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位于珠江口的西南部,南臨澳門,別名“百島之市”。因為靠海,海鮮是珠海夜市上必不可少的美味,吃法花樣繁多。吃慣了新鮮海鮮的當?shù)厝,最看重的是海鮮的原汁原味。清蒸、冰凍、刺身,吃法多種多樣。珠海人對海鮮的品質(zhì),不僅是要味道好,視覺上的享受也必不可少,造型、顏色都要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
迎賓南路是美食集中的地方,晚上10點多,這里的食客們依然吃得興起。孫欣是一位美食節(jié)目主持人,對珠海的美食可謂如數(shù)家珍,今天她首先要帶記者去的是迎賓南路一家開了30多年的海鮮店,在這里,孫欣會給記者推薦什么樣的特色海鮮呢?
重殼蟹有兩層殼。蟹煮熟后,里外的兩層殼都是紅色的。
在吃重殼蟹的時候有一個小技巧,就是要等它稍微涼一點之后,再剝開外面的硬殼,這樣比較容易使軟、硬殼分離,能最大程度保證軟殼的完整性。
孫欣 美食愛好者:它殼是軟殼,所以是可以直接食用的,有一點鹽焗的味道在里面,加了鹽以后,鮮味會更重,就能更突出。像這個蟹,真的可以算是珠海的特產(chǎn)了,因為它對于生長環(huán)境要求特別嚴苛,珠海這塊兒是咸淡水海域,所以特別適合它生長。
孫欣 美食愛好者:重殼,就是雙重的殼,兩個殼的意思。普通(蟹)我們能看到這個硬殼,把它掀開以后,里面就能看到一個本身是紅色的軟殼,顏色也是紅色的,就是紅袍加身。
這兩層殼的螃蟹,外面的硬殼還沒有完全褪去,里面還有一層軟殼。這時正是螃蟹最肥美的時候。因為螃蟹要褪殼的時候都會找隱蔽的地方藏身,像這樣的重殼蟹平時并不容易碰到。
孫欣 美食愛好者:一千斤里面才有10斤,所以特別有價值連城的感覺。
重殼蟹的做法有很多,這家海鮮店比較擅長的是鹽焗的做法。做鹽焗重殼蟹時,先用鹽水煮螃蟹,等蟹殼變紅,不需要煮熟就立即撈起。瀝干水,在熱鍋里倒上鹽,將螃蟹放在鍋里加熱,使螃蟹外殼裹上一層鹽,稍稍加熱,讓鹽分浸透到蟹肉里。之后再把螃蟹放在鋪了厚厚一層精鹽的盆里,將螃蟹的外殼都裹上一層精鹽,最后放到烤箱里用200度高溫烤3分鐘。
除了重殼蟹,桂山蜆,同樣是當?shù)靥禺a(chǎn)。
孫欣 美食愛好者:你嘗嘗這個肉質(zhì),很肥,咬下去,汁感覺就完全迸發(fā)出來了,其實還有一點海水的清香在里面,吃完以后,覺得舌尖上有一種回甘,甜甜的,一絲一絲甜味在舌尖。
不同于一般的蒜蓉粉絲類海鮮做法,這道桂山蜆雖然也是蒜蓉味的,但是卻把粉絲放在了最下面。這樣做出來的蒜蓉桂山蜆,不僅能做到清香又肥美,連墊在下面的粉絲都浸透了海鮮味,讓人回味無窮。
桂山蜆因為產(chǎn)自珠海的桂山島海域而得名,形似花蛤,顏色稍微有點深,貝殼表面有細密的橫紋。
煮桂山蜆的時候要先用涼水煮,等每一只桂山蜆都張開口后,不等煮熟就出鍋瀝水。在盤子底部放一層粉絲,把桂山蜆一只只放在粉絲上面,擺好盤。
接下來制作蒜蓉。在切碎的蒜瓣里加上鹽、雞精和胡椒粉。接著,加上一勺花生油,將這一碟蒜蓉攪拌均勻,一一倒在每一只桂山蜆的肉上面。把這盤桂山蜆放到蒸箱里高溫蒸3分鐘,一盤蒜蓉桂山蜆就做好了。
