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第64軍數萬名戰(zhàn)士正忘我地投入到隴海鐵路寶雞到天水段的建設當中。 01 隴海鐵路的寶雞到天水段于新中國成立前修建,全長155千米,因質量極其低劣而很少正常通車。第64軍戰(zhàn)士們擔負的任務,正是對這155千米的鐵路進行修復。 當時的隴海鐵路寶天線處于完全癱瘓狀態(tài),修筑難度超乎想象。在缺乏現(xiàn)代筑路設備的年代,戰(zhàn)士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血肉之軀和戰(zhàn)天斗地的決心。 圖:第64軍戰(zhàn)士在懸崖峭壁上打炮眼 然而就在工程順利開展之時,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第64軍很快便接到了入朝作戰(zhàn)的命令。 圖:第64軍第191師跨過鴨綠江的珍貴照片 當戰(zhàn)士們撤離時,隴海鐵路寶天線的修復工程已接近完工,相當于戰(zhàn)士們只用8個月時間就基本打通了這條線路上最艱難的部分。 在第64軍修筑寶天線期間,有56名官兵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得知這一切,彭德懷心緒難平。在修建寶天鐵路烈士紀念碑時,他飽含深情地為第64軍題詞。 圖:彭德懷為第64軍題詞 王曉建 軍史專家 彭老總不太表揚人,嚴厲,所以給第64軍的題詞不多見。那100多字,既涉及到了他們修鐵路,也涉及到了他們在朝鮮作戰(zhàn),讓人看了挺感動的。 02 隴海鐵路的寶雞到天水段雖已接近通車,但寶天線以西的天水到蘭州段還遠遠沒有完工。解放軍撤離后,隴海鐵路天蘭線的修筑面臨著勞動力不足的難題,工程即將陷入停滯狀態(tài)。 針對這一緊急情況,西北軍政委員會開始了緊張的商議。1950年11月,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習仲勛批準了動員組織民工參與鐵路建設的提議。 經過動員,數萬名工人投身西北鐵路建設。他們斗志昂揚,決心在西北黃土高原上建造出新中國第一條西北鐵路干線。 然而,鐵路建設者們很快發(fā)現(xiàn),在黃土高原上修建鐵路面臨的挑戰(zhàn)是前所未有的!一旦遇到黃土高原特有的硬膠質土壤,風鉆和炸藥便完全不起作用,只能依靠人力。各種施工難題接踵而至。 雷向鋒 中鐵一局 副總工程師 甘肅區(qū)域基本處于黃土地區(qū),沒有水的時候它很硬,強度很大,掰也掰不動,就像鍋盔一樣。要放炮可能炸一個洞,爆破不了多少東西。要拿這個設備去鑿去挖,鑿半天可能就打個眼兒。 為提高工作效率,大伙兒開動腦筋研究出多層工作方法,工程進度大大提高。 1952年6月,黃土高原上首次修建的長達2000米的隧道竣工,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建設新中國的信心。 圖:《人民畫報》1952年9月號封面上的曲兒岔隧道 03 在那個廣大婦女剛剛翻身解放的年代,隴海鐵路天蘭線的建設工地上竟然還出現(xiàn)了駕駛推土機的女司機——胡友梅。 圖:新中國第一位女推土機手胡友梅 胡友梅 中鐵一局機械筑路工程處 原推土機手 操縱拉的時候,我們女同志就坐在軌鏈上,要不勁不夠。要用勁拉,讓它齒合,要比人家累。掛個邊這兩個腳才能吃勁,我自己就咬著牙拼命地要學會。你有決心,人家群眾也能鼓勵你。 作為新中國先進婦女的代表,胡友梅出席了中國第二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 正因為全體干部職工齊心協(xié)力的拼搏,隴海鐵路天蘭線的各項工程順利開展。但當鐵路即將進入蘭州時,難題又來了…… 04 新中國成立前的設計方案,將鐵路線設在了蘭州市內平坦的地段——居民聚居區(qū),這就意味著需要拆遷好幾百戶民房。 于是,西北鐵路干線工程局局長王世泰決定對鐵路經過蘭州市區(qū)的路段進行改線,并批準了將線路南移,基本沿皋蘭山腳西行的設計方案。 圖:隴海鐵路通過蘭州市路線圖 當時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條新線路距離主城區(qū)有點遠。但王世泰認為,這些不利因素只是暫時的,因為他預估到蘭州市市區(qū)范圍將會迅速擴大。 王小鳴 王世泰之子 當時好多人不理解,那都沒有人,好好的路不走拐到那山根干啥去?現(xiàn)在看來這是正確的,沒想到蘭州市建設發(fā)展得這么快,現(xiàn)在都幾百萬人了。 1952年秋,調動10萬軍民力量修建的寶天線和天蘭線相繼完工,隴海鐵路終于全線貫通! 1952年10月1日,蘭州召開了盛況空前的十萬人慶祝大會。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張治中在慶典上將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的錦旗授予隴海鐵路天蘭線全體建設者。錦旗上題有“慶賀天蘭路通車,繼續(xù)努力修筑蘭新路!”16個大字。 隴海鐵路寶天線和天蘭線的通車,翻開了新中國西北鐵路建設的宏偉篇章,也意味著這條東起江蘇連云港,西到甘肅蘭州的東西干線終于全線貫通!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