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 在生活中可以說是十分常見。 一個不起眼的小潰瘍, 卻讓你痛到難以忍受, 但一般大家都選擇硬抗過去。 家住杭州的周先生(化名)卻因為太能抗而怠慢了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直到醫(yī)生一句“癌”,讓他猶如遭遇晴天霹靂…… 舌頭潰爛 沒想到竟然是癌癥 周先生今年60歲了,平時愛好抽煙喝酒。半年前,他的舌頭右側邊緣上長了一個潰瘍,一開始他沒太上心,但這塊潰瘍的走勢卻越來越不對勁,疼痛難忍不說,還越來越大,疼到吃飯說話喝水都疼。 為了治好自己的口腔潰瘍,周先生跑了不少診所,但都當“普通潰瘍”來治。就這樣,一拖就是半年。 最后,忍無可忍的他找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口腔頜面外科段青云主任醫(yī)師。段青云發(fā)現(xiàn)周先生的右側舌緣及舌腹部有一塊巨大的潰爛面,邊界不清,表面不平整,比較硬,而且觸痛明顯。 這些特別的情況即刻引起他的重視:“應該是舌癌,需要盡快手術治療”。之后,周先生迅速被安排住院手術。 針對周先生的情況,段青云為他進行了“舌頸聯(lián)合根治”的手術方式。由于潰瘍面太大,周先生大約五分之二的舌頭被切除。術中,段青云團隊又從他左大腿制備了“股前外側穿支皮瓣”進行了舌體再造,手術非常順利。 術病病理結果和之前的評估一致——“高分化鱗狀細胞癌”。幸運的是,術后復查周先生頸部淋巴結病理檢查沒有發(fā)現(xiàn)轉移,之后他只需要進行局部放射治療,預防復發(fā)和轉移。
一個月三例
這種癌和這些習慣有關
周先生并非個例。段青云說,僅最近一個月他就連續(xù)收到了三例類似病例。
47歲的許先生(化名)半年多來一直感到舌頭疼痛,直到影響到進食和說話了才去就診。結果開完刀病理診斷為“中分化鱗狀細胞癌”。不幸的是他頸部已經發(fā)生了轉移,除了放射治療之外,還需要全身化學治療。
還有一位盧女士(化名),她本身有反復的口腔潰瘍病史,這次舌痛發(fā)生,懷著僥幸心理,治療了1個月,舌痛不見好轉,這才引起了她的警覺,最終確診為“中-高分化鱗狀細胞癌”。由于就診比較及時,病變范圍不大,她不需要頸部淋巴結清掃,也不需要放化療,定期隨訪即可。
段青云表示,大部分舌癌患者的發(fā)病原因都和生活方式有一定的關系,比如周先生喜歡喝酒,而煙酒刺激就是致癌的一大因素。
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吃得多、煙酒刺激、咀嚼檳榔和喜歡吃較燙的食物等都是致癌因素。另外,不良刺激物,比如口內殘留的牙根牙冠,邊緣就像一個刀口,長期刺激劃傷黏膜,容易產生病變,產生癌性潰瘍。也有一部分人是因為不注意口腔衛(wèi)生,長期處于不衛(wèi)生的狀態(tài)下,也會滋生大量細菌或者霉菌,從而導致口腔部位的黏膜受到慢性刺激,發(fā)生癌變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很多倍。
超過2周不愈合的潰瘍
要格外留意
口腔潰瘍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可超過10%,尤以中青年人群最為多見。
口腔內出現(xiàn)的潰瘍中,約有95%是復發(fā)性口腔潰瘍(也被稱為復發(fā)性口瘡),是最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之一。
一般情況下,普通潰瘍愈合時間不會超過2周,不需要特殊治療即可自愈。如果出現(xiàn)以下異常需要及時就醫(yī):
段青云提醒,如果出現(xiàn)口腔潰瘍反復發(fā)作、難以愈合且持續(xù)時間超過一個月的情況,一定要提高警惕,應及時到醫(yī)院口腔科檢查和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必要時進行細胞學或病理活檢。
預防舌癌
要注意這幾點
雖然,舌癌的惡性程度較高,且近年來發(fā)病率上升且呈現(xiàn)出年輕化的趨勢,但是舌癌也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疾病。預防舌癌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
保持口腔清潔衛(wèi)生
3
合理膳食
4
及時治療癌前病變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