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中文版视频, 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忘忧草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黄片下载,超碰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中国一级A片AAA片,欧美老妇肥熟高清,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久久人人97超碰CaOPOren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南史

 

卷四 齊本紀(jì)上第四

齊太祖高皇帝諱道成,字紹伯,小字斗將,姓蕭氏。其先本居?xùn)|海蘭陵縣中都鄉(xiāng)中都里,晉元康元年,惠帝分東?樘m陵,故復(fù)為蘭陵郡人。中朝喪亂,皇高祖淮陰令整,字公齊,過江居晉陵武進(jìn)縣之東城里,寓居江左者,皆僑置本土,加以“南”名,更為南蘭陵人也。 皇曾祖俊,字子武,位即丘令;首鏄纷樱珠|子,位輔國參軍,宋升明中贈太常。皇考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過人,仕宋為漢中太守。梁州之平,以功加龍驤將軍;后為南泰山太守,封晉興縣五等男,遷右軍將軍。元嘉二十四年殂。梁土思之,于峨公山立廟祭祀。升明二年,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高帝以宋元嘉四年丁卯歲生,姿表英異,龍顙鐘聲,長七尺五寸,鱗文遍體。舊宅在武進(jìn)縣,宅南有一桑樹,擢本三丈,橫生四枝,狀似華蓋。帝年數(shù)歲,好戲其下,從兄敬宗曰:“此樹為汝生也!比迳状巫诹W(xué)于雞籠山,帝年十三,就受《禮》及《左氏春秋》。十七年,宋大將軍彭城王義康被黜,徙豫章;士碱I(lǐng)兵防守,帝舍業(yè)南行。十九年,竟陵蠻動,宋文帝遣帝領(lǐng)偏軍討沔北蠻。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蕭思話鎮(zhèn)襄陽,啟帝自隨,初為左軍中兵參軍。二十九年,領(lǐng)偏軍征仇池,破其武興、蘭皋二壘,遂從谷口入關(guān)。未至長安八十里,梁州刺史劉秀之遣司馬馬汪助帝,攻拔談提城。魏救兵至,帝軍力疲少,又聞文帝崩,乃燒城還南鄭。后襲爵晉興縣五等男。為建康令,有能名,少府蕭惠開雅有知人鑒,謂人曰:“昔魏武為洛陽北部時,人服其英,今看蕭建康,但當(dāng)過之耳。” 宋明帝即位,為右軍將軍。時四方叛,會稽太守尋陽王子房及在東諸郡皆起兵。明帝加帝輔國將軍,東討。至?xí)x陵,一日破賊十二壘,分軍定諸縣。及徐州刺史薛安都據(jù)彭城歸魏,遣從子索兒攻淮陰,又征帝討,破之。索兒走鐘離,帝追至黯黮而還。除驍騎將軍,封西陽縣候,遷巴陵王衛(wèi)軍司馬,隨鎮(zhèn)會稽。 江州刺史晉安王子勛,遣臨川內(nèi)史張淹自鄱陽嶠道入三吳,明帝遣帝討之。時朝廷器甲皆充南討,帝軍容寡闕,乃編嵒皮為馬具裝,折竹為寄生,夜舉火進(jìn)軍。賊望見恐懼,未戰(zhàn)而走。還,除桂陽王征北司馬、南東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及張永等敗于彭城,淮南孤弱,以帝為假冠軍將軍、持節(jié)、都督北討前鋒諸軍事,鎮(zhèn)淮陰。遷南兗州刺史,加督五州,督北討如故。明帝嫌帝非人臣相,而人間流言,帝當(dāng)為天子,明帝愈以為疑。遣冠軍將軍吳喜留軍破釜,自持銀壺酒封以賜帝。帝戎服出門迎,懼鴆,不敢飲,將出奔。喜告以誠,先飲之,帝即酌飲之。喜還,明帝意乃悅。 泰始七年,征還都,部下勸勿就征。帝曰:“主上自誅諸弟,為太子幼弱,作萬歲后計(jì),何關(guān)他族?惟應(yīng)速發(fā),事緩當(dāng)見疑。今骨肉相害,自非靈長之運(yùn),禍難將興,方與卿等戮力耳!敝,拜散騎常侍、太子左衛(wèi)率。明帝崩,遺詔為右衛(wèi)將軍,領(lǐng)衛(wèi)尉,加兵五百人,與尚書令袁粲、護(hù)軍褚彥回、領(lǐng)軍劉勔共掌機(jī)事。尋解衛(wèi)尉,加侍中,領(lǐng)石頭戍軍事。 元徽二年五月,江州刺史桂陽王休范舉兵于尋陽,朝廷惶駭。帝與褚彥回等集中書省計(jì)議,莫有言者。帝曰:“昔上流謀逆,皆因淹緩以敗,休范必遠(yuǎn)懲前失,輕兵急下,乘我無備,請頓新亭以當(dāng)其鋒。”因索筆下議,余并注同。中書舍人孫千齡與休范有密契,獨(dú)曰:“宜依舊遣軍據(jù)梁山。”帝正色曰:“賊今已近,梁山豈可得至!新亭既是兵沖,所欲以死報國耳!蹦藛诬嚢追鲂峦ぁ<拥凼钩止(jié)、都督征討諸軍事、平南將軍,加鼓吹一部。筑新亭城壘未畢,賊前軍已至,帝方解衣高臥,以安眾心。乃索白虎幡,登西垣,使寧朔將軍高道慶、羽林監(jiān)陳顯達(dá)、員外郎王敬則,浮舸與賊水戰(zhàn),大破之。未時,張敬兒斬休范首。臺軍及賊眾俱不知,其別率杜黑蠡急攻東壘,帝挺身上馬,帥數(shù)百人出戰(zhàn),與黑蠡拒戰(zhàn)。自晡達(dá)明旦,矢石不息。其夜大雨,鼓叫不復(fù)相聞。將士積日不得寢食,軍中馬夜驚,城內(nèi)亂走。帝執(zhí)燭正坐,厲聲呵止之,如是者數(shù)四。