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派認為,愛抽煙的人都是可憐的人。因為這些人在嬰兒時期,未能充分地吸吮母親的奶,所以在長大之后,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就以吸煙的方式來滿足欲望。
嬰兒生下來就應該讓他充分吸吮母奶,因為吸吮母奶是嬰兒在出生之后,第一次擁有的“快樂時光”。人類一出生就開始追求快樂,而且一生中不斷地追求無止境的快樂。吸煙可以解釋成嬰兒時期在口唇欲望上,無法得到充分滿足導致的行為,所以吸煙這種行為是源于嬰兒時期的體驗。
一個行為上的錯誤必有其原因。如電車乘務員在廣播站名時念錯站名,或者是營業(yè)員在洽商的時候搞錯客戶的名字,這些情況一定有其原因。
商場上忘記對方的名字這種行為,在弗洛伊德派的解釋下,這只不過是一種遺忘而已。這種現(xiàn)象大多是在彼此交換名片時認為“嗯……這個人大概不好相處吧!”這是在無意識之中,想忘掉不愉快的事而產(chǎn)生的心理作用。所以過了一段時日,果真就忘了對方的姓名。
至于念錯站名的情況,可能是剛好在那一站的時候,有什么事分了心才導致念錯。例如剛?cè)缦氲健鞍?前幾天在這一站發(fā)生了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所以只要一分心,很容易就會發(fā)生錯誤。
工作上的過失或麻煩,也是同樣的情形。
“什么主任嘛!總是把這種麻煩的工作塞給人家!”或是“真是的!也不看看是什么時候了(快下班的時候),還拿一大堆工作塞給人家做!不知道我今天有事嗎?”
若是以這種心理狀態(tài)做事,例如在記帳,可能就會漏記了一位數(shù)字,好不容易都記好的帳,也因此必須從頭開始逐項檢查了。
令人感到不“愉快”的心理,在精神的集中上會有很大的影響。效果不顯著的工作,不妨從根本開始調(diào)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畢竟想要得到好結果,就必須要有萬全的準備。
□ 自我表現(xiàn)性格分析
每個人都有“自我表現(xiàn)欲”,當然這種現(xiàn)象并無男女之分,但是女性在這方面的向比較強烈。?
自我表現(xiàn)欲簡單地說,就是以“我”為中心的表達方法。所以表現(xiàn)欲愈強,當然就會引起別人的反感。但事實上,這種自我表現(xiàn)欲可以視對象的不同,而能善加靈活運用的話,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研究開發(fā)企劃的工作,這種自我表現(xiàn)欲就是不可欠缺的重要因素。
? 自我表現(xiàn)欲大致有下列的舉動:
1.希望引人注意
例如穿著華麗的服裝,或是在成員中有一鳴驚人的舉動或言詞,還有如在大眾面前做出奇怪的舉止,或是表現(xiàn)出很性格的模樣等等。
2.好勝的心態(tài)
“他開賓士車的話,我就開BMW的汽車”。這就表示做什么事都不愿輸給別人。不過這種好勝的態(tài)度運用不當?shù)脑,例如別人加班七十小時,你就非得要加班八十小時。這豈不是愚蠢的競爭嗎?
