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這片美食的天地里,肆意揮灑生活的味道的人們,烹飪出了一道道韻味十足的佳肴。不過,對于廣東女子趙萌萌來說,她在婆家經(jīng)歷的生活卻與此截然不同。
婚后五個月,她因不適應婆婆偏重辣味的烹飪口味,居然瘦了23斤。這其中,經(jīng)歷了怎樣的波折,留下了怎樣的她味道,讓我們細細地道來。
第一道,醬骨頭。
骨頭,是生活的味道,也是文化的來源。古籍中有記載,唐朝的普通百姓就會用骨頭熬湯,然后加上各種調(diào)料,做成鮮美的菜肴。清代的《燕京歲時記》中更是提到了“豬骨窩”,幾乎是北京城的一大特色。然而,在趙萌萌的婆婆手中,醬骨頭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她使用大量的干辣椒,讓這道本應醬香四溢的菜肴變得火熱無比。每次品嘗,趙萌萌都需要靠大口的白飯才能平復炙熱的舌尖。
第二道,海帶燉豬蹄。
海帶燉豬蹄,這道菜如詩如畫,像是描繪出廣東人天然的飲食先驗的生活樸素。海帶,滋潤而富含營養(yǎng),豬蹄,養(yǎng)顏又美味。二者搭配起來,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香氣四溢、滋味無窮。然而,在趙萌萌婆婆的廚房里,海帶燉豬蹄卻變成了一道固定菜式,讓她每日面對,而桌上的其他辛辣菜肴,又讓她難以接受。這無疑是一種味蕾上的困擾,讓她對這道原本美味的菜肴,開始產(chǎn)生了厭倦。
第三道,涼拌豬五花。
清涼的豬五花,是夏日里的一抹清涼,是解暑佳品。在《隋唐料理志》中即有記載,“五花肉以醬油、醋、花椒、糖等調(diào)料拌食,其味酸甜適口。”然而,趙萌萌的婆婆所做的涼拌豬五花,卻不同于書中所述,它滿是濃重的辣椒油和辣椒粉,讓人覺得又辣又油。這讓趙萌萌每次品嘗之后,都感到口感復雜,像是在挑戰(zhàn)她的味覺極限。
第四道,麻辣小龍蝦。
到了夏日,一蓋碗香麻辣小龍蝦,無疑是許多人的最愛。據(jù)《法鼓山賢哲華語詞典》記載,小龍蝦“肉厚實而鮮美,味道獨特”。然而,在婆婆之手,這麻辣小龍蝦成了趙萌萌的噩夢。她只嘗試過一次,就被辣得眼淚直流,自此不再敢嘗試。
最后,辣炒白菜苔。
作為南方常見的家常菜,白菜苔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餐桌上。本應清爽可口,營養(yǎng)豐富的白菜苔,在趙萌萌婆婆的手中,又加入了大量的辣椒和辣椒粉,將清香無比的蔬菜口感轉(zhuǎn)變?yōu)榛鹄睙o比,讓人時刻感到喉嚨的灼熱。甚至,趙萌萌嘗試去尋找蔬菜的一絲清香,都被無情的辣味掩蓋了。
趙萌萌經(jīng)歷的婆婆做的飯菜,辣味占據(jù)了過于重要的地位,導致原本口味清淡的她無法適應。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鄙钪械拿朗撤倍,既要追求口感層次,也要注意身體的承受程度,使之能保持一種美的平衡狀態(tài)。趁現(xiàn)在,或許我們都該反思一下,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也需要找尋這個平衡。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