賊帥丁文豪設(shè)伏,破臺軍于皂莢橋,直至朱雀航,王道隆、劉勔并戰(zhàn)沒。初,勔高尚其意,托造園宅,名為“東山”,頗忽時務(wù)。帝謂曰:“將軍以顧命之重,此是艱難之日,而深尚從容,廢省羽翼,一朝事至,悔可追乎?”勔不納,竟敗。及賊進(jìn)至杜姥宅,車騎典簽茅恬開東府納賊,冠軍將軍沈懷明于石頭奔散,張永潰于白下。宮內(nèi)傳新亭亦陷,太后執(zhí)蒼梧王手泣曰:“天下事敗矣!钡矍曹娭麝愶@達(dá)、任農(nóng)夫、張敬兒、周盤龍等從石頭濟(jì)淮,間道自承明門入衛(wèi)宮闕。 時休范典簽許公與詐稱休范在新亭,士庶惶惑,詣壘期赴休范,投名者千數(shù),及至,乃是帝。隨得輒燒之。登城北謂曰:“劉休范父子先昨皆已死,戮尸在南岡下,身是蕭平南,諸君善見觀。汝等名皆已焚除,勿懼也!迸_分遣眾軍擊平賊,帝振旅凱入,百姓緣道聚觀,曰:“全國家者,此公也。”帝與袁粲、褚彥回、劉彥節(jié)引咎解職,不許。遷散騎常侍、中領(lǐng)軍、都督、南兗州刺史、鎮(zhèn)軍將軍,進(jìn)爵為公。與袁粲、褚彥回、劉彥節(jié)等更日入直決事,號為“四貴。” 休范平后,蒼梧王漸行兇暴,屢欲害帝。嘗率數(shù)十人直入領(lǐng)軍府,時暑熱,帝晝臥裸袒,蒼梧立帝于室內(nèi),畫腹為射的,自引滿,將射之。帝神色不變,斂板曰:“老臣無罪!鄙n梧左右王天恩諫曰:“領(lǐng)軍腹大,是佳射堋,而一箭便死,后無復(fù)射,不如以雹箭射之!蹦巳”⒓,一發(fā)即中帝臍。蒼梧投弓于地,大笑曰:“此手何如?”時建平王景素為朝野歸心,潛為自全計(jì),布誠于帝,帝拒而不納。景素尋舉兵,帝出屯玄武湖,事平乃還。帝威名既重,蒼梧深相猜忌,刻木為帝形,畫腹為射堋,自射之;又命左右,射中者加賞,皆莫能中。時帝在領(lǐng)軍府,蒼梧自來燒之。冀帝出,因作難,帝堅(jiān)臥不動。蒼梧益懷忿患,所見之物,呼之為帝。加以手自磨鋌,曰:“明日當(dāng)以刃蕭道成!标愄R之曰:“蕭道成有大功于國,今害之,誰為汝盡力?”故止。高帝謀與袁褚廢立,皆不見從。 五年七月戊子,楊玉夫等與直閣將軍王敬則通謀弒蒼梧。赍首,使左右陳奉伯藏衣袖中,依常行法稱敕開承明門,出囊貯之,以與敬則。敬則馳至領(lǐng)軍府,叩門大呼,自言報帝。門猶不開,敬則自門窐中以首見帝,帝猶不信,乃于墻上投進(jìn)其首,帝索水洗視,敬則乃逾垣入。帝跣出,敬則叫曰:“事平矣。”帝乃戎服,乘常所騎赤馬,夜入殿中,殿中驚怖。及知蒼梧死,咸稱萬歲。至帝踐阼,號此馬為“龍驤赤”。明旦,召袁粲、褚彥回、劉彥節(jié)入會西鐘槐樹下計(jì)議。帝以事讓彥節(jié),彥節(jié)未答。帝須髯盡張,眼光如電。次讓袁粲,又不受。敬則乃拔刀,在床側(cè)躍麾眾曰:“天下之事,皆應(yīng)關(guān)蕭公,敢有開一言者,血染敬則刀!”仍呼虎賁劍戟羽儀,手自取白紗帽加帝首,令帝即位,曰:“今日誰敢復(fù)動,事須及熱!钡壅侵唬骸扒涠疾蛔越狻!濒佑醒,敬則又叱之,乃止。帝乃下議,備法駕,詣東城,迎立順帝。于是長刀遮粲、彥節(jié)等,失色而去。甲午,帝移鎮(zhèn)東府,與袁粲、褚彥回、劉彥節(jié)各甲仗五十人入殿。丙申,加侍中、司空、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封竟陵郡公,給油幢車,班劍三十人。帝固辭上臺,即授以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十二月,荊州刺史沈攸之反,稱太后詔己下都。乙卯,帝入居朝堂,命諸將西討,平西將軍黃回為都督前驅(qū)。先是,太后兄子、前湘州刺史王蘊(yùn),遭母喪罷任,還至巴陵,停舟與攸之密謀,乃下達(dá)郢州。武帝時為郢州長史,蘊(yùn)伺武帝出吊,因作亂,據(jù)郢城。武帝知之,不出。蘊(yùn)還至東府前,又期見高帝,帝又不出吊。再計(jì)不行,外謀愈固。司徒袁粲、尚書令劉彥節(jié)見帝威權(quán)稍盛,慮不自安,與蘊(yùn)及黃回等相結(jié)舉事,殿內(nèi)宿衛(wèi)主帥無不協(xié)同。及攸之反問初至,帝往石頭詣粲謀,粲稱疾不相見,克壬申夜起兵據(jù)石頭。其夜,丹陽丞王遜告變。彥節(jié)從弟領(lǐng)軍韞及直閣將軍卜伯興等嚴(yán)兵為內(nèi)應(yīng),帝命王敬則于宮內(nèi)誅之。遣諸將攻石頭,王蘊(yùn)將數(shù)百精手,帶甲赴粲,城門已閉,官軍又至,乃散。眾軍攻石頭,斬粲。彥節(jié)走頟擔(dān)湖,蘊(yùn)逃斗場,并禽斬之。粲典簽?zāi)米嫱又\,蘊(yùn)嬖人張承伯藏匿蘊(yùn),高帝亦并赦而用之。時黃回頓新亭,聞石頭已下,因稱救援,高帝知而不言,撫之愈厚,遣回西上,流涕告別。 二年正月,沈攸之平。二月,宋帝進(jìn)高帝太尉,都督十六州諸軍事,高帝表送黃鉞。三月己酉,增班劍四十人、甲仗百人入殿。丙子,加羽葆、鼓吹。大明、泰始以來,相承奢侈,百姓成俗。及高帝輔政,奏罷御府,省二尚方諸飾玩。至是,又上表禁人間華偽雜物,凡十七條。其中宮及諸王服用,雖依舊例,亦請?jiān)斨啤? 九月丙午,加帝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領(lǐng)揚(yáng)州牧,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掾、屬各四人。固辭,詔遣敦勸,乃受黃鋮,辭殊禮。甲寅,給三望車。 三年正月乙丑,高帝表蠲百姓逋責(zé)。