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7月3日德國指揮家卡洛斯·克萊伯出生。 |
 卡洛斯·克萊伯
卡洛斯·克萊伯于1930年7月3日出生在柏林,其父便是大名鼎鼎的指揮家埃里希·克萊伯。先到瑞士學化學,后由于全家受納粹迫害而移居南美洲,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學音樂。 二戰(zhàn)后,克萊伯舉家遷回歐洲,他先在蘇黎世學習化學專業(yè),不久便改而專攻音樂。 1953年,克萊伯在慕尼黑的一家劇院做見習指揮,1954年在波茨坦、1956年在杜塞爾多夫和杜伊斯堡的萊茵德意志歌劇院當指揮。1968年,克萊伯選擇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受任常任客席指揮,這職位為他投入地發(fā)展事業(yè)提供了條件。隨之而來的是名聲日隆的生涯。 1973年,克萊伯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任指揮;1974年—1976年,他在拜魯伊特音樂節(jié)上指揮了《特里斯坦》;1974年,在科文特花園劇院登臺,指揮《玫瑰騎士》;1977年,在舊金山歌劇院指揮《奧賽羅》;此外,還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巡回演出,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演出,等等。 但總的來說,克萊伯的音樂活動主要集中于慕尼黑,并且無意于接受長期任命。他不擔任任何一個歌劇院和樂團的常任指揮,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按每分鐘來收費的客席指揮家。而且,他的錄音和演出活動很少,除了1989年、1992年兩次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之后,人們已少見其人、難聞其聲。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1989年的新年音樂會中,當《藍色多瑙河》樂曲開頭響起時,聽眾以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巳R伯中斷指揮轉(zhuǎn)身向現(xiàn)場聽眾說:“維也納愛樂樂團和我祝大家新年快樂”,自此指揮家在新年音樂會中的致辭被保留了下來。 2004年7月13日,這位極具傳奇色彩的指揮大師病逝于斯洛文尼亞的康涅斯卡村。 克萊伯的指揮,比托斯卡尼尼要富有靈氣,比富特文格勒要嚴整,比卡拉揚要豐厚?巳R伯的指揮有力、新鮮、深刻、流暢、富于激情、具有生動的現(xiàn)代感?巳R伯成就的奧秘,一是過人的音樂表現(xiàn)力,二是對音樂的深深投入。多明哥在科文特花園劇院演出《奧賽羅》時對克萊伯有一段評論:“克萊伯吃透了這部戲,以致可以讀穿譜子揭開作曲家內(nèi)心深處的一切,把作品中包含的全部感情與沖突表現(xiàn)出來。然而,聽起來卻是如此自然、簡單,經(jīng)過悉心準備,得來卻顯得毫不費力。演出時,我們絕無重復之感,每晚的演出都有新的感受噴發(fā)出來。”克萊伯的指揮從結(jié)果上講有力而和諧、深刻而自然、豐滿而又純凈、流暢而又嚴謹,這一切是他通過事先和現(xiàn)場的深深的、專注的投入而實現(xiàn)的,當然,他的藝術(shù)理解力和音樂表現(xiàn)力的天賦則是其成功的保證。 從風格上講,克萊伯可以說是將托斯卡尼尼的嚴謹、精確與富特文格勒的深刻、靈感融于一體的好典范。他的風格是種完美的風格,激情而不傷形式,深刻而不陷晦澀,流暢而不落浮華?巳R伯對藝術(shù)非常投入、一絲不茍。排練中不惜時間與精力。錄音本來就不多,即使錄了音,如果不滿意也不讓出版,哪怕報酬再高。他之所以不輕易錄音,原因在于他認為無論作品、指揮,在不同的情況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難有一個固定的形式。他的演出曲目也不很多,歌劇主要只有:《自由射手》、《茶花女》、《奧賽羅》、《藝術(shù)家的生涯》、《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蝙蝠》、《玫瑰騎士》、《沃采克》?巳R伯是指揮歌劇的大師,他以忠實于原作而又常有神來之筆而為人們津津樂道。他強調(diào)音樂的線條與和聲的變化,對作品的詮釋總能有獨到的見解,音樂評論家們認為是在其中運用了幾何學的原理。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又被稱為是“給古老的交響樂煥發(fā)出新生命的人物”。美國音樂評論家邁克爾·沃爾什評論他指揮的音樂“既給人以歐幾里德命題一樣的清晰感,又給人以雷霆萬鈞般的緊張感,與其說是一個啟示者,不如說是對作曲家寫在紙上的作品不加夸張的再創(chuàng)造,這恰似復活的荷馬來背誦《伊利亞特》一樣。”克萊伯錄制的唱片數(shù)量不多,但幾乎張張都精致、出色?赡苷驗榍、演出、錄音較少,加上其極高的指揮水平和極為感人的演出效果,他成為歐洲最為搶手的指揮。 克萊伯會說流利的德語、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斯洛文尼亞語;其身形高大、瘦削、健壯;指揮形象生動,情感豐富,細節(jié)清晰,是少數(shù)“又好聽又好看”的指揮之一。 