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長沙警事 長沙 鐘山說事 長沙火車站 長沙訂票 長沙旅游 長沙電話
1851年,哈同出生于巴格達。1856年隨父母遷居印度孟買,并加入英國籍。1872年只身東來香港,第二年轉到上海,在沙遜洋行供職。1886年與一名中法混血,篤信佛教的煙花女子羅迦陵結婚。1887年擔任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董事,1898年又改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1901年脫離沙遜洋行獨立創(chuàng)辦哈同洋行,專營房地產業(yè)。特別在開發(fā)經營南京路時獲得巨大成功(他占有南京路地產的44%)。1904年開始在靜安寺路購地300畝花費70萬兩銀元興建上海最大的私人花園愛儷園(哈同花園),是典型的中國式園林。哈同熱衷于中國古典文化,還在園內創(chuàng)辦了倉圣明智大學。 哈同創(chuàng)建了中國最繁華的一條路,上海的南京路 哈同遺產案是上海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巨額財產繼承糾紛,持續(xù)時間長達16年(1931年—1947年)。 起因 1931年6月19日,上海的猶太裔房地產大亨哈同(silas aaron hardoon,1851年—1931年)在愛儷園病故,留下高達一億七千二百萬元的巨額遺產,包括地產460畝,房屋1300幢,以及價值百萬英鎊的珠寶。哈同夫婦沒有親生子女,由哈同領養(yǎng)了11名外國孤兒為養(yǎng)子女,均從父姓,他們是: 大衛(wèi)·喬治·哈同 羅弼·維多·哈同 路易·哈同 飛利浦·羅斯·哈同 李華·哈同 娜拉·哈同 馬特蘭·哈同 麥潑爾·哈同 達芬尼·哈同 愛茉莉·哈同 伊佛·哈同; 羅迦陵則領養(yǎng)了9名中國孤兒為內侄子女,均從母姓,他們是: 羅友良 羅友蘭 羅友三 羅友啟 羅友仁 羅友翔 羅馥貞 羅慧秀 羅岫梅 羅轉坤 羅補乾 哈同的遺囑規(guī)定遺產由中國籍妻子(中法混血)羅迦陵繼承,羅迦陵死后養(yǎng)子女、內侄子女每人10萬元,剩余部分喬治得70%,羅弻得30%。僅羅迦陵繳納的遺產稅就達1800萬元。有2名自稱哈同近親的伊拉克人要求分遺產,被法院駁回。 1941年10月3日,羅迦陵也去世,但其留下的遺囑與哈同遺囑有很大出入:總管家姬覺彌得到400萬元,捐給中國政府950萬元,余款分給養(yǎng)子女和內侄子女。于是引發(fā)曠日持久的哈同遺產案。不久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霸占愛儷園,劫走財物3400萬元。后來,喬治和羅弻達成和解契約,承認第一遺囑合法,第二遺囑僅捐獻政府部分有效,并另給羅友三等若干遺產。1947年,上海地方法院根據(jù)這一和解契約審理結案,平息了長達16年的遺產糾紛。上海市政府又多次提出征借愛儷園。1949年,喬治逃往香港。不久,新政府征用了愛儷園,在原址上建造中蘇友好大廈(今上海展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