丙辰,加前部羽葆、鼓吹。丁巳,命太傅府依舊辟召。丁卯,給高帝甲仗五百人,出入殿省。甲午,重申前命,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三月甲辰,宋帝詔進(jìn)帝位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齊公,備九錫禮,加遠(yuǎn)游冠,位在諸候王上,加相國綠綟綬。甲寅,使以備物典禮進(jìn),策曰: 朕以不造,夙罹閔兇,嗣君失德,書契未紀(jì),威侮五行,虔劉九縣。神騑靈繹,海水群飛,綴旒之殆,未足為譬,豈直《小宛》興刺,《黍離》作歌而已哉!天贊皇宋,實(shí)啟明宰,爰登寡昧,纂承大業(yè),高勛至德,振古絕倫。雖保衡翼殷,博陸匡漢,方斯蔑如也。今將授公典禮,其敬聽朕命: 乃者袁、劉構(gòu)禍,實(shí)繁有徒,子房不臣,稱兵協(xié)亂。顧瞻宮掖,將成茂草,言念邦國,剪為仇仇。當(dāng)此之時,人無固志。公投袂徇難,超然奮發(fā)。登寅車而戒路,執(zhí)金板而先驅(qū),麾鉞一臨,兇黨冰泮。此則霸業(yè)之基,勤王之始也。安都背叛,竊據(jù)徐方,敢率犬羊,陵虐淮浦。索兒愚悖,同惡相濟(jì),天祚無象,背順歸逆。北鄙黔黎,奄墜涂炭。公受命宗祊,精貫朝日;擁節(jié)和門,氣逾霄漢。破釜之捷,斬馘蔽野;石梁之戰(zhàn),禽其渠帥。保境全人,江陽即序,此又公之功也。張淹迷昧,弗顧本朝,爰自南區(qū),志圖東夏,潛軍間入,竊覬不虞。于時江服未夷,皇涂薦沮。公忠誠慷慨,在險彌亮,以寡制眾,所向風(fēng)偃。朝廷無東顧之憂,閩、越有來蘇之慶,此又公之功也。匈奴野心,侵掠疆場,丑羯侜張,勢振彭、泗。公奉辭伐罪,戒旦晨征。兵車始交,氛昆時蕩,吊死扶傷,弘宣皇澤,俾我淮、肥,復(fù)沾盛化,此又公之功也。自茲厥后,獫狁孔熾,封豕長蛇,重窺上國。而世故相仍,師出已老,角城高壘,指日淪陷。公眷言王事,發(fā)憤忘食,躬擐甲胄,視險若夷。分疆畫界,開創(chuàng)青、兗,此又公之功也。桂陽負(fù)眾,輕問九鼎,裂冠毀冕,拔本塞源。烈火焚于王城,飛矢集乎君屋,群后憂惶,元戎無主。公按劍凝神,則奇謨冠世;把旄指麾,則懦夫成勇。信宿之間,宣陽底定,此又公之功也;适叶嚯y,釁起戚藩,建平失圖,興兵內(nèi)侮。公指授六師,義形于色,役未逾旬,朱方寧晏,此又公之功也。蒼梧肆虐,諸夏糜沸,淫刑以逞,誰則無辜?黔首相悲,朝不謀夕。高祖之業(yè)已淪,文、明之軌誰嗣?公遠(yuǎn)稽殷、漢之義,近遵魏、晉之典,猥以眇身,入奉宗祏,七廟清謐,九區(qū)反政,此又公之功也。袁、劉攜貳,成此亂階,丑圖潛構(gòu),危機(jī)竊發(fā),據(jù)有石頭,志犯應(yīng)、路。公神謀內(nèi)運(yùn),霜鋒外舉,祆沴載澄,國涂悅穆,此又公之功也。沈攸苞禍,歲月滋彰,蜂目豺聲,阻兵安忍,乃眷西顧,緬同異域。而經(jīng)綸惟始,九伐未申,長惡不悛,遂逞兇逆。公把鉞出關(guān),凝威江甸,正情與皦日同亮,明略與秋云競爽。至義所感,人百其心,積年逋誅,一朝顯戮,沮浦安流,章臺順軌,此又公之功也。 公有濟(jì)天下之勛,重之以明哲。道庇生靈,志匡宇宙。戮力肆心,劬勞王室。險阻艱難,備嘗之矣。若乃締構(gòu)宗稷之勤,造物資始之澤,云布霧散,光被六幽,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是以秬草騰芳于郊園,景星垂暈于清漢。遐方款關(guān)而慕義,荒服重譯而來庭。汪哉邈乎,無得而名也。朕聞畤庸表德,前王盛典;崇樹候伯,有國攸同。所以文命成功,玄圭顯錫,姬旦宣哲,曲阜啟藩;蚋挠褚院腼L(fēng),或胙土以宣化。禮絕常班,寵冠群辟。爰逮桓、文,車服異數(shù)。惟公勛業(yè)超于先烈,而褒賞闕于舊章,古今之道,何其爽歟!靜言欽嘆,良有缺然。今進(jìn)授相國,以青州之齊郡、徐州之梁郡、南徐州之蘭陵、魯郡、瑯邪、東海、晉陵、義興,揚(yáng)州之吳郡、會稽,凡十郡,封公為齊公。錫茲玄土,苴以白茅,定爾邦家,用建冢社。斯實(shí)尚父故藩,世作盟主,紀(jì)綱侯甸,率由舊則。往者周、召建國,師保兼任;毛、畢執(zhí)珪,入作卿士,內(nèi)外之寵,同規(guī)在昔。今命使持節(jié)、兼太尉、侍中、中書監(jiān)、司空、衛(wèi)將軍雩都縣開國侯彥回,授公相國印綬、齊公璽紱。持節(jié)、兼司空、守尚書令僧虔授齊公茅土,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左。相國位總百辟,秩逾三事,職以禮移,號隨事革。其以相國總百揆,去錄尚書之稱,送所假節(jié)、侍中貂蟬、中外都督太傅太尉印綬、竟陵公印策,其驃騎大將軍、揚(yáng)州牧、南徐州刺史如故。 又加公九錫,其敬聽后命: 以公執(zhí)禮弘律、儀刑區(qū)宇;遐邇一體,人無異業(yè)。是用錫公大輅、戎輅各一,玄牡二駟。公崇修南畝,所實(shí)惟谷。王府充實(shí),百姓繁衍。是用錫公兗冕之服,赤鋋副焉。公居身以謙,導(dǎo)物以義。熔鈞庶品,罔不和悅。是用錫公軒縣之樂,六佾之儛。公翼贊王猷,聲教遠(yuǎn)洽,蠻夷竭歡,回首內(nèi)附。是用錫公朱戶以居。公明鑒人倫,澄辨涇、渭,官方與能,英絺克舉。是用錫公納陛以登。公保佑皇朝,厲身化下,杜漸防萌,含生寅式。是用錫公虎賁之士三百人。公御宄以刑,御奸以德,君親無將,將而必誅。是用錫公鈇、鉞各一。