容錯失。如果在重大機遇和威脅之間的平靜期積極等待,管理者們將能夠提高抓住時機的幾率:
明確優(yōu)先事項,避免浪費精力和資源。
對未來進行調查預測,發(fā)現(xiàn)市場空白點。
保留一部分現(xiàn)金儲備,在重要機遇出現(xiàn)時投入使用。
在暴風雨間歇期,保持公司的“戰(zhàn)備”狀態(tài)。
宣布抓住某個機遇是公司的主要目標,以便比競爭對手更快抓住它。
補充閱讀
■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創(chuàng)新與企業(yè)家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1985。
■康斯坦丁諾斯•馬凱斯(Constantinos C. Markides),《為所當為》(All the Right Moves),哈佛商學院出版社(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9。
■合著,《管理變數》(Managing Uncertainty),《哈佛商業(yè)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9。
■唐納德•薩爾(Donald N. Sull),《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哈佛商學院出版社,2005。
■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沖鋒陷陣》(Warfighting),Greenhill,1989。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中人網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