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消費者投訴平臺收到大量關于北京開課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課吧”)誘導消費者貸款購課、未按照約定返還學費、合同上承諾的退款遲遲不到賬等投訴。 2021年10月,投訴者楊某通過抖音平臺看到了開課吧考研輔導宣傳片。開課吧在廣告中承諾,如被培訓人在 2022 屆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未被院校錄取,則全額返還培訓費用。在與工作人員確認返款信息無誤后,楊某于2021年10月22日通過支付寶花唄分期付款11800元購買了開課吧“管理類聯(lián)考”的考研課程。根據(jù)合同內容,如學員未被院校錄取,開課吧則需在15個工作日內全額退還學員課程費用。 2022年3月,楊某考研未通過,遂按照合同規(guī)定與開課吧工作人員溝通退款事宜。但截止至2023年2月,開課吧始終在拖延處理,退款遙遙無期。 楊某的經歷并非個案,關于開課吧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者貸款購課、未按合同要求退款的投訴比比皆是。 2022年3月,投訴者王某被開課吧“0元購”的體驗課所吸引,后導師以“搶占名額”等噱頭誘導王某購買高達數(shù)萬元的課程,并承諾可以先報名繳費學習,按要求打卡完成課程學習后次月便能收到分期返還的部分學費,每月返還,直到返完為止。 其間王某多次表示因個人經濟條件有限,無力支付高額課程費用,導師便誘導其在芝士未來平臺上申請網貸以分期繳費。王某后通過芝士未來貸款支付20800元購買了相關課程。 隨后,王某按照合同要求逐月完成了觀看課程的任務,但卻并未收到返還的學費。對此問題開課吧導師各種說辭,承諾后續(xù)補發(fā),但截止至今仍未返還學費。除此之外,正式的直播課程也降低了水準變?yōu)殇洸フn,隨后更是于2022年9月停止了課程更新,要求學員更換App。 據(jù)中國消費者了解,開課吧未按合同要求返還、退還學員相關費用這一問題始終未得到有效解決。此前,開課吧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因資金問題暫時無法處理學員的課程返現(xiàn)、退費等問題,但是學員可以兌換App內的其他課程。 針對上述問題,北京尊平律師事務所陳金玉律師表示開課吧已構成合同違約,應向學員承擔違約責任。 “從民事法律關系上來看,學員與開課吧之間簽訂有培訓服務合同。按照合同約定,學員應按時、足額繳納學費,開課吧則有義務提供相應的培訓課程及服務。但目前學員反映的種種問題足以說明,開課吧已經嚴重違反了合同約定!标惵蓭煴硎,對于學員來說,當務之急是準備好培訓服務合同、培訓費支付憑證、與開課吧公司客服人員的聊天記錄等相關證據(jù),與開課吧公司積極協(xié)商退費方案。如果協(xié)商不成,可以向當?shù)氐南麉f(xié)組織和市場監(jiān)管部門投訴舉報,也可以直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開課吧公司立即履行退款義務,并賠償學員的全部損失。 另外,開課吧公司向學員承諾打卡返費,誘導學員通過網絡借貸或分期等方式支付培訓費的一系列銷售行為,其背后可能隱藏著傳銷、詐騙、非法集資等諸多法律風險。 最后,對于學員如何避免落入培訓機構的套路及維權,陳律師給出以下建議: 任何商業(yè)行為都要符合市場規(guī)律,對于打卡返現(xiàn)金、不過全額退費等承諾,一定要謹慎看待; 可以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中國執(zhí)行信息公開網、國家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等官方途徑來了解培訓機構的背景信息; 增強證據(jù)意識,遇到糾紛不要慌。先收集好證據(jù),再向行政機關投訴、向人民法院起訴。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