公鳳舉四維,龍騰八表,威靈所振,異類同絺。是用錫公彤弓一、彤矢百、盧弓十、盧矢千。公明發(fā)載懷,肅恭禋祀,孝敬之重,義感靈祇。是用錫公秬鬯一卣,圭瓚副焉。齊國置丞相以下,敬遵舊式。往欽哉,其祗服朕命,經(jīng)緯乾坤,宏亮洪業(yè),茂昭爾大德,闡揚(yáng)我高祖之休命。 高帝三讓,公卿敦勸固請,乃受之。丁巳,下令赦國內(nèi)殊死以下。宋帝詔齊公十郡之外,隨宜除用。以齊國初建,給錢五百萬、布五千疋、絹五千疋。以太尉左長史王儉為尚書右仆射,領(lǐng)吏部。 四月癸酉,宋帝又詔進(jìn)齊公為王,以徐州之南梁、陳、潁川、陳留,南兗州之盱眙、山陽、秦、廣陵、海陵、南沛,增王封為二十郡。使司空褚彥回奉策授璽紱,改立王社,余如故。丙戌,命齊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云罕,樂儛八佾,設(shè)鐘虡宮縣,王世子為太子,王女、王孫爵命,一如舊儀。 辛卯,宋帝以歷數(shù)在齊,乃下詔禪位,是日遜于東邸。壬辰,遣使奉策曰: 咨爾齊王:伊太古初陳,萬化紛綸。開曜靈以鑒品物,立元后以馭黎元。若夫容成、大庭之世,伏羲、五龍之辰,靡得而詳焉。自軒黃以降,墳素所紀(jì),略可言者,莫崇乎堯、舜。披金繩而握天鏡,開玉匣而總地維。德之休明,宸居靈極,期運(yùn)有終,歸禪與能。所以大唐遜位,讠勞然興歌;有虞揖讓,卿云發(fā)采。遺風(fēng)余烈,光被無垠。漢、魏因循,不敢失墜,爰逮有晉,亦遵前典。昔我祖宗英睿,旁格幽明,末葉不造,仍世多故。惟王圣哲欽明,榮鏡區(qū)宇,仁育群生,義征不譓,聲化遠(yuǎn)洎。荒服無虞,殊類同規(guī),華戎一族。是以五色來儀于軒庭,九穗含芳于郊牧。象緯昭徹,布新之符已顯;圖讖彪煥,受終之義既彰。靈祇乃眷,兆庶引領(lǐng)。 朕聞至道深微,惟人是弘;天命無常,惟德是與。所以仰鑒玄情,俯察群議,敬禪神器,授帝位于爾躬。四海困窮,天祿永終。于戲!王其允執(zhí)厥中,儀刑前式,以副率土之欣望。命司裘而謁蒼昊,奏《云門》而升圓丘,時膺大禮,永保洪業(yè)。豈不盛歟!并命璽書,遣兼太保、司空褚彥回,兼太尉、守尚書令王僧虔奉皇帝璽綬,受終之禮,一依唐、虞故事。 高帝固讓,宋朝王公以下陳留王粲等,詣門陳請,帝猶未許。齊世子卿士以下固請;兼太史令、將作匠文建陳天符瑞,因言漢自建武至建安二十五年,一百九十六年而禪魏;魏自黃初至咸熙二年,四十六年而禪晉;晉自泰始至元熙二年,一百五十六年而禪宋;宋自永初元年至升明三年,凡六十年;咸以六終六受。六,亢位也。驗(yàn)往揆今,若斯昭著。敢以職任,備陳管穴,伏愿順天時,膺符瑞。二朝百辟又固請。尚書右仆射王儉奏:“被宋詔遜位,臣等參議,宜克日受禪。”高帝乃許焉。 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皇帝即位于南郊,柴燎告天曰: 皇帝臣道成,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 夫肇自生靈,樹以司牧,所以闡極立則,開元創(chuàng)物,肆茲大道。天下惟公,命不于常。 昔在虞、夏,受終上代,粵自漢、魏,揖讓中葉,咸煥諸方策,載在典謨。水德既微,仍世多故,實(shí)賴道成匡救之功,以弘濟(jì)乎厥難。大造顛墜,再構(gòu)區(qū)宇,誕惟天人,罔弗和會。乃仰協(xié)歸運(yùn),景屬與能,用集大命于茲。辭德匪嗣,至于累仍,而群公卿士,庶尹御事,爰及黎獻(xiàn),暨乎百蠻。僉曰皇天眷命,不可以固違;人神無統(tǒng),不可以曠主。畏天之威,敢不祗順鴻歷,敬簡元辰,虔奉皇符,升壇受禪,告類上帝,以答人衷,式敷萬國。惟明靈是饗。 禮畢,備大駕,幸建康宮,臨太極前殿。大赦,改元。賜人爵二級,文武位二等,鰥寡孤獨(dú)不能自存者谷,人五斛。逋租宿責(zé)勿收。犯鄉(xiāng)論清議、贓汙淫盜者,一皆蕩滌。洗除先注,與之更始。長徒敕系者,特加原遣。亡官失爵,禁錮奪勞,一依舊典。封宋帝為汝陰王,筑宮于丹陽故縣。行宋正朔,車旗服色,一如晉、宋故事,上書不為表,答表不稱詔。宋諸王皆降為公,郡公主為縣君,縣公主為鄉(xiāng)君。詔降宋南康郡公為縣公,華容公為侯,萍鄉(xiāng)侯為伯,減戶有差,以奉劉穆之、王弘、何無忌之祀。追尊皇考曰宣皇帝,皇妣曰孝皇后,陵曰永安。妃曰昭皇后,陵曰泰安。詔劫賊余口沒在臺府者,悉原赦。諸負(fù)釁流徙者,皆聽還本土。 戊戌,以荊州刺史嶷為尚書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斷四方上慶禮。己亥,詔二宮諸王,悉不得營立屯邸,封略山湖。乃停太官池塞稅。庚子,詔宋帝后藩王諸陵,量置守衛(wèi)。 五月丙午,以河南王吐谷渾拾寅為驃騎大將軍。詔宋氏第秩,量所廢置。有司奏留襄陽郡公張敬兒等六十二人,除廣興郡公沈曇亮等一百二十二人。改《元嘉歷》為《建元?dú)v》。祖以正月卯,臘以十二月未。丁未,詔曰:“設(shè)募取將,縣賞購士,蓋出權(quán)宜,自今可斷眾募!币颐,河南國遣使朝貢。丙辰,詔遣兼散騎常侍十二人,巡行四方。己未,汝陰王殂,齊志也,追謚為宋順帝。辛酉,誅陰安公劉燮等。 六月乙亥,詔宋末以來,枯骸毀櫬,宣下埋藏。庚辰,備法駕,奉七廟主于太廟。甲申,立齊太子賾為皇太子。斷諸州郡禮慶,降死罪以下刑,并申前赦恩百日。立皇子嶷為豫章王,映為臨川王,晃為長沙王,曄為武陵王,暠為安成王,鏘為鄱陽王,鑠為桂陽王,鑒為廣興王,皇孫長懋為南郡王。乙酉,葬宋順帝于遂寧陵。 秋七月丁未,曲赦交州部內(nèi)。