卡洛斯·克萊伯的指揮藝術(shù) 許多人都認為,卡·克萊伯在指揮方面的出色才華大概是從他父親埃·克萊伯的身上受到全面的熏陶和影響的,而實際上卡·克萊伯成為指揮大師主要還是靠他自己的刻苦努力得來的,因為他的父親始終是不贊成他從事這項事業(yè)的,然而埃·克萊伯對于兒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仍然是不容置否的,其中最主要的影響還要數(shù)他給兒子遺傳下來的巨大音樂天賦和靈感,這種巨大的音樂天賦和靈感,則成了卡·克萊伯登上著名指揮家殿堂的基本保障。埃·克萊伯早年也曾是一位知名的歌劇指揮大師,貝爾格的《沃切克》在英國的首演就是有他來指揮的,而理查·斯特勞斯的《玫瑰騎士》也是埃·克萊伯最為拿手的作品,有意思的是,數(shù)年之后他的兒子卡·克萊伯也成了著名的歌劇指揮家,而以上提到的這兩部歌劇,也十分巧合的成為卡·克萊伯指揮的拿手好戲了。 卡·克萊伯在指揮歌劇方面確實具有非凡的功力,但如果人們就此認為他僅僅是一位專門指揮歌劇的指揮家那就錯了。實際上,卡·克萊伯在指揮交響樂和室內(nèi)樂等其它體裁形式的音樂作品時,也同樣具備著非凡的能力,對此,有的評論家認為卡·克萊伯是“給古老的交響樂煥發(fā)出新的生命的人物”。這種評論看起來是非常有根據(jù)的,卡·克萊伯在對莫扎特、貝多芬和勃拉姆斯這些古典作曲家的交響曲的演釋有著許多新穎、獨特而又富有成效的見解。有的評論家認為他在其中運用了幾何學的原理,使這些古老的作品顯現(xiàn)出清晰、整潔和明朗的效果。這種獨具匠心的鮮明風格,在他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所錄制的貝多芬《c小調(diào)第五交響曲》的唱片中表顯得極為充分,這張唱片曾是第一張給他帶來巨大贊譽和使他從此名揚天下的唱片。 卡·克萊伯的個人性格和藝術(shù)風格都是相當與眾不同的,首先,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完美主義者,他很少考慮個人威望的高低,而只管考慮藝術(shù)上是否滿足,是否合乎他的想象,無論是指揮歌劇還是交響樂的演出,他都要力爭做到盡善盡美,否則寧肯取消演出也決不湊合,例如他又一次在慕尼黑指揮排演貝爾格的歌劇《沃切克》時,為了達到他內(nèi)心所要求的目的,竟然連演員帶樂隊一齊整整排練了34次,這種追求完善境界的舉動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除此之外,卡·克萊伯還是一位對藝術(shù)極其認真和精力高度集中的藝術(shù)家,有幾個小例子非常能夠說明這個問題,有一次卡·克萊伯在意大利的斯卡拉歌劇院指揮理查·斯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由于精力高度集中,完全投入到了音樂的意境中,竟連當時發(fā)生了地震都絲毫沒有感覺到。還有一次他在斯圖加特指揮瓦格納的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時,由于精神過渡的集中和緊張而對著總譜嘔吐了起來。他那種對待藝術(shù)一絲不茍的精神,實在是常人所很難具備的。 卡·克萊伯的指揮風格和特點確實是值得大書一番的,總的來說,他是一位非常富有修養(yǎng)的指揮家,他在指揮時,思路清晰敏捷,動作瀟灑自如, 不但有著極高的準確性和深刻性,而且還帶有著一些輕松幽默的氣質(zhì)和自然的意境,而且還帶有著一些輕松幽默的氣質(zhì)和自然的意境,他在指揮時能夠很好地把握住理智與情感之間的關(guān)系,使之能夠得到十分恰到好處的結(jié)合。他指揮的音樂,人們能夠從中感覺到如同大海一般的寬大和宏大的氣勢以及強烈而輝煌的色彩。他特別注意音樂的線條進行和色彩變化,對于莫扎特以來的古典主義作曲家的作品,他非常強調(diào)抒情性的體現(xiàn)與處理,使之被表現(xiàn)的極為清晰、溫和、自然和流暢。而對于貝多芬和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他則不放過每一細小的環(huán)節(jié),使之得到極其精確和細膩的處理。有人曾經(jīng)說過:“卡·克萊伯指揮的音樂每一個音符都充滿著活力,使聽眾能夠從音樂中感到一種堅實的力量。” 卡·克萊伯作為一名德奧指揮家,他對于德國古典及浪漫主義的歌劇及交響樂作品有著十分深刻的演釋能力,縱觀他的全部指揮曲目,總的來說,他對于莫扎特、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納、理查·斯特勞斯及貝爾格的作品,有著十分精確和突出的理解與解釋,除此之外,他對于威爾弟等意大利作曲家所創(chuàng)作的意大利歌劇及德沃夏克等斯拉夫民族作曲家的作品,也有著非常出色和令人信服的演釋。 卡·克萊伯是一位及富創(chuàng)新精神的指揮大師,然而他的這種創(chuàng)新是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將古典音樂升華到一個新境界的創(chuàng)新,關(guān)于他的指揮,美國音樂評論家邁克爾·沃爾什的話說得很好,他說:“卡·克萊伯指揮的音樂既給人以歐幾里德命題一樣的清晰感,又給人以雷霆萬鈞般的緊張感,與其說被人盛贊為一個啟示錄,不如說是對作曲家寫在紙上的作品的不加夸張地再創(chuàng)造,這恰似復活德荷馬來背誦《伊利亞特》一樣”?