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簡稱“虞”,位于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常熟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古城,也是吳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在這里最著名的就是虞山與尚湖,虞山承載著3000多年的歷史傳承,與尚湖相鄰而依,“一城山水”便是常熟最美的名片。
在常熟,春天的打開方式如此詩情畫意
虞山門是明嘉靖年間,為抵御倭寇襲擾修建的,是常熟古時的七座城關(guān)之一,素有“江南小長城”之稱。整個城墻是在明長城遺址上重建的,城墻高7米,全長從西城樓閣到虞山門到鎮(zhèn)海臺,一共是1400米。城墻沿著山體而建,成功把虞山劃進(jìn)了城區(qū),有句話說得好,“七溪流水接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說的就是常熟的古城格局。
虞山腳下有一座古老的興福禪寺,禪寺周邊有很多的灶面館,提供常熟特有的蕈油面。
蕈是一種野生菌,而松樹蕈則是常熟虞山的一種特產(chǎn)。蕈油面是以蕈油和面條制成的一道美食。吃一碗蕈油面,和著各色的澆頭,新鮮香蕈爆炒過油后的湯汁,包裹著香蕈的鮮美,咬上一口,來自菌類特有的濃厚鮮美滋味在口腔中肆意彌漫,蕈油面,吃的就是這一口的新鮮味。
十里青山半入城,萬畝碧波涌西門。尚湖位于常熟城西,虞山之南,一向是江南著名的風(fēng)景旅游勝地,相傳姜太公就是在此躲避紂王暴政,隱居垂釣的。
到尚湖來,一定要欣賞虞山派古琴,虞山古琴清音渺渺,空靈飄逸。聽著古琴琴韻,沉浸在山水如畫的美妙之中,身心得到了最好的洗滌和放松。
尚湖生態(tài)良好,漁業(yè)資源豐富。清晨乘著小船出發(fā),一網(wǎng)下去,很快就有了收獲,白蓮、花蓮、鯉魚等等,活蹦亂跳,滿載而歸。
白絲魚是尚湖里特有的魚,這種魚的肉質(zhì)十分肥美香甜。白絲魚雙吃,將一條魚做出兩種味道,即可以吃到原汁原味的清蒸口味,又可以品嘗到用秘制醬和雞湯燉蒸出來的鮮香濃郁。
尚湖里的武昌魚個頭比較大,它的肉質(zhì)也很鮮美,清蒸、紅燒都很好吃。
花鰱魚,當(dāng)?shù)厝讼矚g把魚頭做成鮮美的魚湯。魚尾也完全沒有浪費,魚湯里面碩大的魚丸,就是拿魚尾肉打成的。
鮮活的鰻魚也是這里的一大特色,新鮮的食材,加上廚師自己調(diào)配的醬料,再加上沙姜和九層塔香料,用生焗的烹飪方式,做出來的鰻魚味道香濃,回味無窮。
尚湖里的這種小魚,別看它小,看起來不起眼,在當(dāng)?shù)乜墒呛苡忻麣猓液茈y買到,做法倒是很簡單,直接用油炸,吃起來酥脆,滿口回香。
桂花毛栗子是虞山上的特產(chǎn),用它來制作的紅燒肉,有一種淡淡桂花香味,板栗吸足了紅燒肉的湯汁,吃一口板栗,肉香濃郁,再吃一口紅燒肉,滋味香濃,肥而不膩。
此時的蠶豆是最鮮嫩的,吃進(jìn)嘴里會有一種入口即化的感覺,清炒蠶豆,清淡又爽口。
來常熟,怎么能不去沙家浜鎮(zhèn)逛一逛。很多人知道著名的京劇《沙家浜》,卻不知道沙家浜在常熟。沙家浜鎮(zhèn),位于陽澄湖畔,這里竹林幽徑,阡陌葦香,柳堤聞浪,是一個充滿江南水鄉(xiāng)風(fēng)韻的小鎮(zhèn),春來茶館就坐落其間。
在春來茶館,不僅可以聽到京劇《沙家浜》的經(jīng)典選段,還可以品嘗沙家浜特色的蘆根茶。將蘆葦根曬干之后用來燒制的茶,入口柔,回味甘,還能清熱解火。
“鮮”氣逼人!常熟的春天究竟有多好吃?