丁巳,詔南蘭陵桑梓本鄉(xiāng),長蠲租布。武進(jìn)王業(yè)所基,給復(fù)十年。 八月癸巳,省陳留國。丁巳,立皇子鈞為衡陽王。 九月辛丑,詔以二吳、義興三郡遭水,減今年田租。乙巳,復(fù)置南蠻校尉官。丙午,加司空褚彥回尚書令。 冬十月丙子,立彭城劉胤為汝陰王,奉宋后。己卯,享太廟。辛巳,汝陰王太妃王氏薨。追贈宋恭皇后。己丑,荊州天井湖出綿,人用與常綿不異。 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大赦。以司空褚彥回為司徒,以尚書右仆射王儉為左仆射。辛丑,祀南郊。 二月丁卯,魏軍攻壽陽,豫州刺史垣崇祖破走之。癸巳,遣大使巡慰淮、肥、徐、豫邊人尤貧遘難者。 三月,百濟(jì)國遣使朝貢,以其王牟都為鎮(zhèn)東大將軍。 夏四月丙寅,進(jìn)高麗王樂浪公高璉號驃騎大將軍。 五月,立六門都墻。 秋九月甲午朔,日有蝕之。丙子,蠕蠕國遣使朝貢。 冬十二月戊戌,以司空褚彥回為司徒。壬子,以驃騎豫章王嶷為司空。 三年春正月壬戌朔,詔王公卿士薦讜言。丙子,立皇子鋒為江夏王。 二月癸丑,罷南蠻校尉官。 夏四月辛亥,始制東宮臣僚用下官禮敬聞喜公子良等。 六月壬子,大赦。 秋七月己未朔,日有蝕之。 九月辛未,蠕蠕國王遣使欲俱攻魏,獻(xiàn)師子皮袴褶。烏程令吳郡顧昌玄,坐父法秀宋泰始中北征死亡,尸骸不反,而昌玄宴樂嬉游,與常人無異。有司請加以清議。丙戌,置會稽山陰縣獄丞。 冬十月戊子,以河南王世子吐谷渾度易侯為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十二月丁亥,高麗國遣使朝貢。命散騎常侍虞炎等十二人巡行諸州郡,觀省風(fēng)俗。 四年春二月乙未,上不豫。庚戌,詔原都下囚系有差,免元年以前逋責(zé)。 三月庚申,召司徒褚彥回、左仆射王儉受顧托。壬戌,皇帝崩于臨光殿,年五十六。 群臣上謚曰高皇帝,廟號太祖。梓宮于東府前渚升龍舟。四月丙午,葬于武進(jìn)泰安陵,于龍舟卒哭,內(nèi)外反吉。 上少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深沉靜默,常有四海之心。博學(xué),善屬文,工草隸書,弈棋第二品。雖經(jīng)綸夷險,不廢素業(yè)。及即位后,身不御精細(xì)之物,主衣中有玉介導(dǎo),以長侈奢之源,命打破之。凡異物皆令隨例毀棄。后宮器物欄檻,以銅為飾者,皆改用鐵。內(nèi)殿施黃紗帳,宮人著紫皮履。華蓋除金華爪,用鐵回釘。每曰:“使我臨天下十年,當(dāng)使黃金與土同價!庇陨砺氏,移風(fēng)易俗。性寬,嘗與直閣將軍周覆、給事中褚思莊共棋,累局不倦,覆乃抑上手,不許易行。其弘厚如此。所著文,詔中書侍郎江淹撰次之。又詔東觀學(xué)士撰《史林》三十篇,魏文帝《皇覽》之流也。 始帝年十七時,嘗夢乘青龍上天,西行逐日。帝舊塋在武進(jìn)彭山,岡阜相屬,數(shù)百里不絕,其上常有五色云,又有龍出焉。上時已貴矣,宋明帝甚惡之,遣善占墓者高靈文往墓所占相。靈文先給事太祖,還,詭答曰:“不過出方伯耳!泵馨滋嬖唬骸百F不可言!泵鞯垡猹q不已,遣人踐藉,以左道厭之。上后于所樹華表柱忽龍鳴,震響山谷。明帝寢疾,為身后之慮,多剪功臣,上亦見疑,每云:“蕭道成有不臣相!睍r鎮(zhèn)淮陰,每懷憂懼,忽見神人謂上曰:“無所憂,子孫當(dāng)昌盛。”泰始三年,宋明帝遣前淮南太守孫奉伯往淮陰監(jiān)元會。奉伯舊與帝款,是行也,帝與奉伯同室臥,奉伯夢上乘龍上天,于下捉龍腳,不得。及覺,敘夢,因謂曰:“兗州當(dāng)大庇生靈,而弟不得與也!狈畈棺溆谒问。又參軍崔靈建夢天謂己:“蕭道成是我第十九子,我去年已使授其天子位!笨甲匀、五帝以降,受命之次,至帝為十九也。及為領(lǐng)軍,望氣者陳安寶見上身上恒有紫黃氣。安寶謂王洪范曰:“此人貴不可言!彼游溥M(jìn)縣有一道,相傳云“天子路。”或謂秦皇所游,或云孫氏舊跡。時訛言東城天子出。其后建安王休仁鎮(zhèn)東府,宋明帝懼,殺休仁,而常閉東府不居。明帝又屢幸,改“代”作“伐”,以厭王氣。又使子安成王代之。及蒼梧王敗,安成王代立,時咸言為驗(yàn)。術(shù)數(shù)者推之,上舊居武進(jìn)東城村,“東城”之言,其在此也。升明二年冬,延陵縣季子廟沸井之北,忽聞金石聲,疑其異,鑿深三尺,得沸井,奔涌若浪。其地又響,即復(fù)鑿之,復(fù)得一井,涌沸亦然。井中得一木簡,長一尺,廣二分,上有隱起字,曰:“廬山道人張陵再拜,詣闕起居。”簡大堅(jiān)白,字色乃黃!度饝(yīng)圖》云:“浪井不鑿自成,王者清靜,則仙人主之!睍呖h有山,名刻石。父老相傳云,“山雖名刻石,而不知文字所在!鄙髂,縣人兒襲祖行獵,忽見石上有文字,凡三處,苔生其上,字不可識,乃去苔視之,其大石文曰:“此齊者,黃石公之化氣也!绷⑹脑唬骸包S天星,姓蕭,字道成,得賢帥,天下太平!毙∈脑唬骸翱淌哒l?會稽南山李斯刻秦望之風(fēng)也。”《孝經(jīng)鉤命決》曰:“誰者起,視名將!睂,帝小字也!逗勇遄彙吩唬骸皻v年七十水滅緒,風(fēng)云俱起龍鱗舉!庇衷唬骸懊C肅草成,道德盡備!卑福核,水德也。義熙元年,宋武帝王業(yè)之始,至齊受命,七十年。又《讖》曰:“蕭為二士天下樂。”案二士,“主”字也。郭文舉《金雄記》曰:“當(dāng)復(fù)有作,肅入草!薄兑住吩唬骸笆ト俗鳎f物睹!薄爱(dāng)復(fù)有作”,言圣人作也。王子年歌曰:“欲知其姓草肅肅,谷中最細(xì)低頭熟,鱗身甲體永興福!