·克萊伯正是這樣一個為古典音樂注入新鮮血液的人,同時,他也是一位畢生刻意追求的偉大藝術(shù)家,人們通過他指揮演奏出的音樂,不但體會出了一個杰出指揮家的深刻修養(yǎng),同時也從他的身上感到了一種無窮無盡的音樂活力,就是卡·克萊伯所畢生追求的盡善盡美的藝術(shù)境界吧。 卡洛斯·克萊伯錄音錄像完全目錄 編號 作品 樂團 錄音時間 artists fed017 約翰.施特勞斯:《蝙蝠》序曲的排練、貝多芬:第7交響曲 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科隆廣播交響樂團 (1970) (1972) artists fed018 克萊伯在龐貝 莫扎特:第36交響曲、勃拉姆斯:第2交響曲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樂團 (1987) artists fed020/21(2cds) 威爾弟:奧塞羅 米蘭斯卡拉劇院 (1981) artists fed045/46(2cds) 威爾弟:茶花女(全。 伯格:沃采克(片段)、butter worth:英國牧歌第一號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芝加哥交響樂團 (1978)、(1983) artists fed015/16/20/21(4cds) 東京音樂會實況 普契尼:波西米亞人(全。 威爾弟:奧賽羅(全劇) 米蘭斯卡拉劇院 (1981) bel canto bcs-0676 (vhs:ntsc) 威爾弟:奧賽羅(全。 米蘭斯卡拉劇院 (1976) bel canto bcs-0696 (vhs:ntsc) 比才:卡門(全。 維也納愛樂樂團、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1978) bel canto bcs-0699 (vhs:ntsc) 普契尼:波西米亞人(全。 米蘭斯卡拉劇院 (1979) bmg ariola 82876 52636 9 (dvd:pal) 普契尼:波西米亞人(第3幕)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85) celestial audio ca329(2cds) 約翰.施特勞斯:《蝙蝠》(全。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 (1974) dumka dcd-30-1 理查.施特勞斯:英雄的生涯、瓦格納: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序曲和愛之死 維也納愛樂樂團、拜洛伊特音樂節(jié)管弦樂團 (1993) (1976) dumka dcd-30-2 貝多芬:科里奧蘭序曲、莫扎特:第33交響曲、勃拉姆斯:第4交響曲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樂團 (1996) dg 415 861-2 貝多芬:第5交響曲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74) dg 415 862-2 貝多芬:第7交響曲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75 -1976) dg 415 601-2 舒伯特:第3、8交響曲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78) dg 400 037-2 勃拉姆斯:第4交響曲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80) dg 415 432-2(2cds) 威伯:自由射手 德累斯頓國家歌劇院 (1973) dg 415 646-2(2cds) 約翰.施特勞斯:蝙蝠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 (1975) dg 415 132-2(2cds) 威爾第:茶花女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 (1976 -1977) dg 413 315-2(4cds) 瓦格納: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 德累斯頓國家歌劇院 (1980-82) dg 072 605-2(2lds) 理查.施特勞斯:玫瑰騎士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 (1979) dg 073 007-9(dvd) 約翰.施特勞斯:蝙蝠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 (1986) dg 073 008-9(2dvds) 理查.施特勞斯:玫瑰騎士 維也納愛樂樂團、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1994) dg 073 024-9(dvd) 新年音樂會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89) eclogue ecl 1-102-2(2cds) 普契尼:波西米亞人(全。 