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0月4日,陜西漢中,警方接到多個報警電話,他們描述的是同一場事故。一位老人坐在馬路邊被車撞倒,情況危急,肇事車輛卻不見蹤影。據目擊者回憶,撞倒老人的車是一輛紅色保時捷,駕駛員是女性。在撞倒老人后,她匆忙下車查看情況,卻又很快調頭離開現場。警方注意到,其中一個報警人自稱是肇事者的朋友,姓黎,解釋說朋友只是驚慌失措,并非肇事逃逸,朋友將車停到了不遠處,之后就立刻打電話報警。
案發(fā)一小時后,警方在醫(yī)院見到了自稱肇事人的黎某,但與目擊者描述的女性駕駛員不同,黎某是一名57歲的中年男性。黎某說,事發(fā)時自己帶著女兒的朋友徐某去接孫女,因為天氣和視線受阻等原因,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撞倒了老人,二人因為害怕便迅速駕車向西逃逸。女兒小黎說,自己知道事情后立刻讓父親停車,勸說父親報警的同時,自己也報了警,也就是開頭警方接到的肇事者朋友打來的電話。
在調取當晚的公共視頻后,視頻顯示紅色保時捷的駕駛人是一名身穿白色上衣的女性,且當時車內并無他人,基本可以肯定,肇事人不可能是自首的黎某。警方在調查中得知,黎某和徐某都有駕駛證,也不存在酒后駕車等情況。在警方詢問黎某的女兒是否有駕駛證時,徐某說她不知道。警方判斷,黎某的女兒可能才是真正開車的人。
肇事者到底是誰
在這之后不久,黎某的女兒帶著婆婆李某來到交警隊,李某一開口,就說老人是她開車撞倒的。

隨后,按照程序,警方詳細詢問案發(fā)經過,李某的描述與警方現場的勘查基本吻合。面對新的供詞,警方再次梳理案情,他們從肇事車出發(fā)前6小時的行車軌跡入手,排查肇事逃逸真正的嫌疑人。

當警方詢問李某,有關事發(fā)前6個小時的行駛軌跡時,她開始漏洞百出,但李某始終堅稱肇事人就是她。
而再度與小黎進行談話后,小黎的反應讓警察幾乎可以肯定,駕駛保時捷撞人的正是小黎自己。
事發(fā)第二天,醫(yī)院里傳來噩耗,受傷的老人由于多處骨折、大量失血而搶救無效死亡,而那天原本應當是老人72歲的生日。
老人離世后,小黎來到交警隊自首。小黎承認,因為無證駕駛,撞倒老人后,她選擇了駕車逃逸。家里的人因為護子心切,父親和婆婆輪流為她串謀頂包。

小黎對她肇事逃逸,并與父親黎某、婆婆李某、朋友徐某串謀頂包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

在小黎心中,卻也存在疑惑。小黎說,她不知道老人是從哪里出來的,是怎么撞上的。這個細節(jié)也讓警方意識到,案件可能沒有這么簡單。警方再次前往事發(fā)地進行調查,在附近一家私人診所找到線索。這一次,警察通過該診所的視頻看到了更多真相。原來,老人本在散步,過馬路時被一輛路過的出租車剮蹭倒地。由于老人不具備自救能力,便只能坐在馬路上,而過路的行人與車輛上的駕駛員也并未施以援手。出租車司機程某因為害怕擔責,錯過最佳救助老人的時間,待他打算折返救助老人時,老人已被小黎所開車輛輾軋。

案件真相大白,程某和小黎共同承擔事故全責,均被刑事拘留。在證據面前,肇事逃逸必然是作繭自縛、加重處罰。

Q:本案中程某與黎某(小黎)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王某死亡的結果,他們的行為在法律上分別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A:黎某(小黎)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機動車,違反道路交通安全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事故發(fā)生后肇事逃逸,其無證駕駛和肇事逃逸的行為都屬于交通肇事罪的加重處罰情節(jié)。她(可能)面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處罰。程某和黎某(小黎)的行為共同造成了王某死亡的最終結果,因此兩次碰撞應合并認定,程某和黎某(小黎)共同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王某無責。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