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
再度發(fā)文
呼吁強制標注106短信發(fā)送者實名
讓“李鬼”“李逵”一目了然
為消費者避開消費陷阱
上海市消保委調查➘
106短信成為坑害消費者的工具
2月28日
上海市消保委發(fā)布
針對106垃圾短信監(jiān)督調查報告
指出
106短信平臺
已成為垃圾短信的最大發(fā)送源頭
傳統(tǒng)短信通過互聯網技術升級后
106短信成為坑害消費者的工具
▲以消費者反映較多的標注“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貸款類短信為例,竟然沒有一條是真的。
點擊短信中的鏈接
可從短信直接跳轉相關網站
而這樣的技術被不法商家使用
成為引誘消費者掉入陷阱的利器
消費者吐槽➘
因106釣魚短信手機中病毒
監(jiān)督調查發(fā)布后
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共鳴
不少消費者表示
上過106釣魚短信的當
有的被騙取了個人信息;
有的被短信釣魚“積分換購”買了假冒偽劣產品;
還有的手機中了木馬病毒......
網友吐槽
根據上海市消保委的調查數據顯示,面對暗藏坑害消費者的陷阱和黑洞的大量106垃圾短信:
21%的消費者希望監(jiān)管部門加強監(jiān)管;
17%的消費者認為運營商應該加強審核;
12%的消費者表示會屏蔽所有106短信或關鍵詞屏蔽;
48%的消費者建議在短信中強制標注發(fā)送者真實名稱。
上海市消保委建議➘
強制106短信發(fā)送者標注實名
據媒體報道,通過相關部門的持續(xù)不斷的整治,垃圾短信用戶投訴量降至歷史最低。工信部在“關于垃圾短信治理的提案”的答復也提出,針對商業(yè)營銷短信跨行業(yè)、環(huán)節(jié)多、溯源難等情況,工信部積極推動建立協(xié)同監(jiān)管治理機制。三大運營商針對垃圾短信公布了舉報途徑,也開發(fā)了相關攔截系統(tǒng)。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在網上有很多帖子教消費者如何通過調整手機設置,把106號段的短信或者帶有“貸款”“積分”等關鍵詞的短信關進“小黑屋”。
但事實上,消費者很難屏蔽106短信。原因在于政府部門的通知、網站的驗證碼等大量正規(guī)的信息都是通過106短信發(fā)送的,這些信息對工作生活十分必要。上海市消保委每年接到的很多關于“積分清零”的投訴,消費者稱商家沒有提前告知,實際上商家通過106短信向消費者進行了提示,而這些短信因為手機設置被屏蔽。
上海市消保委認為,106短信亂象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須引起相關部門和運營商的高度重視。面對106短信整治不易屏蔽更難的現狀,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能力是當務之急。
近年來,電信部門和運營商在推行實名制方面要求嚴格措施有力,廣大消費者都是有感受的。因此,上海市消保委建議:
📲 三大運營商在發(fā)送106短信時主動標注發(fā)送者實名。如果“李鬼”“李逵”一目了然,消費者在收到短信時大致就能判斷真假,避開消費陷阱。
📲 工信部制定出臺部門規(guī)章,要求在106短信內容中強制標注發(fā)送者實名,以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