米蘭斯卡拉劇院 (1981) emi cdc 7 47967 2 德沃夏克:鋼琴協(xié)奏曲(李赫特鋼琴獨奏)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樂團 (1976) exclusive ex92t01/02(2cds) 普契尼:波西米亞人(全。 米蘭斯卡拉劇院 (1979) exclusive ex92t08/09(2cds) 威爾弟:奧賽羅(全劇) 米蘭斯卡拉劇院 (1976) exclusive ex92t10 勃拉姆斯:第2交響曲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88) exclusive ex92t11/12(2cds) 比才:卡門(全劇) 維也納愛樂樂團、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1978) exclusive ex92t13 沒扎特:第36交響曲、海頓:第94交響曲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82) exclusive ex92t18/20(3cds) 瓦格納: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 維也納愛樂樂團、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1973) exclusive ex92t21 貝多芬:第5交響曲、舒伯特:第3交響曲 芝加哥交響樂團 (1978) exclusive ex92t25 貝多芬:第7交響曲、威伯:自由射手序曲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82) (1979) exclusive ex92t28 勃拉姆斯:第4交響曲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79) exclusive ex92t42/43(2cds) 威爾弟:茶花女(全劇) 佛羅倫薩歌劇院 (1984) exclusive ex92t47 伯格:沃采克片段、莫扎特:第33交響曲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82) (1979) exclusive ex92t49/51(3cds) 理查.施特勞斯:玫瑰騎士(全。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 (1974) exclusive ex92t53 馬勒:大地之歌 維也納交響樂團 (1967) exclusive ex92t54/56 瓦格納: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 拜洛伊特音樂節(jié)管弦樂團 (1975) exclusive ex93t67/68(2cds) 新年音樂會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92) exclusive ex93t69/71(3cds) 理查.施特勞斯:玫瑰騎士(全。 大都會歌劇院 (1990) first classics fc-116/7(2cds) 莫扎特:第33、36交響曲、勃拉姆斯:第2交響曲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93) (1988) first classics fcm-2001 海頓:第94交響曲、貝多芬:第7交響曲 科窿廣播交響樂團 (1972) golden melodram gm 3.0042(3cds) 理查.施特勞斯:玫瑰騎士(全。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 (1973) golden melodram gm 1.0036(3cds) 瓦格納: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全。 拜洛伊特音樂節(jié)管弦樂團 (1974) golden melodram gm 5.0038(2cds) 普契尼:波西米亞人(全劇) 米蘭斯卡拉劇院 (1979) golden melodram gm 4.004 威伯:自由射手序曲、勃拉姆斯:第2交響曲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79) golden melodram gm 6.0002(2cds) 威爾弟:茶花女(全劇)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 (1977) golden melodram gm 6.0009(2cds) 威爾弟:茶花女(全。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 (1978) golden melodram gm 5.0028(2cds) 威爾弟:奧賽羅(全。 