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小吃
都代表著一份記憶
大家好,我是一博子,今天是我來值班啦~
熟悉我們的都知道,除了給大家推薦長沙的各種蒼蠅館子和網(wǎng)紅新店外,“回憶殺”也是我們一大殺手锏,這一殺手锏就是長沙的各色老小吃,也是能夠引起老長沙人的“回憶媒介”
原來,有的小吃不止是好口味,那些看似簡單的食物,卻是幾代人不斷精進的碩果。
今天給大家安利7家小吃店,從幾十年到十多年,都是,每一樣都經(jīng)過了歲月的洗禮。
佛系的老板
二十年只賣這一碗臭豆腐
一提到長沙小吃,大家想起的大多數(shù)都會是“長沙臭豆腐”,但是你見過做臭豆腐的小吃店很多,但是一家店22年以來只做一碗臭豆腐的店你見過嗎?還是上過央視那種!
這家店,如果不是一位本地老口子建議,我真的不會來,因為臭豆腐這種在長沙可能每條街都會有三家的小吃真的不讓我“感冒”,直到他說這家店的老板上過各種媒體,而且并不以此為噱頭,居然持續(xù)躺平,讓我不得不對這家店產(chǎn)生了興趣。
店內(nèi)是典型的家庭式作坊,老板的客廳就在餐廳的左邊,沒事的時候就在里面喝喝茶,逗逗貓,逗逗狗,刷下抖音,聽聽新聞。
味道嘛,自然是沒得說,吃完第一口,我就大叫著對老板說:“老板,打包一份,我要帶走!”
我愿稱之它為臭豆腐里的灌湯包,汁水很豐富,但外皮把汁水又鎖的非常好。
外皮很酥脆,內(nèi)里卻是比較軟嫩的,是那種一層一層的質(zhì)感,不是那種黏在一起的質(zhì)感,值得提一下的是,他們家的辣椒和口味搭配得剛剛好,是那種有辣味在,但又不會難受的那種辣。
當我問老板,它的秘訣是什么的時候,他就說沒什么秘訣,做了22年了,都是這么做的。
崽接爺(yá)的班擺攤
每天只賣200個的炸春卷攤
在南門口有個擺了很久的炸春卷攤,老板戴副眼鏡,他說自己已經(jīng)是“春卷二代”了,從小住在南門口楚湘街。
“以前是我爺(yá)擺攤,在坡子街那邊擺了幾十年,后面70歲搞不動了,我才接手!
周末的時候,還有很多特意從星沙或者南邊過來的人來買,有些會一次性買二三十個生的春卷胚子,自己回去慢慢炸慢慢吃。
等待間隙,不時有人過來買春卷,老板熟練地撈起油鍋里炸成金黃的春卷,放在濾網(wǎng)上,再用一根鐵釬子在春卷下面鉆一個洞眼,讓里面的油瀝出來點。然后他用塑料袋裝好兩到三個春卷,遞給客人。
老板說,其實炸春卷這門手藝沒什么太多的秘密,“老一點的長沙人,基本都曉得搞。就是現(xiàn)在的家伙都變了,要恰到老長沙的味道也不易得!
最正宗的長沙春卷,里面放的是臘肉、魷魚、筍子和韭白。因為魷魚有些人不吃,所以桂嗲在二十多年前擺攤炸春卷時,里面就沒有魷魚。
至于春卷的味道,自然是好吃的,這個不用我多說,吃過的人都曉得。里面的臘肉都是鄉(xiāng)里熏得,肥瘦相間。
幾近失傳的老長沙小吃
就開在人來人往的老巷子里
比起耳熟能詳?shù)奶怯汪昔、臭豆腐,牛角餃子真心是不太起眼的存在,就算能在長沙找到它的身影,也是鳳毛麟角。而我們在這家位于瀏正街的巷口的小店,找到了牛角餃子的身影。
門店很小,基本上都是熟人來買,騎著車過來,和老板吆喝一聲,老板就迅速打包好,讓人騎車帶走,甚至有些食客是加了老板微信提前定好,然后派跑腿來取。
他們家從早上7點就開始營業(yè),一直到下午2點,老板是一位很會“策”的長沙滿哥,聊過之后我們得知,因為天氣炎熱,娭毑年紀大了,不在店內(nèi),現(xiàn)在是她的兒子在接手。
說起牛角餃子這個東西,他說:“現(xiàn)在長沙基本上都沒了,就幾家在做,因為牛角餃子和北方的餃子不一樣,從做法到工藝都十分考驗一個人的耐心!
從表皮開始就很有講究,并不是北方那種和的老面,而是根據(jù)湖南人的口味做了改良,炸出來會更軟更糯一些,但同時炸的過程也需要更多的時間。
里面的餡料都是當天手工制作,用的是新鮮的豬肉和大蔥。
老板說:“最正宗牛角餃子的餡料,只有最簡單的豬肉和香蔥,那些里面包臘肉、香干的都不正宗,長沙人絕對不會吃里面包香干的牛角餃子。”
整個過程從初始到成形,一博子個人認為,比起其他的老長沙小吃算是工藝復(fù)雜的一道。
油餅和牛角餃子都是三塊錢一個,餃子的個頭很大,長度和一博子的手的長度差不多,小小酥說對于她的食量,一個就能管飽!
