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木刻二十四字祖訓掛匾,長191厘米,寬100厘米,造型為卷書形,通體脫胎漆金,周圍透雕漆金暗八寶紋及牡丹鳳凰紋飾,線條優(yōu)美,工藝精湛。匾內(nèi)雕有“厥初生民,人本乎祖”等二十四字祖訓,F(xiàn)收藏于福建民俗博物館。

清木刻二十四字祖訓掛匾
“人必有家,家必有訓”。中國歷史上素有訓以治家、訓以育人、訓以養(yǎng)德的傳統(tǒng),家訓因此成為中國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家訓的核心內(nèi)容包括“忠、信、孝、悌、禮、義、廉、恥”等,凝聚了歷代國人治家的智慧結(jié)晶,是中華文化代代相傳的見證。福建自古文風鼎盛,被譽為“海濱鄒魯”,歷代名人、家族村鎮(zhèn)留下的家訓代代不絕,寄托著福建人民濃厚的家國情懷,形成了帶有鮮明福建印記的家教風范,成為福建“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朱子家訓》寥寥數(shù)百字,字字珠璣,指出“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將“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具體化、平民化、普及化,成為中國家訓史上劃時代的著作。

古代舊門窗鐫刻的《朱子家訓》
朱熹在教育子女方面留下許多佳話。朱熹長子朱塾頑皮貪玩,朱熹送他千里從師,遠赴浙江金華,拜呂祖謙為師。臨別前,朱熹寫下《訓子從學帖》交付朱塾,從日常生活小事到具體待人接物,樣樣寫明,父愛之情,細微入致。
林則徐“十無益”家訓
林則徐也為后人留下了傳世家訓——十無益格言:“存心不善,風水無益;不孝父母,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作事乖張,聰明無益;不惜元氣,服藥無益;時運不通,妄求無益;妄取人財,布施無益;淫惡肆欲,陰騭無益!边@篇家訓不僅是林則徐個人的修身標準,更是教導(dǎo)子孫后代為人處世的經(jīng)典范本。
家有家訓,村有村規(guī),寧德福安市廉村坐落于白云山麓、穆水之畔,是唐代“開閩第一進士”薛令之的故鄉(xiāng)。唐宋以來,廉村出了33名進士,甚至涌現(xiàn)出“一門五進士,父子兄弟俱登高第”的盛況,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莊。薛令之勤奮求學、廉潔從仕的思想精神也被凝練為孝親敬長之訓、待人接物之訓、尊師取友之訓、敬宗睦族之訓等十條祖訓族規(guī),代代傳承。
每一字家訓,都是福建先賢忠誠愛國事跡的寫照;每一句家訓,都是詩禮傳家福建精神的濃縮。讀懂了家訓,就讀懂了先輩對后人的期許和要求;記住了家訓,就記住了福建人尊敬長輩、尊師重教、團結(jié)友愛、崇尚仁義、誠實守信、自強勤奮的精神品質(zhì)。讀歷代家訓,傳千秋家風,銘記一生,受用一生,福滿一生。64文物里的福(清木刻二十四字祖訓掛匾)音頻:00:0004:43點擊上圖開始純享音頻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