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背的是責任
面前坐的是希望
手里拿的是夢想
前段時間
深圳“80后”女教師
帶著年幼的女兒在河源支教的視頻
引起大家的關(guān)注
視頻刷屏全網(wǎng)后
網(wǎng)友們直呼真的太好哭了
這個“背著女兒去支教”的教師
叫楊匯瀅
就在最近
她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把整個家從深圳搬去河源了
今年是楊匯瀅在河源龍川支教的第二年,她決定:退掉在深圳租的房子,把大女兒和二女兒轉(zhuǎn)學到河源鄉(xiāng)鎮(zhèn)學校,舉家從深圳搬遷到支教地。
是什么讓她做出了舉家搬遷的決定?
這背后有怎樣的動人故事?
......
由南方都市報、深圳市教育局
聯(lián)合推出的“圳青年”欄目
在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
為大家講述
一位深圳女老師的支教之路
背起3歲女兒支教
翻越4個鄉(xiāng)鎮(zhèn)走訪83個家庭
楊匯瀅不是一個人來到登云中學的。申請支教那年,楊匯瀅的小女兒安安年僅三歲,還是離不開媽媽的年紀。
就這樣,楊匯瀅開啟了“背著女兒去支教”的生活。
“孩子們,214、215宿舍的孩子們,起床咧!”上課日的每個清晨,楊匯瀅在給女兒安安梳洗換裝、扎好馬尾后,便開始挨個宿舍叫學生們起床早讀英語。每天早上6點半不到,全班學生已經(jīng)在課室整齊就座,準備晨讀。
楊匯瀅的到來
改變了很多登云中學的學生
除了英語成績直線提升
楊匯瀅還打開了這些孩子們的心門
支教期間,楊匯瀅背起女兒挨家挨戶家訪。
“我教的兩個班級不全是登云鎮(zhèn)上,也有來自通衢鎮(zhèn)、鶴市鎮(zhèn),鐵場鎮(zhèn),最遠的時候開車來回要將近2個小時,并且還都是山路!睏顓R瀅告訴南都記者,只有去每個家庭實地采訪你才會了解孩子內(nèi)心深處真正的想法。
△楊匯瀅背著女兒去家訪
據(jù)楊匯瀅介紹,班上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因此她主要是利用節(jié)假日去家訪。
“學生父母打工回來老家,基本都是中秋國慶等假期,這個時候去家訪正好能遇到!
歷時8個月,楊匯瀅利用32個周末和幾個節(jié)假日,走訪登云、通衢、鶴市、鐵場四鎮(zhèn)25個村所任教班級83個學生的家庭,深入了解學生情況,為智力缺陷、單親家庭、父母重病或離世家庭學生制定了成長呵護方案。
同時她還開通了社交平臺賬號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良好表現(xiàn),這也成為留守學生與遠在其他城市工作的家長積極互動平臺。
支教一年時間結(jié)束
最近,她做了一個重要決定
不愿缺席女兒成長
決定把家搬到河源龍川
這個暑期,楊匯瀅返回深圳,把大女兒和二女兒一起接到河源龍川,為她們轉(zhuǎn)學到登云鎮(zhèn)上的學校。
這一舉動
大多人最初并不能理解
并且試圖勸說她打消這個念頭
楊匯瀅的大女兒和二女兒都在深圳一學校就讀,老大讀初二,老二讀小學四年級。當楊匯瀅提出要把孩子轉(zhuǎn)學到支教地時,燕山學校校長楊君輝談到自己的第一感受是“吃驚”。
楊君輝表示,知道楊匯瀅是因為家里孩子無人接送的問題,才決心把孩子帶過去河源,所以當下就提出來讓學校老師輪流幫她接送小孩,有什么困難都可以提供幫助。
楊匯瀅告訴南都記者,自己帶著小女兒在河源支教的一年,很多時候根本顧不上大女兒、二女兒的學習生活情況,每天哄睡小女兒后,才抽空和在深圳的兩個孩子視頻聊天,有時候甚至好幾個月都沒見面。
“二女兒經(jīng)常哭鼻子問我為什么拋下她,只帶安安去河源,面對這樣的問題我意識到,我應(yīng)該在孩子們關(guān)鍵的成長階段陪伴她們,照顧她們!
今年9月迎來新一年的支教
楊匯瀅再三思考后
還是做出了給孩子轉(zhuǎn)學的決定
一來是家里老人年紀大了不方便帶孩子,也不好一再麻煩同事幫忙;二來還是希望一家人整整齊齊,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家。就這樣,楊匯瀅把二女兒轉(zhuǎn)到登云鎮(zhèn)上的小學,大女兒轉(zhuǎn)到自己教書的登云中學,一家人都住進了學校宿舍。
“知道即將轉(zhuǎn)學的時候,我哭了一整天。”楊匯瀅的大女兒起初并不太愿意轉(zhuǎn)學到登云中學,實在舍不得學校里的好朋友,她性格內(nèi)斂,擔心轉(zhuǎn)學之后沒有辦法融入新班級。八月份,她織了一條圍巾,來到之前在深圳就讀的學校放進初中好友的課桌里,不過這時候的她已經(jīng)沒有了當初的忐忑。
大女兒羞怯地告訴南都記者,雖然當初不愿意離開,但是現(xiàn)在覺得一家人待在一起就很好。
提到近70歲母親忍不住落淚
丈夫成為支教路上的后盾
楊匯瀅性格爽朗
遇到什么事都樂呵呵的
唯獨提到母親的時候
卻忍不住眼淚一直往下掉
三個女兒一起在河源生活學習,楊匯瀅又該如何平衡孩子和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在這個時候,楊匯瀅的母親決定一起前往河源,照顧幾個孩子的生活起居,讓楊匯瀅沒有后顧之憂,潛心上課。
楊匯瀅表示,自己在上課期間,確實沒辦法全心照顧三個女兒,而自己的母親已經(jīng)快70歲了,想到她為了自己一路從東北到深圳,現(xiàn)在從深圳又到河源,真的很感激母親的付出。“我快40歲了,但是在媽媽眼里我還是小孩,永遠心疼我。”
楊匯瀅坦言,支教路上,如果沒有親人的支持真的無法繼續(xù)前行。除了母親,楊匯瀅的丈夫始終是她最堅強的后盾和依靠。
“我申請去支教,他全力支持我的夢想,也因為我去到河源工作,還發(fā)動家族親戚為學校捐資!