英國皇家科文特花園歌劇院 (1980) golden melodram gm 4.0051(2cds) offenbach : die verlobung bei der laterne (全劇)、 約翰.施特勞斯:吉普賽男爵序曲 德意志萊因歌劇院 (1962)、(1966) golden melodram gm 6.0011(2cds) 理查.施特勞斯:elektra 斯圖加特國家歌劇院 (1971) link 600-1 勃拉姆斯:第4交響曲 斯洛文尼亞愛樂樂團 (1997) link 601-3(3cds) 理查.施特勞斯:玫瑰騎士(全。 維也納愛樂樂團、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1994) link 605-4(4cds) 瓦格納: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全。 拜洛伊特音樂節(jié)管弦樂團 (1975) living stage ls1040(3cds) 理查.施特勞斯:玫瑰騎士(全。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 (1977) lyrica lr-59(2cds) 普契尼:波西米亞人(全。 米蘭斯卡拉劇院 (1988) meteor mcd-001 海頓:第94交響曲、瓦格納: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前奏曲和愛之死 科隆廣播交響樂團、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 (1972) 60年代 meteor mcd-018 貝多芬:第7交響曲 科隆廣播交響樂團 (1972) music & arts cd-1043(2cds) 威爾弟:奧賽羅(全。 米蘭斯卡拉劇院 (1976) myto 3mcd 993.206(3cds) 瓦格納: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 米蘭斯卡拉劇院 (1978) myto 3mcd 002.218(3cds) 理查.施特勞斯:玫瑰騎士(全。 米蘭斯卡拉劇院 (1976) nuova era 2296 莫扎特:第33交響曲 維也納交響樂團 (1967) orfeo c 100 841 a 貝多芬:第4交響曲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樂團 (1982) orfeo c 600 031 b 貝多芬:第6交響曲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樂團 (1983) orfeo c 600 031 b 理查.施特勞斯:玫瑰騎士第二幕、第三幕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樂團 (1972) original sh813 海頓:第94交響曲、貝多芬:第7交響曲 科隆廣播交響樂團 (1972) passion & concentration paco 1021 莫扎特:第33交響曲、勃拉姆斯:第2交響曲 芝加哥交響樂團 (1983) philips 070 300-1 (ld) 貝多芬:第4、7交響曲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 (1983) philips ucbp-1014(dvd) japan 新年音樂會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92) philips phbp-1005(dvd) japan 莫扎特:第36交響曲、勃拉姆斯:第2交響曲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91) re!discover red 32 莫扎特:第33、36交響曲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93) (1988) re!discover red 33 勃拉姆斯:第2交響曲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88) re!discover red 81 貝多芬:科里奧蘭序曲、莫扎特:第33、36交響曲、勃拉姆斯:第4交響曲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 (1996) re!discover red 115(3cds) 瓦格納: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 拜洛伊特音樂節(jié)管弦樂團 (1974) re!discover red 132 貝多芬:第4、7交響曲、施特勞斯:蝙蝠序曲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樂團 (1986) sony classical mk2 45564(2cds) 新年音樂會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89 sony classical sk 48 376 新年音樂會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92) sony classical sk 45938 克萊伯指揮約翰.