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qǐng)先核實(shí)!
卷一百四十九 集部二
《孟浩然集》卷一百四十九 集部二
《孟浩然集》·四卷(江蘇蔣曾瑩家藏本)
唐孟浩然撰。浩然事跡具《新唐書·文藝傳》。前有天寶四載宜城王士源序。(案士源即補(bǔ)《亢倉子》之王士元。其事亦見序中。此作源字,蓋傳寫異文。)又有天寶九載韋滔序。士源序稱“浩然卒於開元二十八年,年五十有二。凡所屬綴,就輒毀棄,無復(fù)編錄。鄉(xiāng)里購采,不有其半。敷求四方,往往而獲。今集其詩二百一十七首,分為四卷”。此本四卷之?dāng)?shù),雖與序合,而詩乃二百六十二首,較原本多四十五首。洪邁《容齋隨筆》嘗疑其《示孟郊》詩時(shí)代不能相及。今考《長安早春》一首,《文苑英華》作張子容,而《同張將軍薊門看燈》一首亦非浩然游跡之所及。則后人竄入者多矣。士源序又稱詩或闕逸未成,而制思清美,及他人酬贈(zèng),咸次而不棄。而此本無不完之篇,亦無唱和之作。其非原本,尤有明徵。排律之名,始於楊宏《唐音》,古無此稱。此本乃標(biāo)排律為一體。其中《田家元日》一首、《晚泊潯陽望香爐峰》一首、《萬山潭》一首,《渭南園即事貽皎上人》一首,皆五言近體,而編入古詩!杜R洞庭》詩舊本題下有“獻(xiàn)張相公”四字,見方回《瀛奎律髓》。此本亦無之。顯然為明代重刻,有所移改。至序中“丞相范陽張九齡等與浩然為忘形之交”語,考《唐書》,張說嘗謫岳州司馬,集中稱“張相公”、“張丞相”者凡五首,皆為說作。若九齡則籍隸嶺南,以“曲江”著號(hào),安得署曰“范陽”?亦明人以意妄改也。以今世所行別無他本,姑仍其舊錄之,而附訂其舛互如右。
卷一百四十九 集部二
○別集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