惫戎芯(xì)者,稻也,即道也;熟猶成也。又歌曰:“金刀利刃齊刈之。”金刀“劉”字,刈猶剪也?鬃印逗勇遄彙吩唬骸皥旌恿海埲,消除水災(zāi)泄山川!彼此我,宋氏為災(zāi)害,故曰水災(zāi)。梁亦水也,堨河梁,則行路成矣。路,猶道也;消除水災(zāi),除宋水氏之災(zāi)害也!逗訄D讖》又曰:“上參南斗第一星,下立草屋為紫庭,神龍之岡梧桐生,鳳鳥戢翼朔旦鳴!蹦隙,吳分野,草屋者居上,“蕭”字象也。先是,益州有山,古老相傳曰齊后山。升明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有沙門玄暢者,于此山立精舍,其日上登尊位。其月二十四日,滎陽郡人尹千,于嵩山東南隅見天雨石,墜地石開,有玉璽在其中。璽方三寸,文曰:“戊丁之人與道俱,肅然入草應(yīng)天符,掃平河、洛清魏都!庇衷唬骸盎实圻\(yùn)興!鼻Х瞽t詣雍州刺史蕭赤斧,赤斧以獻(xiàn)。案:宋武帝于嵩高山得玉璧三十二枚,神人云:“此是宋卜世之?dāng)?shù)。三十二者,二“三十”也。宋自受命至禪齊凡六十年。然則帝之符應(yīng)也若是,今備之云。 世祖武皇帝,諱賾,字宣遠(yuǎn),高帝長子也。以宋元嘉二十七年六月己未生于建康縣之青溪宮。將產(chǎn)之夕,孝皇后、昭皇后并夢龍據(jù)屋,故小字上為龍兒。年十三,夢人以筆畫身左右為兩翅,又著孔雀羽衣裳空中飛,舉體生毛,發(fā)長至足。有人指上所踐地曰“周文王之田”。又于所住堂內(nèi)得璽一枚,文曰“皇帝行璽”。又得異錢,文為“北斗星”,雙刀、雙貝及有人形帶劍焉。 仕宋為贛令。江州刺史晉安王子勛反,上不從命。南康相沈肅之系上郡獄,族人蕭欣祖、門客桓康等破郡迎出上,上遂率部曲百余人起義。避難揭陽山,有白雀來集,聞山中有清聲傳漏響。又于山累石為佛圖,其側(cè)忽生一樹,狀若華蓋,青翠扶疏,有殊群木。上將討戴凱之,大饗士卒。是日大熱,上各令折荊枝自蔽,言未終而有云垂陰,正當(dāng)會所,會罷乃散。及為廣興相,嶺南積旱,連水阻涸,商旅不通。上部伍既至,無雨而川流暴起,遂得利涉。 元徽四年,累遷晉熙王鎮(zhèn)西長史、江夏內(nèi)史,行郢州事。順帝立,征晉熙王燮為撫軍、揚(yáng)州刺史,以上為左衛(wèi)將軍,輔燮俱下。沈攸之事起,未得朝遷處分,上以中流可以待敵,即據(jù)盆口城為戰(zhàn)守備。高帝聞之曰:“此真我子也!庇谂璩蔷驂q,得一大錢,文曰:“太平百歲!庇跁r城內(nèi)乏水,欲引水入城。始鑿城內(nèi),遇伏泉涌出,如此者九處,用之不竭。上表求西討,不許。乃遣偏軍援郢,平西將軍黃回等,皆受上節(jié)度。升明二年,事平,遷江州刺史,封聞喜縣候。其年,征侍中、領(lǐng)軍將軍。尋加督京畿諸軍事。三年,又加尚書仆射、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jìn)爵為公,給班劍二十人。 齊國建,為齊公世子。改加侍中、南豫州刺史,給油絡(luò)車、羽葆、鼓吹,增班劍為三十人。以石頭為世子宮,官置二率以下,坊省服章,一如東宮。進(jìn)為王太子。高帝即位,為皇太子。 建元四年三月壬戌,高帝崩。是日,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征鎮(zhèn)州郡令長、軍屯營部,各行喪三日,不得擅離任。都邑城守,防備幢隊(duì),一不得還。乙丑,稱先帝遺詔,以司徒褚彥回錄尚書事,尚書左仆射王儉為尚書令,車騎將軍張敬兒開府儀同三司。詔曰:“喪禮雖有定制,先旨每存簡約,內(nèi)官可三日一還臨,外官間日一還臨,后有大喪皆如之。”丁卯,以前將軍王奐為尚書左仆射。庚午,以司空豫章王嶷為太尉。癸酉,詔免逋城錢。自今以后,申明舊制。初晉、宋舊制,受官二十日輒送修城錢二千。宋泰始初,軍役大起,受官者萬計(jì),兵戎機(jī)急,事有未遑,自是令仆以下,并不輸送。二十年中,大限不可勝計(jì),文符督切,擾亂在所,至是除蕩,百姓悅焉。 夏四月辛卯,追尊穆妃為皇后。 五月庚申,以高皇帝配南郊,高昭皇后配北郊。 六月甲申朔,立南郡王長懋為皇太子。詔申壬戌赦恩百日。丙申,立皇太子妃王氏。進(jìn)封聞喜公子良為竟陵王,臨汝公子卿為廬陵王,應(yīng)城公子敬為安陸王,江陵公子懋為晉安王,枝江公子隆為隨王。皇子子真為建安王,皇孫昭業(yè)為南郡王。戊戌,以水潦為患,星緯乖序,克日訊都下囚,諸遠(yuǎn)獄委刺史以時察判。建康、秣陵二縣貧人加振賜,必令周悉。吳興、義興遭水縣,蠲、降租調(diào)。以司徒褚彥回為司空。 秋八月癸卯,司空褚彥回薨。 九月丁巳,以國哀故,罷國子學(xué)。辛未,以征南將軍王僧虔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冬十月乙未,以中書令王延之為尚書左仆射。 十二月己丑,詔曰:“緣淮戍將,久處邊勞,三元行始,宜沾恩慶,可遣中書舍人宣旨臨會!焙竺繗q如之。 永明元年春正月辛亥,祀南郊。大赦,改元。壬子,詔內(nèi)外群僚,各進(jìn)讜言,王公卿士,各舉所知。又詔守宰祿奉,蓋有恒準(zhǔn),往以邊虜告警,故沿時損益,今區(qū)宇寧晏,宜加優(yōu)獎,郡縣丞尉,可還田秩。壬戌,立皇弟銳為南平王,鏗為宜都王,皇子子明為武昌王,子罕為南海王。望氣者云:新林、婁湖、東府西有天子氣。甲子,筑青溪舊宮,作新、婁湖苑以厭之。 二月庚寅,以征虜將軍楊炅為沙州刺史,封陰平王。 三月丙辰,詔以星緯失序,陰陽愆度,申辛亥赦恩五十日,以期訖為始。