3.獨特性
這是最普遍的表現(xiàn),若是別人也跟你一樣擁有相同事物時,你心里一定覺得很不舒服。若是有兩人恰好同時穿著相同的服裝,不知不覺之中一定希望與對方保持距離。特別是女性,這種表現(xiàn)特別強烈。甚至有些女性,因為正好兩人穿了相同花色的服裝,因而就恨不得飛奔到化妝室去把它脫掉。
以上大致是表現(xiàn)欲的基本模式。
公司的女職員若是表現(xiàn)欲太強,通常很難與周圍的人融合在一起。如果A小姐有一只相同樣式的路易士威頓皮包,你可能就不會買那種皮包。又如平日你原本就很討厭的經(jīng)理,夸獎你今天穿的襯衫很漂亮,回到家之后,你一氣之下就把衣服撕得稀爛。這是因為你討厭他,所以認為經(jīng)理的審美觀念很差,而他居然也會稱贊你的衣服漂亮,但是你卻不表示認同。所以經(jīng)理的贊美,反而傷了你的自尊心。從另一方面看,為什么要穿漂亮的衣服?這是女性特有的表現(xiàn)欲心理,總認為這樣會比別人出色。
這么說來,上司或哈佛經(jīng)理對女職員的稱贊,若不得要領的話,很可能就會導致出乎意料之外的后果,所以身為主管者更應三思而行。但是話又說回來,稱贊別人是策動他最好的方法。不過對女性職員在自我表現(xiàn)欲方面的稱贊應謹慎小心才是。例如對服裝、裝飾品、攜帶物品等貼身之物的贊美方式應當費點心思。
□ 欲望階段心理分析
工作了十年之久,自然地會把工作視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即使放假在家無所事事或在一片綠意盎然的高爾夫球場上揮桿,相信滿腦子里仍然離開不了工作。若到了這種地步,真可說是患了工作中毒癥。
即使在強調(diào)工作與生活是完全不同層次的現(xiàn)代,這種現(xiàn)象絕非僅限于少數(shù)幾個人,或許有八~九成以上的公司職員,多多少少都有這種傾向。
所謂的工作,它原本是指獲得生活的糧食,同時也是實現(xiàn)自我夢想的手段。然而,近來這種關系已經(jīng)瓦解了。
就拿研究開發(fā)來說,它是個“夢想具體化”的職業(yè),因此也可以說工作=人生的目標。但站在公司的立場,提高營業(yè)額才是人生目標。這兩者豈不是相互矛盾嗎?因此,工作=生活糧食=實現(xiàn)自我夢想的關系無法成立,這也是自然的道理。
當然有人會提出反論說:“只要好的產(chǎn)品在市場上受到廣大消費者歡迎,我就很滿足了!比欢,人類是具有崇高理想、欲望無窮的動物。所以從剛才的反論看來,這又與自己的夢想、理想,有著十萬八千里的差距。
1?工作目的
那么,對一個人而言,工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此簡單地分析整理如下。
(1)獲得生活糧食;
(2)從事社會性工作、造福人類;
(2)有所作為的話,還可在公司的歷史上名垂千古。
2?馬斯洛的“欲望五階段說”
人類欲望的構造,可以馬斯洛的“欲望五階段說”來解釋。
馬斯洛主張人類只要滿足一個欲望之后,隨著就會產(chǎn)生另一個欲望,并且依此類推逐漸往上升高,其最終的欲望是“自我實現(xiàn)的欲望”。
達到這個階段,人就會把工作視為自己生存的意義,進而全心全力地投入其中。追求一份好的工作、一份可以滿足的工作,要比什么都來得重要。到最后則毫不猶豫地與名利、金錢連結在一起,把一味地工作當著人生目標。
雖然埋頭于工作中,然而這種熱衷工作的行動,是基于自我表現(xiàn)欲望的行為,這時個人已不在乎所得的結果是什么了。
工作上表現(xiàn)良好的人,多半就是本著這種態(tài)度而工作。所以他抱著隨時遞辭呈的心理準備,為堅持自己的原則而與上司爭論到底,甚至有時候會毫不經(jīng)意地就有這種的舉動。如果處理時間緊迫的話,或許會更激烈。相反的,情況若不是很急迫,他也會到底,無論花多少時間,他時時刻刻都會與上司進行交涉。掌握每一分每一秒,適時地做最完善的抉擇與判斷。
像這樣把工作當作自我表現(xiàn)手段的人,他的人生一定很燦爛。然而事實上,這并非人生的全部。但話說回來,你能想像一個人沒有工作是怎樣的人生嗎?就目前的現(xiàn)況而言,尤其是男人的人生,必定是有份工作的人生。唯有把工作當作生存的意義的人,他的人生才會大放異彩。
然而,即使你勤奮工作有所成就,你還是會碰到人際關系方面的障礙。
馬斯洛欲望五階段說的精髓:
生理的欲望→安全的欲望→社會的欲望→自我的欲望→自我實現(xiàn)。
□ 愛憎擴散效果分析
要評判一個人并非難事,但世界上的確有各式各樣的人,要選擇一句適合本人的容詞,這卻格外的困難。
在試圖掌握一個人的性格時,最容易使人陷入一種錯誤的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暈輪效果(halo effect)”。
所謂的暈輪是指太陽或月亮周圍的“光氣”,因為在太陽或月亮四周有光圈圍繞,所以本體會顯得朦朧不清。而若用于形容對人事方面的評估的話,則引申為歪曲一個人的評估。也指對一個人應有的整體評價,卻變成了局部的評價,或是以某一局部的評價代表整體。
我們?吹侥橙艘鹿诓徽,于是就認為他的做事方法也好不到哪里。若是有人連日報表、月報表都草率書寫就認為他平日做事也一定很草率……相信我們都曾經(jīng)如此任意地對別人下過評語;蚴牵驗樗郧霸(jīng)有過失敗的經(jīng)歷,所以才會……等推斷。這種行為等于是利用他人周遭的第三手信息,或偏頗的信息來下定論。日本古代江戶時代,有位學者名叫荻生徂來。在他的《收心法則》中有下列一段話:“人都有長處與短處,沒有一個人是只有缺點的。那么,該如何發(fā)掘一個人的長處呢?就是找一件事交給他辦!