施特勞斯作品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89) tdk dv-docck(dvd) 偉大指揮家卡洛斯.克萊伯 威伯:自由射手序曲排練、約翰.施特勞斯:蝙蝠序曲排練 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 (1970) wlc 1-701 貝多芬:第4、7交響曲、約翰.施特勞斯:蝙蝠序曲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1999) wlc 1-704 貝多芬:科里奧蘭序曲、莫扎特:第33交響曲、勃拉姆斯:第4交響曲 柏林愛樂樂團 (1994) wlc 2-706(2cds) 威爾弟:奧賽羅(全。 米蘭斯卡拉劇院 (1987) wlc 1-707 貝多芬:科里奧蘭序曲、莫扎特:第33交響曲、勃拉姆斯:第4交響曲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樂團 (1996) wlc 1-709 泰列曼:tafelmusik組曲、莫扎特:第36交響曲 北德廣播交響樂團、柏林愛樂樂團 (1960) (1989) wlc 1-710 勃拉姆斯:第4交響曲 、約翰.施特勞斯:雷鳴電閃 波爾卡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樂團 (1997) (1981) wlc 2-703 (2cds) 普契尼:波西米亞人(全劇) 英國科文特花園歌劇院 (1979) wlc 2-700 (2cds) 施特勞斯:elektra 英國科文特花園歌劇院 (1977) wlc 1-712 海頓:第94交響曲、貝多芬:第6交響曲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樂團 (1983) wlc 1-713 舒伯特:第3交響曲、勃拉姆斯:第4交響曲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樂團 (1986)
|
1062年7月3日北宋清官包拯逝世 |
1423年7月3日法國國王路易十一 |
1704年7月3日俄羅斯女攝政索菲亞·阿列克謝耶夫娜逝世 |
1722年7月3日清朝漕運總督施世綸逝世 |
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廈條約》簽訂 |
1883年7月3日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出生 |
1889年7月3日中國新聞記者、編輯、報刊出版家胡政之出生 |
1890年7月3日中國歷史學家陳寅恪出生。 |
1898年7月3日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成立 |
1898年7月3日有機化學家黃鳴龍出生。 |
1902年7月3日暴亂席卷俄國南部 |
1904年7月3日科學補習所成立 |
1904年7月3日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領袖赫茨爾病逝 |
1905年7月3日法國將教會和政府分離 |
1907年7月3日現(xiàn)代小說家蕭軍出生。 |
1914年7月3日緬甸華人報人、商人,緬甸《新仰光報》和香港《鏡報》月刊創(chuàng)辦人徐四民出生 |
1914年7月3日英國麥克馬洪西藏地方政府擅自簽訂《西姆拉條約》 |
1921年7月3日著名電影表演藝術(shù)家于藍出生。 |
1923年7月3日英國提議國際共管中國 |
1924年7月3日廣州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正式開學 |
1924年7月3日新加坡總統(tǒng)納丹。 |
1928年7月3日電視機在美國開始普及 |
1929年7月3日閻錫山囚禁馮玉祥 |
1929年7月3日中共赴蘇參加共產(chǎn)國際委員會第十次全會 |
1930年7月3日德國指揮家卡洛斯·克萊伯出生。 |
1931年7月3日朝鮮各地發(fā)生排華暴行 |
1934年7月3日博古李德分兵六路抵御國民黨圍剿 |
1938年7月3日電影《八百壯士》在國內(nèi)外引起反響 |
1940年7月3日“七三一部隊”對華進行細菌戰(zhàn) |
1942年7月3日國共代表在重慶繼續(xù)談判 |
1942年7月3日中共擬將八路軍總部移至晉西北 |
1957年7月3日蘇共解除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職務 |
1962年7月3日阿爾及利亞宣告獨立 |
1962年7月3日好萊塢當紅影星湯姆·克魯斯出生。 |
1968年7月3日臺灣藝人吳倩蓮出生。 |
1978年7月3日亞馬遜合作條約簽訂 |
1978年7月3日中國停止對越援助 |
1980年7月3日開國上將鄧華與世長辭,終年70歲 |
1987年7月3日f1紅牛一隊車手塞巴斯蒂安·維特爾出生 |
1993年7月3日河南發(fā)現(xiàn)恐龍蛋化石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