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鄧先生在巴濱路白居寺大橋下釣起來一條怪魚。由于擔心是保護動物,鄧先生當場把魚放回了長江。事后,專家通過視頻對比確認,這條怪魚確實是保護動物,而且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
今天中午,630-第1眼記者在白居寺大橋橋下見到了鄧先生。他講述了發(fā)現(xiàn)怪魚的經過:9月23日晚上8點半左右,他和朋友在白居寺大橋橋下江邊垂釣,突然浮漂猛地一沉,鄧先生用力提竿,意識到這條魚不小,結果魚拖到岸邊之后,發(fā)現(xiàn)是條鱘魚,鄧先生二話不說,取下魚鉤,立即放回江里。
鄧先生把當時拍攝的手機視頻發(fā)到了網上,不少網友認為,這條鱘魚不一般,很可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630-第1眼記者隨后將視頻發(fā)給了西南大學水產學院的專家。專家確認,這條魚確實是長江鱘。
不少網友認為,長江鱘、中華鱘野外已經絕跡,為何還能在長江里釣到它們呢?專家解釋說,這種觀點其實不正確,長江鱘、中華鱘只是野生的數(shù)量極其稀少,但作為物種并沒有消失;近幾年,國家有關部門在長江各大支流放流了不少人工繁殖的長江鱘和中華鱘。
專家指出,我國實行的長江禁漁政策,改善了長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這才讓長江鱘等我國所獨有的鱘魚有了充足的食物,可以生長繁殖。
在這里,630-第1眼首先要為鄧先生的放生行為點贊,同時也要提醒垂釣愛好者們,如果釣到一些自己不認識的魚類,最好不要私自處置,可以撥打漁政部門的電話,由專業(yè)人士進行辨認,以免誤釣誤食國家保護動物,給自己帶來麻煩不說,甚至還有可能涉嫌違法犯罪。
(第1眼-重慶廣電記者 唐亮)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