我們從一個人的做事方法中,可以觀察并發(fā)掘此人的能力。如此一來,對此人的評價也就不會產(chǎn)生太大的差距了。
我們應該遵循的座右銘是“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避免感情用事”,也就是要確實地分辨一個人的優(yōu)缺點,這同時也是做人的基本態(tài)度。因此,要對他人下評語之前,必須先將對于對象的認知,恢復到空白的狀態(tài),然后再以自己親眼所觀察的事實作為評價此人的依據(jù)。所以凡事不應有任何的存疑,而且要小心謹慎,避免以部分事實來評估全部,或是以全部來判斷部分的事物。
□ “X、Y”理論分析
站在領導別人立場的哈佛經(jīng)理,他用人(屬下、成員、同事)的方式會影響到其他人的工作態(tài)度。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類聚”,就是說,一個人具有影響他人的能力。
換個方式來說,哈佛經(jīng)理的用心會直接地轉(zhuǎn)達給對方。也即哈佛經(jīng)理如何對待他人(屬下、成員),他人就會怎么對待你。
在一位嚴格的上司領導之下,自己在無意識中會培養(yǎng)這種嚴格的觀念。一且自己發(fā)覺之后,卻早變成一位與自己上司完全相似的人。
那么到底運用人才有沒有固定的模式?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呢?可歸納成兩種。那就是馬格雷葛(Mcgreger.D)主張的“X、Y理論”。下面將簡單地分析X理論與Y理論。? 當哈佛經(jīng)理本著這些理論掌管公司之際,不妨也想一想屬下會有怎樣的反應。
X理論的管理者各個都是嚴格的哈佛經(jīng)理。相反的,Y理論的管理者,則將重點放在讓屬下或成員,如何發(fā)揮個人的自主性來為公司工作。
采取X理論的管理者,對屬下或成員的行動特別警覺,對他們的一舉一動也都非常敏感。若是屬下未遵照管理者的意見去做,所得到的責罰可能多于夸獎。結果就是不給你有任何甜頭,反而巧妙地安排一些懲罰。當然這些是不會很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的。總而言之,他只會要求屬下或成員一味地工作。
另一方面,采取Y理論的管理者會制定一個目標,而其達成的過程,則全部委任給屬下或成員,并也讓大家分享成果。如此一來,可以共同為明確的成果而努力,保持整體感的人際關系,并謀求團體精神的和諧運作.
□ 誘導理論的分析
別人若問你:“你對公司的不滿是什么?”你會怎么回答?