除了重殼蟹、桂山蜆,這里還有三點蟹、泥猛魚等等水產(chǎn),也正是這些特色的菜品,使得這家店成了很多珠海人尋找記憶的地方。
孫欣帶著記者來到了同樣位于迎賓南路上的這家店。記者發(fā)現(xiàn),這里首先在吃法上就比較特別,每張桌子上都有一個特制的蒸鍋。蒸的東西五花八門,從海鮮、雞肉到玉米、芋頭,這里的食材都可以放在鍋里蒸煮。
因為就在桌上現(xiàn)場蒸煮,這就要求食材一定要新鮮。不過,孫欣帶記者來到這里,可不僅僅是因為食材新鮮,而是為了帶記者來吃這種體型較大,名叫脆肉鯇的特殊河鮮。
在這里,想吃到特殊的河鮮可不能性急,因為即便端上桌,還得看著它蒸熟才行。
蒸之前,先要將脆肉鯇清理干凈,將魚肉連魚骨劈成兩半,把魚背和魚肚分開,分別切成條狀的小魚塊。因為魚背和魚肚的肉質(zhì)不同,價錢也不一樣,魚背是58元一份,而魚肚則是48元一份。
將脆肉鯇放進蒸鍋后,設定好時間,就可以等著品嘗了。這里的食材按照品種不一樣,都會有相應的蒸煮時間。經(jīng)過幾分鐘的等待,鍋里的脆肉鯇就可以吃了。讓記者驚訝的是,用筷子戳在蒸熟后的脆肉鯇上,不僅彈性十足,而且沒有留下任何痕跡。而將魚肉近乎對折時,魚肉都沒有折斷。
孫欣 美食愛好者:嚼的時候,你能聽到咯吱咯吱的聲音,其實我們這樣說可能大家不相信,覺得哪有那么脆對不對?自己吃的時候就知道到底有多脆,而且有牛肉的嚼勁在里面,還有脆骨的脆感,再加上魚肉的鮮味,特別完美。
吃到這樣又脆又有彈性的魚肉本來就已經(jīng)讓記者意外了,更讓人大吃一驚的是,這種名為脆肉鯇的魚竟然是草魚。普普通通的一條草魚,究竟經(jīng)過了什么樣的改良,口感會變得如此非同一般呢?
孫欣 美食愛好者:在養(yǎng)殖的過程當中,其實我覺得對于這個魚也是蠻殘酷的,就是要吃蠶豆,吃蠶豆是為了增加(魚)肌肉發(fā)達,魚的身體機能都有一個提高,相對于魚肉,肌肉組織,相對于平時的草魚,其它魚種來說,它的肌肉組織都是很高的。
除了在養(yǎng)殖的過程中,只喂蠶豆給魚吃,在即將上市的前幾天,還要將魚放在清水里餓上幾天,這樣做,既能祛除草魚身上的腥味,又能讓魚瘦下來,增加魚肉的緊實度。經(jīng)過這幾道程序,普普通通的一條草魚就變成了又嫩又脆,還百折不斷的脆肉鯇了。
孫欣帶記者來到了位于前山的一條看似有些僻靜的小路。
孫欣 美食愛好者:我跟你說,這家店年紀比我都大,他們家很特殊,他們家只開夜市,從晚上6點到凌晨2點,很任性,白天就是不開。
走近粥鋪,記者發(fā)現(xiàn),這家粥檔門面并不是很大,只有兩間房,幾十個平方。看店里的裝修也并沒有很吸引人的地方,可是人氣卻非常旺。不僅店里的十幾張桌子都坐滿了人,店外面的馬路牙子上還放了幾十張桌子,同樣也是坐滿了人。每一張桌子上都至少點了一鍋砂鍋粥。
一鍋砂鍋粥,真的有這么好吃嗎?
記者:你們倆是來自哪里?
食客:就在附近,就珠海本地(人)。
記者:經(jīng)常來這家粥檔嗎?
食客:對,小時候就開始吃了。
記者:小時候是誰帶你來的?
食客:爸爸。
記者:他們現(xiàn)在也還來吃嗎?
食客:對,就隔一段時間就會來,粥和煎餃是最好吃的。
記者:粥喜歡哪個口味的?
