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 在布滿沼澤地和永凍土的 藏北高原上 浙江援藏工作者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 在那曲修建了第一條混凝土路 并以“浙江”為它命名 當年的親歷者帶我們回憶了 這段堪稱“破天荒”的往事 在那曲市中心的牦牛廣場前 長達3公里的路上車來車往 兩邊商鋪林立 我們看到了浙江路的標牌 還有它所經(jīng)過的浙江商城 感到分外親切 我們眼前的那曲樓房密集 現(xiàn)代化的道路縱橫交錯 而在1995年 浙江第一批援藏干部抵達那曲時 時任當?shù)赜嫿?jīng)委副主任的張國云 描述了他的第一印象 “在到處布滿沼澤地和永凍土的 藏北高原上 整條青藏線好像沒有停止過修整 尤其是無路可走的人們 在臨時開辟的便道上 人或汽車隨時都有陷落被困的危險” 浙江第一批援藏干部 張國云:我們?nèi)サ臅r候,整個那曲地區(qū),那曲地區(qū)有多大,有20多萬個平方公里,也就相當于兩個浙江省這么大,但是沒有一寸公路。就是只要能開,就叫做路。 三年援藏結(jié)束后 張國云再次受命 帶隊赴藏進行現(xiàn)場踏勘 浙江援藏工作者們 要在那曲干一件史無前例的大事 在全世界海拔最高的一片土地上 修建現(xiàn)代化的水泥路 浙江第一批援藏干部 張國云:從水泥混凝土角度,高海拔地區(qū)是第一條。因為那個地方,一米以下都是永凍土,你要在永凍土表層澆水泥確實有難度,從設(shè)計,從道路規(guī)范要求,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它也是一個破天荒。 在4500米的高原上 修建一條水泥路何其困難 這條1.9千米長的浙江路 建成已是2001年 浙江第一批援藏干部 張國云:自己當時帶隊進去檢驗勘探設(shè)計,所以跟牧民一樣幸福感特別強,有些牧民沒有汽車,哪怕是在上面走一走,都感到高興得不得了。 如今“浙江路”幾經(jīng)擴建 已經(jīng)成為那曲當?shù)刈罘比A的街區(qū) 道路帶來的改變 也在那曲的各個角落發(fā)生 那曲市嘉黎縣住建局局長 劉鵬君:2011年由浙江省第六批援藏指揮部籌集資金1000萬,修建的溫州路,全長531米。修這條路的時候,當時我們?nèi)ツ乔倪@條305國道,現(xiàn)在叫349國道都沒有通,運輸材料方方面面都是很不方便的。 記者:當時縣內(nèi)有幾條像這樣的道路? 那曲市嘉黎縣住建局局長 劉鵬君:沒有。 被幾座雪山環(huán)抱的嘉黎縣城里 浙江援建的溫州路和臺州路 是縣里交通網(wǎng)絡(luò)的重要組成部分 41歲的旺拉 就住在溫州路和臺州路附近 他開了一家藏式家具店 對于路的變化 他有切身的體會 那曲市嘉黎縣商戶 旺拉:十幾年前除了人民路以外,基本是沒有路的,基本是土路,有些地方根本沒有路。 以前家具搬運過程中,損壞得比較多,比較嚴重。修通了以后,這方面帶來了方便,經(jīng)濟上也沒有以前的損失了。 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 寬敞、平整、明亮的道路 一公里、又一公里地延伸開來 成為發(fā)展的大動脈 也見證著浙那兩地的情誼 那曲市嘉黎縣住建局局長 劉鵬君:浙江路、溫州路、臺州路,都是咱們援藏指揮部籌資。你看這個碑,就是我們最好的印記。 浙江第十批援藏干部 嘉黎縣常務(wù)副縣長 楊賢巍:好幾個早幾批的援藏干部說,哇!嘉黎縣都這么美了,他說我們以前都是土路,兩邊破敗的小商鋪,現(xiàn)在齊齊整整。 說起嘉黎縣未來的交通 劉鵬君說 有了浙江援藏資金的支持 他很有信心 那曲市嘉黎縣住建局局長 劉鵬君:你進城以后看到咱們林堤鄉(xiāng)、下馬鄉(xiāng)的路面破破爛爛,但是你明年再來嘉黎縣,我們西大門那一進城會有很大的改觀,包括路燈、綠化都會跟進。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