在大部分的企業(yè)里,總會有人抱怨“公司工資太少了!”、“人手不足,忙死了!”。 抱怨工資太少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有的問題。但若提高工資,例如增加兩倍的話,你就會加倍的賣力嗎?答案是‘不會’,不妨問問自己就知道。收的多,支出的少,這是人類基本的態(tài)度。
在錄用人員時,工資的高低是確保錄取人員的決定性要件。這就好比釣魚時的“撒餌”,釣到的魚若給它雙份的餌吃,它也不會因此而長成雙倍大,甚至還可能會吃壞肚子。同樣的,工資的給付也可以這么來說。因此,不能用工資當作誘導的條件。那么到底該以什么當作誘因比較好呢??我們可以根據(jù)赫茲柏格(Herzberg.F)所主張的“衛(wèi)生、誘導理論”來解說。
提高一個人在工作上的干勁,并非以上述增加工資的方式就可以達成。工資只是一種衛(wèi)生因素,人們認為拿工資是理所當然的事,而所領的工資不足或不合理,就會造成心中的不平與不滿。這種不合理的情況愈厲害,領取的人愈會覺得收下來是應該的。他們不會因為多拿了錢而加倍為公司效力。諸如這類引起從們不滿的原因,在此就稱為衛(wèi)生因素。它包括下列因素:
(1)公司的政策與管理方法;
(2)上司、管理者本身的魅力;
(3)良好的人際關系;
(4)工作條件;
(5)工資條件;
(6)福利待遇。
那么,本質(zhì)上可以誘導屬下或成員,以提高工作士氣的因素是什么呢?就是如下誘導因素:
(1)工作的成就感;
(2)被肯定;
(3)工作本身的魅力;
(4)升遷的可能性。
在此舉個具體的例子加以說明。
人類是尊重自主性的動物,總認為自己的意見或想法重要,而且具有無比的價值。? 別人問你:“你的意見呢?”或是“你如何處理這件事?”大多數(shù)的人都會答:“沒問題,交給我就行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不希望受到別人牽制。別人若以命令的語氣說:“這件事應該這樣做才對!”你心里就會產(chǎn)生一種反感,認為“誰要照你的話去做!”這是人之常情。
關于這點,不妨聽聽巨人隊藤田監(jiān)督的經(jīng)驗。當藤田先生還擔任球隊教練的時候,曾向川上監(jiān)督提出兩項投手計劃方案。然而川上監(jiān)督看了之后,似乎覺得不滿意就駁回提案。為什么呢?原來在這個提案中沒有任何的自主性,也就是說沒有自己的主張與意見,這也難怪被退回來了。
于是藤田再次整理了一遍,這次提出的提案就頗具自主性(自己的意見),結果當然也就很順利地通過了。這則故事不但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川上監(jiān)督對工作的熱誠與嚴格之外,對于藤田能再次提起工作干勁亦深感敬佩。
提高一個人在工作上的行動,其要訣在于如何適當?shù)卣T導他,看清主要的重點在哪里,這是哈佛經(jīng)理應該再進一步認識的課題。
□ 亞賓豪記憶分析
人為了避免忘掉某些事物,就必須要記筆記。備忘錄的功用,可以說是為了自己
方便。而位居眾人之上身為管理人員的高級主管,每天總是有處理不完的事。如果整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去回想,有哪些重要的事或尚未處理的事,這是錯誤的方法。而以另一個角度來說,實際上記筆記也有利于別人。所以,一位好的哈佛經(jīng)理,應該善用備忘錄所帶給別人的好處,因為備忘錄具有提高一個人自尊心的效用。
相信每個人都有在大眾面前發(fā)表意見的經(jīng)驗。如果你見到聽眾一臉茫然的樣子,你心里一定會擔心對方是不是聽不懂你的話。
相反的情況,也有聽眾會頻頻點頭,奮筆疾書地記重點。當你面對這種態(tài)度,你會不知不覺地更投入演說中。
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大部分的人都會專心地聽取,而且很容易記在腦子里,但是對于沒有興趣的內(nèi)容,要想記住的話,那就相當困難了。這種現(xiàn)象是由于頭腦所受到的刺激強弱不同,因而左右了人的記憶力。
通常一個人處于聽話的階段中,會取舍話題的內(nèi)容。即使是一場精彩的演講,聽眾一般會舍去內(nèi)容的五至六成,只有四至五成的內(nèi)容很認真地去聽取。所以真正記住的內(nèi)容,大概就只有三至四成左右。例如聽完一場長達九十分鐘的演講之后,內(nèi)心或許會感動地大聲說道:“哇!真是一場精彩的演講!”但是真正留在記憶里的,很可能就剩下不到一至二成了。
所以為了避免忘了某些重要的事物,身為哈佛經(jīng)理更要善于記錄。而記錄備忘錄并非只是為了自己,應該可以說為了說話者。
不忘記別人說的事,這種行為可以提高說話者的自尊心,這種效用是無可替代的。所以各位在聽別人講話的時候,請務必養(yǎng)成記錄備忘錄的習慣。這樣,還可使說話者自然地專注于話題中。
屬下在表達或敘述事物時,上司也應邊聽邊記錄。因為記錄備忘錄的行為對說話者而言,會使他采取更主動性的態(tài)度。所以當你聆聽別人說話時,拿起筆來做記錄是很重要的舉動。如果有人說:“我的上司都會聽我的意見與看法,而且還逐一地把重點記錄下來……”其結果是,這個人必定會對自己說的話負責。
“亞賓豪斯的忘卻曲線”,是一份實際測驗人類記憶變化過程的報告。其結論是:剛剛學過的知識,30分鐘后,只能記住60—70%;90分鐘后,只能記住30—40%。不妨看看自己對事物的忘卻程度如何?