內(nèi)餡是調(diào)好味的豬肉餡,要斬鮮嫩水綠的小蔥提味,外皮有幾個層次,開始焦脆,慢慢軟糯,里面的肉餡還有一絲辣味,果然比較適合長沙人的口味。
每天只賣2小時
味道好又管飽的糯米飯
之前我在南門口趕早的時候,一家油餅攤攤的老板就給我瘋狂安利這家紅薯糯米飯。
他說,之前他在這塊擺攤時就經(jīng)常吃,現(xiàn)在換到南門口擺攤了,也會專門跑回去吃。
老板老劉一般是10點半左右出攤,賣完即止,大概12點半就沒了。
這個位置很窄,如果是開車的寶子,建議停在附近的市場里頭。周邊有地鐵可直達,來吃紅薯糯米飯很方便。
一份只需10元的紅薯糯米飯,還搭配了4個菜:3素1葷,土豆絲、白菜絲、酸菜是固定搭配,煎蛋和臘魚可二選一。
紅薯藏在糯米飯里頭,蒸出來特別濕潤,黏糯香甜的,真是百吃不膩。
糯米飯里面也帶著濃郁的地瓜蜜香,軟糯中還有咯嘣香脆的口感。由于我去的較早,上面那層糯米飯就感覺偏硬一些,更加嘎嘣脆,里面的飯粒更濕潤軟糯。
臘魚雖然有點咸,但作為下飯菜蠻不錯的,一份有4坨,很像我媽媽在屋里做的味道,曬干之后再腌制,肉質(zhì)緊實又入味。
同桌的大哥打趣著說,“現(xiàn)在10塊錢連包好煙都買不到了,糯米都要5塊錢一斤,這份盒飯真是良心價嘞!
恰不飽的朋友,還可以喊老板給你免費加點飯或紅薯哦。
買了十多年的糖油粑粑
味道還和以前一樣
來大學(xué)城沒有人不知道老頭子糖油粑粑的, 老爺爺在這里已經(jīng)炸了十幾年的糖油粑粑了。
現(xiàn)如今,長沙賣糖油粑粑的攤子也不算少。但要做出讓人記憶深刻的味道,需要漫長時光的沉淀。
一口油鍋,3-4㎡的小店攤子,搟面搓糖油坨,下鍋,收錢都是老爺子一個人,他不疾不徐地迎來送往,販賣甜香美味。
他們家的糖油粑粑外殼焦黃酥脆,里面的糯米芯子軟糯香甜,就是這種簡單的食物才最能催生簡單的幸福感。
吃下熱乎乎的一個,打從心里感覺幸福。
純粹的甜,純粹的好吃,什么多余的形容也不用再寫。嗜甜的一博子寫到這里,不禁想打個飛車再去買一碗吃。
每天清早開始排隊
從86年開始擺的剁餅攤
在伍家?guī)X長大的朋友說,這里的剁餅是長沙70、80后的童年記憶,“老長沙剁餅就應(yīng)該是這種油炸的,很古早的味道!
擺攤的是對老夫妻,嗲嗲娭毑配合默契,一個揉面、包肉,一個炸剁餅、肉餅、荷葉酥等。嗲嗲說,他們從86年起就在這里擺攤了,已經(jīng)擺了37年。
一塊好的剁餅的選材也很講究,選用自然發(fā)酵而成的面團,將其搟至1mm左右的厚度,這樣出來的剁餅會更為勁道。
娭毑攤的剁餅,厚薄沒那么均勻,她就是用手將面團在鐵板上攤開,再放入油鍋中。
看著餅在油鍋里慢慢地膨脹變大,待炸制兩面金黃就可以出鍋了,出鍋后用刀剁成小塊便可吃了。
剁餅趁著還燙的時候呷口感最好,外殼酥脆,面餅很有嚼勁,也不會過多的油膩。
這里有兩種口味,甜的、咸的。我都試了下,甜口剁餅,芝麻香格外突出,有種面餅本身的甜味,一點都不膩。
咸口的剁餅,咸香適宜,里面加了蔥花,越吃越有滋味。
開在自己家里的涼面店
被老口子稱為長沙NO.1
這家店有點難找,需要進兩條小巷子。就連我一個住在附近的本地朋友,都不曉得還有個這樣的涼面店。
而且我搜了下本地其他賬號,很少有推薦,憑借我縱橫自媒體多年的敏銳度,去之前我就感覺這應(yīng)該是個寶藏小店,老板是個不會做宣傳推廣的實在人。
店就開在自己家里,位置不大,感覺操作臺頂多能同時容納兩人。
老板說,他們家的涼面口味不能說多驚艷,就是老長沙的搞法。
“我們不放任何添加劑和香精那些,也很注意衛(wèi)生,街坊鄰居都恰得放心咯。”
店里品類不多,就是幾樣老長沙小吃。由于我是一個人去的,為避免浪費,選擇了豬血+百粒圓的雙拼。
雖然夏天喝湯湯水水會覺得很熱,但加了芝麻油和酸菜沫之后,喝起來就更開胃,感覺很熨帖。
豬血很嫩很新鮮,筷子微微一夾就會碎裂。
看老板拌涼面的時候,感覺很簡單,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它不是那種黏糊糊的口感,比較清爽,大蒜水和貓魚水的滋味更重。前面吃起來可能還會覺得口味偏淡,越到后面拌著湯汁吃口味越重,所以建議連湯汁都不要剩,全部干完!
面條的口感比較硬扎,里面帶芯。里面放的蘿卜很優(yōu)秀,有兩種,我格外喜歡老板自己做的蘿卜干,脆脆的,吃起來更爽快。
為了避免廣告嫌疑,咱把具體的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放在福利官小妹的錦囊內(nèi)啦,掃描二維碼回復(fù)“回憶殺”就能獲得具體地址!
(PS:如果掃碼顯示“不在活動范圍內(nèi)”,則說明寶子你已經(jīng)加過湘小妹或福利官瑞子、導(dǎo)師瑤瑤啦,直接聯(lián)系他們的企業(yè)微信就可以獲取喲~😊)
PS: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這7家長沙老小吃總有你愛的那家~
你還有私藏的寶藏店鋪嗎
快留言分享給我們吧!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