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 一群熱愛騎行的深圳市民 趁著涼爽的微風 開始探索廣深沿江高速大橋下的別樣風景 這里,不同于市民印象中橋底臟亂的環(huán)境,取而代之的是一條穿梭于山海與城市之間的休閑走廊——深圳西灣至前海灣慢行公共空間。這個空間融合了步道、跑步道和騎行道,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打卡體驗。每到周末,這里往往人氣“爆棚”。 然而,有不少市民表示,騎行經(jīng)過路面上密集的黃色減速裝置時,能震出“腦震蕩”,影響了騎行的流暢體驗。
騎行體驗感為零
不到百米就遇減速帶
市民李小姐是“city ride”愛好者,經(jīng)常來這里騎行感受椰風海韻,但令她覺得“掃興”的是騎不到幾百米,她就被減速帶打斷了節(jié)奏,“大多數(shù)臨近路口的地方坡度也不陡,但起碼有三四個減速帶!边有市民提到,綠道剛開放時并沒有設置減速帶,體驗感很好,新安裝后“體驗感為零”“震到屁股疼”,甚至有網(wǎng)友在社交平臺上表示自己為了躲避減速帶反而摔跤。
黃色減速帶已全部拆除
11月6日,南都記者到現(xiàn)場進行騎行體驗,發(fā)現(xiàn)路面上的黃色減速帶已全部拆除,白色的劃線方格警示和圖文提示仍保留。據(jù)了解,建設單位前海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毓伞保┰谂c寶安區(qū)城管局協(xié)商溝通后,決定拆除減速帶,以更好地滿足市民的騎行體驗。“根據(jù)城管局的調(diào)研情況和要求,目前我們已逐步在減速帶拆除后的地方設置新的劃線,預計11月中旬會完成。”前海控股負責該項目的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
初衷是為了滿足市民出行
擔心會有新的安全隱患
南都記者就減速帶的設計考量進行了咨詢。該負責人表示,由于西灣—前海灣慢行公共空間的三條道路在交會處存在行人與車輛碰撞的風險,加之部分路段坡度較大,出于對市民安全與體驗的雙重考慮,最終決定依據(jù)交通規(guī)范安裝了最為輕薄、柔軟的減速帶,希望這樣能有效提醒騎行者控制車速。盡管初衷是為了滿足市民更好地出行,但如今該設置因市民的投訴而不得不被拆除。負責人坦言,當騎行者速度過快時,確實難以注意到文字提示,減速帶能在一定程度上強制減緩車速,確保安全。目前,減速帶已被移除,這可能帶來新的安全隱患,他擔心未來是否會有市民因此再次提出投訴。
南都記者當天在西灣—前海灣慢行公共空間騎行時發(fā)現(xiàn),盡管騎行道與步道、跑道之間有明顯的邊界隔離,但仍有一些市民會闖入騎行道散步。因此,在無法保證每個人都各行其道的情況下,騎行速度不宜過快。該項目負責人也強調(diào),這一公共空間屬于休閑騎行道,并非專業(yè)騎行道,項目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各類人群的需求。據(jù)了解,為科學合理地統(tǒng)籌指導休閑騎行道的規(guī)劃與建設,滿足市民群眾對更豐富親自然游憩網(wǎng)絡的休閑騎行需求,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zhí)法局近日公布了《深圳市休閑騎行道專項規(guī)劃(2025-2035年)(草案)》,目前正在廣泛征求社會公眾的意見。
秋天的打開方式,或許可以從一場騎行開始。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在山海間追風,隨著“騎行熱”持續(xù)升溫,對“騎行友好”環(huán)境的呼聲不斷攀升。面對這一趨勢,管理方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在提升市民體驗感的同時,如何確保市民的安全,成為西灣—前海灣慢行公共空間接下來管理和保障工作的重要命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