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沒變過的德雅路
整條街都是
老長沙的味道
再深刻記憶也抵不過城市的變遷。
但有的老街像是按下了“暫停鍵”,不像是現(xiàn)在的長沙的網(wǎng)紅老街大肆翻新改造,加入了更加活力以及新潮的元素,而是二十年如一日的保持著一份老長沙的味道,那就是——德雅路。
這條被譽為“北長沙路況最差道路”的街,卻莫名串起了長沙的一些最有記憶的點。國防科大、烈士公園、老廣電、橫街家菜館、建松粉店等等等等。
來,趁著秋風送爽,跟著一博子一起來逛一逛德雅路。
市區(qū)里的林蔭道
長沙版的《請回答1988》
來德雅路一定要記得避開早高峰,這條路擁堵的狀況,確實有點反人類。
位于開福區(qū)的德雅路,國防科大、老廣電、長沙市七中(現(xiàn)改名“長沙市一中開福中學”)、保溫瓶廠、毛巾廠、制藥廠等坐落于此,它珍藏著一代代長沙人的舊時光。
蜿蜒曲折的德雅路,坐上老3路,每次都有種坐過山車的錯覺,走在德雅路上,突然有種穿越回長沙90年代的錯覺。
雖說還沒降溫,但德雅路已經(jīng)給人一種秋日里的感覺。
在樹影之下,這里的日子似乎從無新事。他們隱蔽于城心的熱鬧,流連于熟絡的鄰里。
就連同行的老長沙也說,這里真的很像他小時候的長沙,沒有重新而建的摩天高樓,也沒有隨處可見的精致店鋪,出現(xiàn)最多的品類就是“五金店”。
雖說現(xiàn)在德雅路已經(jīng)沒有以前那么名聲大噪,但也的確輝煌過,之前的長沙的老動物園以及老廣電就位于此地。
說起動物園,大部分土生土長的長沙人應該都不會陌生。在大家的記憶中,動物園并不在遙遠的暮云鎮(zhèn),而是偏隅于烈士公園的那一角。
從外部看就像一個普通大院一樣,原來的大門也被敲掉了一部分。
只有進去看到這個長沙動物園的簡介才會真的意識到,這里真的有一個動物園存在過。
進了園區(qū)是滿眼的蕭條。園區(qū)外都是常綠的樹種,進到園區(qū)里就變成了一片枯黃,仿佛這些樹也是有靈性的,沒有了來來往往的人群,展示的也就是光禿禿的枝丫。
現(xiàn)在老廣電也早已將重心遷去了馬欄山,在那兒實現(xiàn)了騰飛,成為了地方衛(wèi)視的佼佼者。
往前面一直走,就到了火爆小紅書的“出片位置”,老車站、舊廠房、破水塔,如蛛網(wǎng)般的電線與橫豎交織的鐵軌形成了一個如同隔絕與城市的第三空間。
陳舊的月臺帶著些許落寞,雖然這里早就無人問津了,但月臺依舊保持著最基本的干凈清澈,同行的膩膩老師立馬入戲,隨便一拍都有《花火》封面女主那味兒了。
鐵軌配上綠植以及交錯的電線,頗有種文藝電影里的味道。
但對于一個吃貨來說,惦記的還有這條路上數(shù)不清的美食。今天,跟著我們再走一次德雅路,重溫記憶里的那些美味。
長沙老口子爆贊的粉店
一碗肉丸粉打天下
這家建松粉店,是一對老夫妻開的,環(huán)境嘛,像自己家里一樣溫馨。
店里主打肉丸子粉、牛肉粉、肉絲粉,沒有其他花里胡哨的口味,即便是在熱到頭頂冒煙的三伏天下,依舊客流不斷~
每天凌晨三點,老板就要開始剁肉,搓肉丸,熬筒子骨湯,煮肉丸,一直忙到六點營業(yè)。
肉丸子的秘方是:豬五花、肥肉、瘦肉,嚴格按照比例進行調(diào)配,這樣出來的肉丸子是緊實鮮嫩有彈性。
肉丸扁粉是TA家的招牌,一碗扁粉里有足足六個水汆肉丸,份量很良心。
夾起一顆肉丸子,滑溜溜地落進唇齒之間,咬合之間還有回彈感。肉質(zhì)鮮嫩勁道,清淡不膩,混著清淡鮮甜的湯一起,肉丸子更為鮮嫩了。
老長沙記憶里的小食店
一秒讓你回憶拉滿
對長沙人來說,提起德雅村第一印象就是炒貨、瓜子,可以說是長沙美食的“老網(wǎng)紅”了,對上一輩的人來說尤為親切。
德雅村,始于1962年,最開始只是賣原味的瓜子,花生和蠶豆,后來隨著經(jīng)營規(guī)模的擴大,引進了堅果、蜜餞、糕點等產(chǎn)品。
里面的種類也很多,紫蘇梅子、酸梅片、紅薯片、麻花,都是古早的兒時記憶。
瓜子、花生等炒貨10-18元一斤,幾塊錢就可以買上一大袋,可以當宅家追劇的零食伴侶了!
