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圍繞人民群眾切身需要,聚焦法定重點領域啃硬骨頭、打持久戰(zhàn),同時,積極穩(wěn)妥進行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探索,辦案規(guī)模穩(wěn)步增長,辦案力度持續(xù)加大,辦案質效持續(xù)提升,彰顯了公益訴訟檢察獨特的制度效能與蓬勃的發(fā)展活力。
如今,App過度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問題普遍存在,有的App甚至強制索取用戶權限。這不僅影響到了用戶的體驗,還嚴重損害了個人信息權益。
2021年3月9日,首都機場公安民警控制了犯罪嫌疑人張某,從扣押的手機中發(fā)現了張某有多次購買航班信息的記錄。經過深挖徹查,牽出了某航空公司客服代表秦某、李某。調查查明,2020年至2021年,秦某、李某以出售他人的航班行程信息,包括藝人航班信息非法獲利,已經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2022年3月31日,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這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檢察機關認為,在被告人出售藝人個人信息的過程中,也造成了不特定公民的個人敏感信息外泄,并且無法對這些信息的去向與用途加以限制,極易造成更大的社會風險,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在辦理這起案件的過程中,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檢察院刑事檢察與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加強了溝通。他們一致認為,秦某和李某的行為不僅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還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檢察機關應當依法向兩名被告人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2022年4月22號,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對本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秦某、李某、張某、徐某四人均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到三年不等的刑罰。同時,秦某、李某三年內被禁止從事航空客服代表類職業(yè)。法院還支持了公益訴訟起訴人提出的全部訴訟請求。
2021年4月,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們也將目光聚焦到了公民個人信息保護領域。App過度收集、使用用戶信息的問題成為他們關注的重點。
每隔一段時間,國家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國家網信辦都會向社會通報一批違法App名單,將涉事企業(yè)的違法情形告知社會公眾。辦案檢察官們決定,從這些名單中梳理出案件線索,對注冊地為重慶的App進行重點排查。為了全面掌握重慶市App運營現狀,他們選擇了不同行業(yè)、不同類型的App進行抽查。經過上百次抽檢,辦案人員發(fā)現這些App存在數十項違法違規(guī)情形,包括過度收集用戶信息,強制索取非必要權限等情形,侵害了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
2021年8月19日,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會同當地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通信管理局、公安局、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召開“App違法違規(guī)收集公民個人信息公益訴訟案件磋商會”。與普通的座談會有所不同的是,這次磋商會也是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辦理中一項重要的法定程序。
這次磋商會,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網信辦、通信管理局、公安局、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五部門達成共識,并最終形成《關于加強App違法違規(guī)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協(xié)同治理工作的意見》!兑庖姟反_立了針對App監(jiān)管的六大機制,即建立聯席會議機制、信息通報機制、資源共享機制、線索移送機制、聯合處置機制和信息發(fā)布機制。
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日臻完善
時光荏苒,全國檢察機關辦理的一系列典型案件,見證著中國特色公益訴訟檢察制度的發(fā)展軌跡。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從以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資源保護為代表的四大法定領域,到未成年人保護、安全生產、個人信息保護等新增法定領域。檢察公益訴訟的觸角,直抵人民群眾的最大關切。
從“以事立案”“一體化辦案”到“提級管轄”“異地管轄”“雙贏多贏共贏”的辦案理念。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已形成獨具特色的公益司法保護“中國方案”。在新的發(fā)展時期,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這一年輕的司法制度,必將為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更大力量。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日說法》特別節(jié)目《捍衛(wèi)公益之訴》之《守護個人信息安全》(下)。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