食客:豬骨粥。
食客:油條、咸水餃,還有粥都挺好的。
食客:以前油條就很好吃,很脆,然后這個是豬雜也很好吃,然后還有粥。
在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油條和豬骨粥是點單率最高的。
孫欣 美食愛好者:你看,滿滿大半頁,大概將近是90多種。
孫欣 美食愛好者:咸豬骨粥應該算是點的人最多的,因為本身豬骨也是熬制過,也是很濃郁的湯汁。
孫欣告訴記者,在粥檔吃了好多年的食客,在吃它家的油條時,都知道最地道的吃法是先浸在粥里,然后再吃。
孫欣 美食愛好者:你要讓粥完全浸泡到這個縫隙里,一口咬下去,粥的湯底跟著油條一起咀嚼,把油條的那種韌勁釋放得淋漓盡致,就是嚼進去之后,油條里面的粥就迸發(fā)出來了,迸發(fā)在嘴里面,然后這個油條經(jīng)過這個粥泡過之后,它更加柔軟更加耐嚼,而且鮮味也提高了。
油條加粥,再加上其它的一些常見小吃,看似普通,卻成了不少食客心中的念想。
這家粥檔從1994年開始在這里營業(yè),23年來一直沒有換過地方,也沒有擴大過店面,來這里食客很多都是口口相傳,一個介紹一個過來的。還有一些本地人,則是小時候父母親帶著過來吃,現(xiàn)在自己又帶著朋友來吃。店主和粥的味道都沒有改變過。
作為身在珠海的北方人,孫欣對面食情有獨鐘,在珠海的情侶中路附近有一家面館,是她吃面食的首選。這家面館主打竹升面,廣東人稱竹竿為“竹升”,因此用竹竿壓制出來的面就叫“竹升面”。
孫欣 美食愛好者:你這個是牛腩竹升面,我這個是更有廣東特色,是鮮肉云吞竹升面,是不是跟以往面條,吃起來的口感完全不同?這個面條雖然很細,但是嚼起來很脆,一根一根的能在舌頭上感覺出來,彈牙。
廣東人的口味偏淡,即使是吃面時用的調(diào)味料,和北方比起來也有自己的特色。據(jù)說,在竹升面館里,只有放紅醋才算地道。如果放的是陳醋或者香醋,就會讓廣東人覺得不正宗。
做面的老師傅姓黎,人稱黎叔,今年70歲,做面的歷史卻長達55年。雖然上了年紀,但黎叔依然每天堅持親力親為,親自壓面。
由于年紀越來越大,黎叔現(xiàn)在每天只壓大概50斤面,剩下的都是由徒弟們來做。壓面時,面團的重量一般是10斤,和面時還要加上幾乎相同重量的雞蛋和鴨蛋。壓面的時候,利用壓面人的體重和竹竿的彈性,使面團受力。一團面需要反復壓20分鐘左右才能達到要求。
經(jīng)過壓制,面團制成的面條緊實又有彈性,可以拉扯到一倍左右的長度才會被扯斷。
竹升面在煮面的時候也很有講究,把面條放進滾開的水里,快速弄散,煮15秒左右,過一遍冷水,再用開水焯一下即可,這樣能保證面條不會因為在開水里泡太久而變軟。
橫琴島是珠海的一處旅游勝地,這里也有一條美食街,匯聚了各地小吃。臭豆腐、米粉,還有麻辣燙等等種類繁多。不過,孫欣要帶記者去的這家店,老板是澳門人,招牌美食,是澳門小吃豬扒包。這豬扒包看起來只是兩塊面包加一塊豬肉,形似漢堡。
正在做豬扒包的是魏先生,魏先生今年68歲,早年就曾在澳門做餐飲生意。退休后耐不住清閑的日子,不顧家人反對,又在珠海開了家澳門美食小店,主打豬扒包。他說,他要把澳門最地道的豬扒包展現(xiàn)給內(nèi)地的食客。
孫欣 美食愛好者:我覺得我這個炸得更好,能聽到它的聲音,噼里啪啦的聲音,而且當你把這個面包和肉一起咬下去,一起咀嚼的時候,肉里面那個汁水就會浸泡在面包上面,不會那么難咽。
,
店主魏先生告訴記者,豬扒包看似簡單,實際上,所用的食材和制作過程還真不簡單。
魏炳游:第一要從面粉,取料很嚴格。第二有技術性,做這個面包,你看我們這個面包有這個彈力的,彈性要好,而且吃起來口感特別好。
做豬扒包,第一步是要把一塊面包切成兩瓣放進烤爐里烤3分鐘。魏老先生家用的面包都是每天從澳門帶到珠海的。數(shù)量有限,當天的賣完了,就只能等第二天再從澳門帶過來。
魏炳游:把面包烤到金黃色,我們(用的)豬排(用)豬腰的部分,是整條豬肉最嫩的位置,邊邊帶一點肥,但是做(出)來效果肥而不膩。
豬排要選帶點骨頭又帶點肥肉,大小適中,重量約在2兩半到3兩。豬排在煎之前,還要經(jīng)過一番腌制,用香料來給豬排提味。
魏炳游:光豬扒為什么要煎?為什么不用炸呢?煎的效果好很多,炸的話,快,但是(出來)效果沒有煎這么潤口。
煎好了豬排,面包也烤好了。刮去面包上烤焦的部分,涂上一層黃油,將已經(jīng)瀝干了油的豬排夾在兩塊面包之間,豬扒包才算制作完成。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