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更好的日子,體現(xiàn)在頂層設計中,也落實在人民日常生活、一日三餐的柴米油鹽中。
01
山城重慶,魔幻之都。除了獨特的城市地貌,它的引人入勝之處還在于一種強烈的味覺體驗,那就是麻辣。
這家經(jīng)營了30多年的火鍋店開設在防空洞里,最早只有5張桌子。
在過去,重慶大多數(shù)人負擔不起一份單獨的鍋底。這時,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吃法出現(xiàn)了。
鄧宏
火鍋店經(jīng)營者
來吃火鍋的人,一個人到兩個人為主,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坐在一張桌,怎么把菜給分開呢?就把格子放進去。您的菜燙這幾格,我的菜燙另外幾格。
這樣的格子最多能把鍋底分成九份,于是在早年間的重慶,火鍋有了一個代名詞——九宮格。
九宮格底部是相通的,食客們冒著損失菜品的風險,省下了鍋底的費用。
雖然菜品種類不多,但勝在價格便宜:豆皮0.5元一份,鴨腸0.7元一份,毛肚0.8元一份,最貴的黃喉1.8元一份。在條件有限的年代里,九宮格大受歡迎。
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種與陌生人拼桌而食的方式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親朋好友圍桌而坐的相聚。
火鍋,萬物皆可煮。熱辣沸騰的鍋底包羅萬象,如同今天中國人的餐桌,熱火朝天,豐富多彩。
02
作為農(nóng)產(chǎn)品交易的樞紐,北京“新發(fā)地”是一處家喻戶曉的地標。
張玉璽是新發(fā)地農(nóng)產(chǎn)品批發(fā)市場的負責人,年輕時曾學習過蔬菜栽培,對蔬菜有著特別的情感。
曾經(jīng),冬儲大白菜是北方人過冬獨有的方式。一入冬,每戶人家往往需要儲存上百斤白菜。
掛斗卡車上的白菜碼得密密麻麻,市民們紛紛購買的情景是那代孩子們最溫暖的回憶。
張玉璽
北京新發(fā)地農(nóng)產(chǎn)品批發(fā)市場 負責人
冬天就是以大白菜為主,大白菜、蘿卜。冬天如果能吃到芹菜,當時就不錯了,就覺著很新鮮了,像黃瓜、西紅柿,那都是天方夜譚了。
為了緩解副食品供應緊張,上世紀80年代,國家提出建設“菜籃子工程”。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張玉璽帶領15位村民籌建農(nóng)產(chǎn)品批發(fā)市場,開啟了一段瓜果蔬菜大發(fā)展的“菜籃子”傳奇。
如今,線上下單、家中收貨,田間地頭的新鮮果蔬直達餐桌,縮短了新鮮果蔬與味蕾的距離,到處洋溢著生活“新滋味”。
03
北京市東城區(qū)翠花胡同43號,是北京第一家個體飯館——悅賓。晌午時分,這里早已賓客盈門。
而在上世紀80年代,為數(shù)不多的飯店主要是國營。當時,去飯店美餐一頓,往往要花掉工薪家庭近一周的伙食費。因此,“下館子”對于普通人來說是極為奢侈和難得的。
郭華是悅賓飯館的第三代經(jīng)營者,“80后”的她可以說是伴隨著飯館一起成長起來的。
悅賓飯館是郭華的爺爺奶奶郭培基、劉桂仙夫婦于1980年開辦的。當時,郭培基家里有5個孩子,一家7口就靠他每個月30多元的工資維持生活。為了增加收入,有做飯手藝的郭培基、劉桂仙決定開一家飯館。
當時物資緊缺,購買東西都需要憑票供應,買油需要油票,買肉需要肉票,還有蛋票、魚票等。
如何用有限的票證開飯館呢?正在犯難之際,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樣東西,不需要票。
郭華
悅賓飯館第三代經(jīng)營者
當時,北京唯獨買鴨子不要票,所以拿著剩下的二三十元錢買了幾只鴨子,剁成小塊,做成不同的口味,什么香酥鴨、八寶鴨,然后按小份賣。
開張的第一天,劉桂仙夫婦就賺了30多元,可以頂?shù)蒙袭敃r近一個月的工資。
一份鍋燒鴨1.6元,一份白菜豆腐0.19元,魚香肉絲0.6元。個體飯館的飯菜價格相對不高,兩個人花1元錢左右就能美美地飽餐一頓!
40多年前,劉桂仙夫婦用僅有的食材鴨子制作了幾道菜肴,成為一個時代的“嘗鮮者”。
如今,各式各樣的餐館隨處可見,“下館子”早已不是當年奢侈的象征,人們的飲食習慣也發(fā)生著改變。從滿足溫飽到豐盛美味,從簡單果腹到營養(yǎng)健康,一餐一飯的細節(jié),折射出百姓生活的日新月異。
中國人對美食的偏好并不僅僅停留在食物本身,出生、求學、婚嫁、團聚,每一件人生大事都伴隨著味蕾的記憶。
新時代的中國,人們的生活每一天都在改變。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