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夏天,總有一些神秘的事悄然發(fā)生。 比如,一場以“面具、迷宮或游戲的主人”為名的展覽,在湖南美術館悄然開幕。你以為是傳統(tǒng)展覽?不,它更像是一場文化副本:觀眾成為“玩家”,手持一份地圖兼“法器”,穿梭在密集又神秘的儺面具之間,開啟一場關于“自我”“生死”與“情緒小妖”的冒險。 近日,這場“儺面具藝術體驗展”正式拉開帷幕。兩百余件來自湘西、郴州、貴州等地的儺面具,不再是玻璃櫥窗里的文物,而是參與者、講述者、甚至游戲NPC。它們有的瞪眼怒目,有的慈眉善目,在迷宮般的空間中,召喚著觀眾進入一個古老而陌生的文化系統(tǒng)。 一場展覽,常常是一種空間上的安排。但這次不一樣。 觀眾進入展廳時,首先面對的不是展品介紹,而是一句潛藏哲學的提問:“你是誰?”——這是“自我與他者的冒險門票”互動任務之一。你需要戴上“游戲主角”的身份,在儺面具構建的迷宮中尋找關于自身認知的線索。每完成一個任務,就像解開了一層文化密碼。 這種觀展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美術館那種“走馬觀花”的路徑,讓孩子也能參與其中。策展人黃嘉表示:“我們想做的是一次文化的游戲化轉譯!眱婢卟辉僦皇球屝暗墓ぞ,而是開啟深度文化對話的媒介。 儺文化,這一中國最古老的非遺形式之一,長期以來往往被視作“山野之物”。但當它以“先鋒小姐”或“儺公儺母”的樣貌,在高規(guī)格美術館中亮相,呈現(xiàn)的已不只是“傳統(tǒng)”的尊容,還有一種悄然轉向現(xiàn)代的實驗性:它能對接心理學、觸碰社會學,甚至可以與AI、賽博美學產(chǎn)生對話。 展覽分為四大板塊:“儺的結構主義”“慶典中的面具”“儺的精神分析:‘自我’與‘他者’”“儺潤萬物”。聽上去像某種學術研討,但當你真的走進展廳,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一切都被精心設計成了“游戲場”。 “儺一下,抓住逃跑的情緒小妖”是另一個受歡迎的互動項目。通過視覺追蹤與裝置藝術,觀眾可以“抓”住自己的情緒,在面具上進行投射與命名。而在“染·儺”區(qū)域,你甚至可以給一個空白面具上色,設計出屬于你的“儺面ID”。 這是展覽的野心:讓儺文化不止于靜態(tài)的展示,而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共創(chuàng)。澧縣溪上美術館創(chuàng)始人雷鳴說得直白:“每一張儺面具、每一場儺戲,其實都是我們祖先理解世界的方式!彼Mㄟ^這種體驗式呈現(xiàn),讓都市人不再覺得儺是“邊緣文化”,而是日常的一種文化可能性。 “城市美術館”和“山村信仰”的距離 能有多遠? 在過去,這種距離或許是不可逾越的,但這次展覽嘗試去搭建一座橋。 湖南是儺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展覽之所以選擇以湖南為軸心,正是希望從本地出發(fā),重新激活這種瀕臨失語的文化形態(tài)。更重要的是,它將文化轉譯為一種體驗語言,邀請年輕人以“玩”的姿態(tài)參與文化的理解。 這不僅僅是一次展覽,更像是一種文化立場的聲明:傳統(tǒng)不是保守,而是可以創(chuàng)造;非遺不是“古董”,而是新的語言系統(tǒng),只要你愿意聽懂它的語法。 展覽將持續(xù)至9月15日,期間還將舉辦一系列圍繞儺文化的藝術與民俗講座。 或許,這個夏天,我們需要的不止是一場展覽,更是一場關于文化的游戲,一次關于“自我”的重新認識。在這個奇妙的迷宮里,沒人是局外人。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