戊寅,詔四方見囚,罪無輕重,及劫賊余口,長徒敕系,悉皆原赦。 夏五月丁酉,車騎將軍張敬兒有罪伏誅。 秋八月壬申,魏人來聘。 冬十月丙寅,使驍騎將軍劉纘聘于魏。 十一月己卯,雷。 十二月乙巳朔,日有蝕之。 二年春正月乙亥,以護(hù)軍將軍柳世隆為尚書右仆射,以南兗州刺史竟陵王子良為護(hù)軍將軍、兼司徒。壬寅,以新除尚書右仆射柳世隆為左仆射,以丹陽尹李安人為右仆射。 秋七月甲申,立皇子子倫為巴陵王。 八月丙午,幸舊宮,申都下獄及三署見徒,量所降宥。戊申,幸玄武湖講武。壬子,扶南國遣使朝貢并獻(xiàn)頌章云。甲子,詔都下二縣,墳?zāi)箽Оl(fā),隨宜掩埋,遺骸未櫬者,并加斂瘞。疾困不能存者,詳加沾賚。 冬十二月庚申,魏人來聘。 三年春正月辛卯,祀南郊。大赦,都邑三百里內(nèi),罪應(yīng)入重者降一等,余依赦制。 三月甲寅,使輔國將軍劉纘聘于魏。 夏五月,省聰明觀。 秋七月甲戌,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王僧虔薨。辛卯,于益州置平蠻校尉官。 八月乙未,幸中堂聽訟。乙巳,以行宕昌王梁彌頡為河、涼二州刺史,封隴西公、宕昌王。 冬十一月丙辰,魏人來聘。 十二月,以江州刺史王奐為尚書右仆射。改封武昌王子明為西陽王。 四年春閏正月癸巳,立皇子子貞為邵陵王。丁未,以武都王楊集始為北秦州刺史。辛亥,耕藉田。詔宥殊死以下。甲寅,幸閱武堂,勞酒小會,賜王公以下在位者帛有差。戊午,幸宣武堂講武。 二月丙寅,大風(fēng),吳興偏甚,樹葉皆赤。己未,立皇弟銶為晉熙王,鉉為河?xùn)|王。壬午,使通直郎裴昭明聘于魏。 五年春正月戊子,以太尉豫章王嶷為大司馬,車騎將軍竟陵王子良為司徒,驃騎將軍臨川王映、衛(wèi)將軍王儉、中軍將軍王敬則并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以尚書右仆射王奐為尚書左仆射。辛卯,賜孤寡老疾各有差。 夏四月庚午,殷祀太廟,降諸囚徒。 先是,立商飚館于孫陵岡,世呼為九日臺。秋九月辛卯,車駕幸焉。 冬十月,初起新林苑。 六年春三月甲申,詔皇太子于東宮玄圃園宣猷堂臨訊及三署徒隸。己亥,封皇子子響為巴東王。 夏五月庚辰,左衛(wèi)殿中將軍邯鄲超表陳射雉,書奏賜死。又潁川荀丕亦以諫諍,托他事及誅。 六月辛未,詔省州郡縣送故輸錢者。 秋七月,齊興太守劉元寶于郡城塹得錢三十七萬,皆輪厚徑一寸半,以獻(xiàn),上以為瑞,班賜公卿。 九月壬寅,于瑯邪城講武,習(xí)水步軍。 冬十月庚申,立冬,初臨太極殿讀時令。 十一月丙戌,土霧竟天,如煙,入人眼鼻,二日乃止。 七年春正月丙午,以鎮(zhèn)南將軍柳世隆為尚書左仆射,以豫州刺史西昌侯鸞為右仆射。辛亥,祀南郊,大赦。申明不舉子之科;若有產(chǎn)子者,復(fù)其父。壬戌,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臨川王映薨。戊辰,詔以諸大夫年秩隆重,增俸,給見役。 三月甲寅,立皇子子岳為臨賀王,子峻為廣漢王,子琳為宣城王,子珉為義安王。 夏五月乙巳,尚書令、衛(wèi)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王儉薨。甲子,以新除尚書左仆射柳世隆為尚書令。 秋九月壬寅,魏人來聘。 冬十一月戊申,詔平南參軍顏幼明聘于魏。 八年春正月庚子,以領(lǐng)軍王奐為尚書左仆射。丁巳,以行百濟(jì)王泰為鎮(zhèn)東大將軍、百濟(jì)王。 二月辛卯,零陵王司馬藥師薨。 夏四月戊辰朔,詔公卿以下各舉所知。 六月己巳,魏人來聘。庚午,長沙王晃薨。丙申,大雷雨,有黃光竟天,照地狀如金。 乙酉,都下大風(fēng)發(fā)屋。 秋七月癸卯,詔以陰陽舛和,緯象愆度,儲胤嬰患,淹歷旬晷,可大赦。 八月壬辰,荊州刺史巴東王子響反,遣丹陽尹蕭順之討之,子響伏誅。 乙酉,以河南王世子休留代為西秦、河二州刺史,封河南王。 冬十一月戊寅,詔量增尚書丞郎賜祿。己卯,改封宣城王子琳為南康王,立皇子子建為湘東王。 九年春正月甲午,省平蠻府。辛丑,祀南郊,降都下見囚。戊午,詔射聲校尉裴昭明聘于魏。 三月癸巳,明堂災(zāi)。 夏五月丙申,林邑國獻(xiàn)金簟。丁未,魏人來聘。安成王暠薨。己未,樂游正陽堂災(zāi)。 秋八月己亥,使司徒參軍蕭琛聘于魏。吳興、義興大水。乙卯,蠲二郡租。 九月戊辰,幸瑯邪城講武,觀者傾都,普頒酒肉。 冬十月甲寅,魏人來聘。 十年春正月戊午,以司徒竟陵王子良領(lǐng)尚書令,以尚書右仆射西昌侯鸞為左仆射。詔增內(nèi)外有務(wù)眾官祿奉。丙戌,詔故太宰褚彥回、故太尉王儉、故司空柳世隆、驃騎大將軍王敬則、鎮(zhèn)軍大將軍陳顯達(dá)、故鎮(zhèn)東將軍李安人配饗太祖廟庭。 二月乙已,使司徒參軍蕭琛聘于魏。 十一年春正月戊午,以驃騎大將軍、豫州刺史王敬則為司空。乙亥,皇太子長懋薨。 二月,雍州刺史王奐有罪,伏誅。 三月丙寅,以金紫光祿大夫王晏為尚書右仆射。 夏四月癸未,魏人來聘。甲午,立皇孫昭業(yè)為皇太孫,賜天下為父后者爵一級。 五月戊辰,以旱故,都下二縣、朱方、姑孰權(quán)斷酒。 秋七月丁巳,曲赦南兗、兗、豫、司、徐五州,南豫州之歷陽、譙、臨江、廬江四郡三調(diào),眾逋宿責(zé),并同原除。其緣淮及青、冀新附僑人,復(fù)除已訖,更申五年。 先是,魏地謠言,赤火南流喪南國。是歲,有沙門從北赍此火而至,色赤于;鸲ⅲ埔辕熂。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yàn)。