□ 首尾效果的分析
不知各位是否做過對于記憶力的測驗,相信很多人最后只記得事情開始與最后的分,而中間的部分則幾乎忘光了。
這種現(xiàn)象稱為“起頭、末尾效果。”
這表示事物的開始或結尾,都會很清楚地留在人的記憶中。例如回首人的一生,如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遠足的早晨、結婚典禮當天的早晨等等,至今還一幕幕地浮現(xiàn)在腦海里的人,相信一定不在少數(shù)。即使你成了白領階級的人,經(jīng)過多年之后,對于第一次踏進公司或初學時的經(jīng)驗,依舊還是存在記憶。
為什么事物的開頭部分,通常都很容易就留在記憶里?是因為所有的事物,你幾乎都會抱著感動與好奇的心理來對待。因此在開始的時候,都存有一種心態(tài),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干勁,即主動參與的意識。
哈佛經(jīng)理若想從屬下方面得到好的評價,所謂的第一印象就頗為重要。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開始不錯的話,往后就會很順利。
最好一開始就給予重重的一擊,讓屬下有正確的概念與思慮。這么一來,屬下對于這種活生生的體驗就會畢生難忘。
很多哈佛經(jīng)理都錯過這種機會。這時不妨先讓工作告一段落,然后給予員工應有的教育,這種作法也可以讓對方牢牢烙印在記憶中。
總之,不能給屬下任何沖擊力的上司,就沒有所謂的魅力可言。決定一家公司是否具有魅力,在于是否有人可以送給屬下魅力性的沖擊力。如果這種沖擊力能在開始就發(fā)揮作用,應該就會有更強烈的效果,所以開頭的印象必須是很強烈的。
□ 喬哈利智能分析
小孩子往往都不聽從父母的話,但是在無意識之中,他們會做出與父母期待相同的事。
對哈佛經(jīng)理來說,屬下或成員有時也不聽從指示。即使哈佛經(jīng)理說的口沫橫飛、舌干唇焦,到最后還是落個“又再老調(diào)重彈了”的下場。然而,他們平常卻也會仔細觀察哈佛經(jīng)理的行為,而且做出與哈佛經(jīng)理同樣的事。下列的例子是常見的。
“經(jīng)理自己說過不能遲到,而您上次開會的時候自己還不是遲到將近三十分鐘。” “哦……那是因為交通擁擠才會……”
“其實也不只是經(jīng)理才會碰到交通擁擠,我們也會……”
相信當時的對話一定是這樣。
交通阻塞是可預料的狀況,所以提早出門是基本的常識。若是把時間算得剛剛好,當時間逼近了才要開始行動,就很可能會發(fā)生來不及的結果。身為哈佛經(jīng)理,若連這點都不會盤算的話,還當什么哈佛經(jīng)理。
此外,若因為宿醉而造成第二天的工作精神委靡不振的話,這也喪失了哈佛經(jīng)理的資格。若是你覺得今天有點累,做事就潦草輕率的話,這種哈佛經(jīng)理就無法得到屬下或成員的信賴。
居于眾人之上的人,應時時不忘自己是屬下或成員在旁觀察的目標,如果不貫徹大原則,那么就只會危害已有的地位。
另一方面,一位哈佛經(jīng)理最好能自我開放,表里一致、以真實的一面呈現(xiàn)在大家的面前,則屬下或成員也就不會有戒心與你交往。
所以哈佛經(jīng)理必須先致力于認識自己本身隱藏的部分,同時也要訓練表達能力,以表達自己不善表現(xiàn)的部分。這么一來,不但可以讓別人了解你,還可以反映出你開朗的個性,這樣的人比較容易領導他人。
在每個人的內(nèi)心里都有四扇窗,即開敞之窗、未察覺之窗、隱秘之窗、關閉之窗,我們稱它為“喬哈利之窗”。只要致力使‘未察覺之窗’與‘隱藏之窗’更開敞一些,你就可以成為個性開朗的人。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中人網(wǎng)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