楊匯瀅告訴南都記者,節(jié)假日去家訪,路途崎嶇遙遠的時候,丈夫就會開車送她去家訪,有一回車胎在路上被石子扎爆了,丈夫還在擔心地說“如果這么晚你一個人來家訪,遇到這種事該怎么辦?”
受家庭影響想做鄉(xiāng)村教師
曾申請過多次支教被勸放棄
楊匯瀅是深圳寶安區(qū)燕山學校的一名英語教師,從2021年9月開始,楊匯瀅受寶安區(qū)教育局選派,前往河源市龍川縣登云鎮(zhèn)登云中學支教,擔任初二兩個班英語教學工作。
“我申請了好多次支教才成功的,所以這個機會不可能輕易放棄!
楊匯瀅對支教的執(zhí)念
來源于她背后的家庭
她告訴南都記者,自己出生在一個教師世家,外公在鄉(xiāng)鎮(zhèn)當了28年的教師,后來母親也有好幾年留在鄉(xiāng)鎮(zhèn)成為一名教,師!皷|北的冬天格外的冷,我媽媽卻每次都會提前半小時到達課室把煤爐生好,讓教室先熱起來,還會親手給孩子們做保暖椅墊......”
楊匯瀅坦言,雖然自己是在黑龍江大慶這座城市長大的,但是受外公和母親的影響,特別喜歡農(nóng)村生活,喜歡這種最簡單、最原始、最淳樸的感覺。
起初申請去河源支教,燕山學校校長楊君輝曾多次勸過楊匯瀅放棄。“大女兒讀初中,二女兒讀小學,三女兒還在懷里,考慮到她的家庭實際情況,前面都沒有同意。”楊君輝表示,自己最終還是被楊匯瀅的堅持打動了,她說自己的家庭負擔很重,但是愿意“舍小家為大家”,給山區(qū)孩子帶去自己的一份溫暖和力量。
剛到登云中學,教室、宿舍都沒有空調(diào),生性怕熱的楊匯瀅起了一整背的痱子,紅癢難耐!捌鋵嵀h(huán)境我一點都不覺得艱苦,能住我就覺得挺好,但是我一直在東北長大,冬天冷一點我都行,就是格外怕熱,到了登云中學就開始起痱子,現(xiàn)在不定時流點汗就復發(fā)!
楊匯瀅笑咧咧一臉無所謂地說,自己感覺這些都根本不算什么難事,我開開心心樂觀一點,一下子時間就過去了。
“我只是支教老師隊伍中的一分子,在深圳乃至全國,有更多比我優(yōu)秀的教師愿意付出青春,幫助山區(qū)的孩子進步成長,為山區(qū)教育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睏顓R瀅表示,自己在登云中學支教的過程中,看到了每個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真的會有成就感,會感動會落淚,希望未來更多有愛的教師能夠加入支教隊列。
據(jù)了解,楊匯瀅畢業(yè)于深圳大學,從2004年來到深圳之后,就一直定居在這座城市。“我和媽媽第一次從黑龍江來到深圳的時候,一下車就在深大北門,我們繞著深大校園走了一圈才走到宿舍,那時候感嘆深圳大學真美!”那個時候,她就決定要留下來。
2012年
楊匯瀅來到了寶安區(qū)燕山學校
這一待就是將近10年
“學校領(lǐng)導和老師在我教育教學方面給予了太多幫助,對我有很大的培養(yǎng)和促進。”楊匯瀅表示,自己來到深圳當老師這么多年,有很多想感謝的人,也特別想感謝自己所處的這座城市。
“深圳真的是一個很有親和力的城市,我從外省過來,在這里連一個親戚都沒有,一路獨立闖蕩過來,深圳已經(jīng)像我的家一樣,給我安定和力量,讓我感覺在這里只要你有夢想,你肯吃苦,只要你有雙手肯打拼,你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生活。”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
她卻選擇平凡,選擇寂寞,選擇奉獻
只為讓山里的孩子都有學上
看到外面的世界
走向明亮未來
她對教育赤誠的熱情
讓山區(qū)孩子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讓他們對自己的人生產(chǎn)生了新的定義
楊匯瀅的故事被越來越多人的看到
她是刷屏全網(wǎng)的支教老師
她也是深圳眾多老師中普通的一員
在深圳像她一樣
在河源支教的教師還有很多
▼
河源是深圳對口幫扶的重點地區(qū),教育幫扶又是其中的重點工作。根據(jù)深河兩地的統(tǒng)一安排。2021年9月3日,深圳河源支教隊派出60人,對口幫扶河源市5個縣的40所中小學。他們,是教育“師者”,更是愛心“使者”。
他們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學生的愛戴,有效推動了河源的教育發(fā)展,為河源教育“融深”“融灣”奠定了較好的基礎(chǔ)。
他們在三尺講臺上
闡釋了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的使命擔當!
人生幸事莫過于遇到一位好老師
明天就是教師節(jié)了
別忘了向我們的老師道一聲:
節(jié)日快樂!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