德雅路上排隊
最長的蒼蠅館子
從德雅路走上300米拐進硯瓦池的巷子里,完全就是一幅幅愜意的老社區(qū)的市井生活畫面,大人坐在門口聊天,小孩子在巷子里玩耍,把記憶一下子拉回了小時候。
如果你看到一群人在飯點在巷子口排隊,那就到了德雅路里的人氣代表——橫街家菜館。
雖然藏在巷子里,紅色的招牌非常顯眼,特色菜都寫在上面,別以為拿手菜就這幾樣了,里面的小黑板上還有三四十道菜等著你挑選,看著名字就想吃了!
菜價不算便宜,如果像是一博子這樣的肉食動物,人均80絕對跑不了,但是分量也真是足。
跟牛蛙不同,岳陽常吃的田雞雖小但肉質(zhì)緊實,吃起來口感爽韌卻又不失嚼勁。
蛙腿里的肉表皮炸得焦脆,內(nèi)里細嫩,連骨頭都進了味,很適合吃肉吮骨細細品味。
木乃魚,學名鰣魚,有“長江四鮮”之美譽,文人墨客曾賦詩稱鰣魚為“南國絕色之佳”。但在岳陽人的方言里,它有一個更加接地氣的叫法,叫“土憨巴”。
魚皮香香酥酥的口感,魚肉多魚刺少,肉質(zhì)非常的彈嫩,一塊一塊的比較緊實,鮮味比普通的河魚更加突出,同行的@膩膩老師超級喜歡,沒什么小刺,煎過之后更加入味!
蒜香排骨是我的最愛,外酥里嫩,煸的超級入味,蒜香味超級農(nóng),而且每塊排骨都帶著脆骨,嘎吱嘎吱很過癮,配酒簡直絕了。
油熗的腰花吃得多,涼拌的腰花要求就比較高了,腰花的品質(zhì)要非常新鮮,還要處理得很好才沒有異味,入口滑、嫩、鮮,別有一番味道!
開了十多年的老店
熟客獨愛這口肉丸湯
位于馬路邊的家常菜館,找起來很方便。已經(jīng)開了10幾年了,熟客們都愛這一口肉丸湯。
一博子觀察了一下,來他們家的客人基本都是些老客,有的甚至是小時候跟著爸爸媽媽來吃,現(xiàn)在就算搬離了這一塊,時不時也會回來找找以前的味道。
肉丸子現(xiàn)點現(xiàn)做,超級鮮呢。店內(nèi)選擇也很多:三鮮肉丸湯、活魚肉丸湯、黃鴨叫肉丸湯、魚仔魚泡肉丸湯……
我們點的是最經(jīng)典的肉丸湯,同行的長沙老口子一入口就迅速給出了好評。
肉丸湯鮮的掉眉毛,里面的還有著淡淡的胡椒味,手工做成的肉丸子,大小適中隨手夾起一個,一口就能嘗到鮮嫩。
三鮮湯底里有魷魚、香菇、腐竹、木耳,口感醇厚,馥郁滋補。
他們家的熱炒系列全部都是用的鹵過的材料,鹵過的牛肉經(jīng)過爆炒后更有嚼勁,讓人辣得酣暢淋漓,少許牛筋拌在其中更是讓人止不住的夾筷。
一份涼拌的包菜絲辣椒是靈魂,再加些許調(diào)味料,咸鮮入味的包菜脆爽十足,不僅開胃還解膩!
排隊兩小時起的街邊燒烤
有被口味驚艷到
在德雅路的最后一站,當然要留給這家“易家燒烤”。
這家燒烤店算是最近長沙燒烤圈的頂流,我們是晚上10點到達店門口,有點被當時的盛況給驚到了,不足10平方米的外坪上擺滿了折疊木桌,沒有排隊這一說,位置全靠搶。
和別的燒烤店有點不一樣,老板并不是分種類來烤,而是以桌為單位,所以建議大家來的話記得一次性拿足,不然又要重新排隊。
在老板的百忙之中,我們問了一下,原來網(wǎng)傳他們家的味道好是源自于老板的手法,分為“生烤”和“熟烤,牛肉串與五花肉等食材則是腌制后生烤,肥腸這種內(nèi)臟類則先鹵熟后再烤。
他們家價格真心不算貴,三個人吃飽也就200多,區(qū)別于長沙其他的牛肉串,他們家的牛肉串顯得扎實許多,并不是用的全瘦肉,而是選用肥瘦相間的部位。
肉串飄著木炭香,外殼冒著油流著汁,趁熱往嘴里送,肉質(zhì)極嫩,孜然辣椒香香辣辣,油脂溫柔裹著肉筋,越嚼越香。
肥腸外皮焦脆,里面的油脂卻是很豐富,質(zhì)感似烤鴨皮一般,加上了孜然、香蔥、辣椒,請問有任何一位愛肥腸的湖南人能拒絕嗎?
為了避免廣告嫌疑,咱把具體的門店地址放在小妹的錦囊內(nèi)啦,掃描二維碼回復“德雅路”就能獲得具體地址!
(PS:如果掃碼顯示“不在活動范圍內(nèi)”,則說明寶子你已經(jīng)加過湘小妹或福利官瑞子、導師瑤瑤啦,直接聯(lián)系他們的企業(yè)微信就可以獲取喲~😊)
寫到最后
如果有人問,德雅路變了么?
答案應當是,它熟悉的一切還在。它的人情與煙火綿延成樹蔭,打在每一個途徑德雅路的長沙人心上。
這里有學府,有美食,更有煙火人間的點滴日常,所以這個周末,要不去逛一下?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