提及常熟,人們會自然想起“叫花雞”這一經(jīng)典名菜。雞肚子里塞進(jìn)8種香料,用荷葉包起來,再用泥巴封住,放在火里烤。叫花雞考驗的是慢工細(xì)活的烹飪流程。打開叫花雞泥殼的時候,滿屋飄香,入口酥爛肥嫩,風(fēng)味獨特。
相傳叫花雞是常熟一個叫花子偶得一只雞,在既無炊具又無調(diào)料的情況下,他只好將帶毛的雞裹上黃泥和柴草,在火中煨烤。沒想到掰開泥土后,雞肉竟然香氣撲鼻,酥爛肥嫩,無意間成就了一道經(jīng)典名菜。
冰葫蘆也是一道常熟著名小吃,將上好的豬板油剁碎,制作成一個個小肉丸。面粉做成糊醬,慢慢包裹上肉丸之后,放入油鍋炸制。完全要純手工制作的冰葫蘆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它有一個長長的鬢角,寓意前途無量。
爆魚也是在常熟人的餐桌上常見的美食。選用12到15斤的大青魚,然后將頭尾去掉,在它的里脊處兩側(cè),兩厘米為一個橫切面,45度角切下去,做成青魚排,通過一些天然的香料進(jìn)行腌制,然后再進(jìn)入到油鍋之中去炸。它的味道是集鮮、香、酥、脆為一體,吃的是青魚本身的鮮美,考驗的是火候和時間上的把握。
爊雞,最為特別的就是煮雞用的老湯,采用了40多種天然香料,爊制而成。爊字,左邊一個火,右邊是鹿和四點水,意思是將鮮美的鹿肉放在湯中熬煮。如今,爊字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文火久煮,一種是將食物埋在灰火里烤熟。爊雞入口皮黃嫩滑,肉緊鮮嫩,肉香四溢。
常熟方糕是當(dāng)?shù)赜忻奶K式糕點之一,是由糯米和大米制作而成。方糕的制作頗有講究。將調(diào)制好的米粉倒入一種特制的木蒸格里,在膏體中間挖個洞,填入餡料,篩上一層糕料,最后再在方糕上蓋章。剛剛出鍋的方糕冒著熱氣,稻米的清香撲面而來,是常熟人小時候熟悉的味道。
常熟的拖爐餅在當(dāng)?shù)匾卜浅S忻麣,它是用加了油酥的面粉?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rder: 0px; font-style: inherit; font-variant: inherit; font-stretch: inherit; line-height: 24px; font-family: inherit; font-optical-sizing: inherit; font-feature-settings: inherit; font-variation-settings: inherit; vertical-align: baseline;">皮,以脂油、白糖為餡,外蘸芝麻,放進(jìn)烤箱里烤熟,酥松適口。
蒸菜是常熟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常熟本幫菜首推的招牌菜。中國的“蒸菜之鄉(xiāng)”有三個:湖北天門、湖南瀏陽和江蘇常熟。常熟蒸菜集鮮、香、燙特色于一體,味從汁中出,汁自菜中夾,酥爛脫骨而不失其形,講究的就是原汁原味。
常熟蒸菜注重湯水,別看它清淡如白開水,其實蒸菜里加的可是高湯,是用老母雞、火腿和蔬菜一起熬制幾個小時熬出來的。
常熟蒸菜散發(fā)著濃郁江南鄉(xiāng)土氣息,它以特有的色、香、味、形讓人大飽口福。蒸菜刀工精細(xì),擺樣講究,每個菜都色彩鮮艷,造型優(yōu)美。
常熟的蒸菜多達(dá)兩百多種,中國人喜歡討彩頭,講究傳統(tǒng)的老常熟人更是如此!蒸”字預(yù)示著“蒸蒸日上”,也因此,在常熟人的宴席里,蒸菜往往是主角。可以說,不吃蒸菜,就等于白來一趟常熟!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