二十余日,都下大盛,咸云“圣火”。詔禁之不止;鹁闹疗哽亩灿桥d丘國賓密以還鄉(xiāng),邑人楊道慶虛疾二十年,依法灸即差。 是月,上不豫,徙御延昌殿,始登階而殿屋嗚吒,上惡之。魏軍將至,上慮朝野憂惶,力疾召樂府奏正聲伎。戊寅,大漸,詔曰:“始終大期,圣賢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fù)何恨?但皇業(yè)艱難,萬機(jī)自重,不能無遺慮耳。太孫進(jìn)德日茂,社稷有寄,子良善相毗輔,思弘正道。內(nèi)外眾事無大小,悉與鸞參懷。尚書是職務(wù)根本,悉委王晏、徐孝嗣。軍旅捍邊之略,委王敬則、陳顯達(dá)、王廣之、王玄邈、沈文季、張瑰、薛深等。百辟庶僚,各奉爾職,謹(jǐn)事太孫,勿有懈怠!庇衷t曰:“我識滅后,身上著夏衣畫天衣,純?yōu)跸瑢?dǎo)絓,諸器服悉不得用寶物及織成等,唯裝復(fù)夾衣各一通。常所服刀長短二口、鐵環(huán)者,隨入梓宮。祭敬之典,本在因心,靈上慎勿以牲為祭。祭惟設(shè)餅、茶飲、干飯、酒脯而已。天下貴賤,咸同此制。未山陵前,朔望設(shè)菜食。陵墓萬世所宅,意常恨休安陵未稱,今可用東三處地最東邊以葬我,名為景安陵。喪禮每存省約,不須煩人,百官停六時入臨,朔望祖日可依舊。諸主六宮,并不須從山陵。內(nèi)殿鳳華、壽昌、曜靈三處,是吾所改制。夫貴有天下,富兼四海,宴處寢息,不容乃陋,謂此為奢儉之中,慎勿壞去。顯陽殿玉象諸佛及供養(yǎng),具如別牒,可盡心禮拜供養(yǎng)之。應(yīng)有功德事,可專在中。自今公私皆不得出家為道,及起立塔寺,以宅為精舍,并嚴(yán)斷之。惟年六十,必有道心,聽朝賢選序,已有別詔。諸小小賜乞,及閣內(nèi)處分,亦有別牒。內(nèi)外禁衛(wèi)勞舊主帥左右,悉令蕭諶優(yōu)量驅(qū)使之!笔侨丈媳烙谘硬,年五十四。群臣上謚曰武皇帝,廟號世祖。九月丙寅,葬景安陵。 上剛毅有斷,政總大體,以富國為先。頗喜游宴、雕綺之事,言常恨之,未能頓遣。臨崩,又詔:“凡諸游費(fèi),宜從休息。自今遠(yuǎn)近薦獻(xiàn),務(wù)存節(jié)儉,不得出界營求,相高奢麗。金粟繒纊,敝人已甚;珠玉玩好,傷俗尤重,嚴(yán)加禁絕! 論曰:齊高帝基命之初,武功潛用。泰始開運(yùn),大拯時艱。及蒼梧暴虐,釁結(jié)朝野,而百姓懔懔,命縣朝夕。權(quán)道既行,兼濟(jì)天下。元功振主,利器難以假人;群方戮力,實(shí)懷尺寸之望。豈惟天厭水行,固已人希水德,歸功與能,事極乎此!武帝云雷伊始,功參佐命,雖為繼體,事實(shí)艱難。御袞垂旒,深存政典,文武授任,不革舊章,明罰厚恩,皆由己出。 外表無塵,內(nèi)朝多豫,機(jī)事平理,職貢有恒。府藏內(nèi)充,人鮮勞役。宮室苑圃,未足以傷財,安樂延年,眾庶所同幸,亦有齊之良主也。據(jù)齊、梁紀(jì)錄,并云出自蕭何,又編御史大夫望之,以為先祖之次。案:何及望之于漢俱為勛德,而望之本傳不有此陳,齊典所書,便乖實(shí)錄。近秘書監(jiān)顏師古博考經(jīng)籍,注解《漢書》,已正其非,今隨而改削云。

 

南史

  《南史》,唐朝李延壽撰,中國歷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紀(jì)傳體,共八十卷,含本紀(jì)十卷,列傳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陳后主陳叔寶禎明三年(589年)。記載南朝宋、齊、梁、陳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赌鲜贰放c《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

卷一 宋本紀(jì)上第一 卷二 宋本紀(jì)中第二
卷三 宋本紀(jì)下第三 卷四 齊本紀(jì)上第四
卷五 齊本紀(jì)下第五 卷六 梁本紀(jì)上第六
卷七 梁本紀(jì)中第七 卷八 梁本紀(jì)下第八
卷九 陳本紀(jì)上第九 卷十 陳本紀(jì)下第十
卷十一 列傳第一 卷十二 列傳第二
卷十三 列傳第三 卷十四 列傳第四
卷十五 列傳第五 卷十六 列傳第六
卷十七 列傳第七 卷十八 列傳第八
卷十九 列傳第九 卷二十 列傳第十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六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七 卷二十八 列傳第十八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卷五十 列傳第四十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卷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七十 列傳第六十
卷七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七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卷八十 列傳第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