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趕海吃海鮮
聽起來就十分愜意
可有人貪嘴嘗鮮
幾天前,32歲的徐女士(化名)在朋友的邀請下來到海邊玩水。岸邊礁石縫里的螃蟹、螺、貝殼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么美味的海鮮不能錯過,大家干脆現抓現撈。一個多小時后,收獲不小,一群人滿載而歸。為了一飽口福,幾個人聚在一起把海鮮煮熟,配著啤酒飲料品嘗美味。
這些海鮮中,徐女士認出了織紋螺。她雖然從新聞中了解到這種螺有毒,但又不甘心放棄嘗鮮,一口氣吃了,意猶未盡。但沒想到的是,一個多小時后,她的身體出現了異樣。
起先,她發(fā)現自己的四肢開始發(fā)麻使不上勁,隨后這股麻意蔓延到了口周嘴角。緊接著,她又出現了惡心、胸悶的感覺,透不過氣。意識到情況不妙,家人趕緊帶著她來到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急診科。
接診的是肖陽海醫(yī)生。他詳細了解了病史,結合癥狀判斷徐女士為織紋螺中毒,屬于輕中度,需要住院治療。由于這種毒素沒有特效藥,醫(yī)護團隊為她進行洗胃、血液灌流等一系列解毒治療。目前,徐女士中毒的情況得到明顯改善,不日即可出院。
事后,徐女士從朋友處了解到,幾人中還有另外一位朋友也出現了類似的癥狀,但中毒情況相對較輕,自行緩解。
據肖陽海介紹,因味道鮮美,織紋螺曾是沿海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食物。但實際上,織紋螺含有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最早發(fā)現于河豚魚體內,除織紋螺外,在其他動物如蠑螈、蝦虎魚、章魚、海星等體內也有檢出,約0.5mg的河豚毒素即可對人類致死。更重要的是,河豚毒素對熱穩(wěn)定,僅靠煮熟煮透是無法完全去除毒素的。
人一旦食用,毒素會通過阻斷鈉離子的通道功能來干擾神經傳導,使人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癥狀。
“并不是說吃得越多中毒越嚴重,有時候食用一顆就可能會致命。這種毒素的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小時!肖陽海強調。據以往媒體報道,一女子吃完兩捧織紋螺后心跳驟停。經過約9分鐘的心肺復蘇才恢復心跳,隨后被轉入ICU進一步治療。
正因為織紋螺食物中毒死亡率高,規(guī)模大、范圍廣,早在2012年國家就明令要求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采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不過仍有不少人禁不住織紋螺鮮美味道的誘惑,私自采捕織紋螺并進行食用或銷售。
肖陽海提醒,醫(yī)院每年都會接診徐女士這樣的患者,鋌而走險。廣大群眾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要在任何季節(jié)購買、采捕、食用織紋螺。一旦誤食織紋螺后,如發(fā)生口唇麻木等類似神經系統(tǒng)中毒癥狀的,應當立即到醫(yī)院就診。“不要小看一顆織紋螺,重癥者可能出現癱瘓、言語不清、聲嘶、紫紺、呼吸困難、神志不清、休克,最后因呼吸、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