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孤身走暗巷……”
“愛你不跪的模樣!”
曾幾何時
憑借《孤勇者》的熱血歌詞
你就可以“打入”小學生群體
和孩子們對上暗號
然而最近
“對歌”開始失靈了
在小學生中間
一個看起來有些奇怪的動作
漸漸流行起來——
雙腿下蹲,手臂前伸
高頻率地做“拉鋸式”晃動
……
這個名為“電搖”的動作
正有成為
小學生“新型社交暗號”之勢
用成年人的眼光來看
“電搖”動作說不上優(yōu)美
甚至顯得有些無禮和不雅
但如今,這個“社交暗號”
卻在孩子之間快速傳播
家長和社會又該如何看待?
據了解,“電搖”動作,原型來自古老的瑞典塔努姆巖刻畫,有外國博主因為覺得有趣而為畫中人制作了動圖,繼而又有了一系列游戲“斗舞”視頻衍生而出,傳播迅速。
有小學生表示,自己是通過朋友得知“電搖”動作的,后來在網絡上也看到了。也有小學生告訴記者,自己從來不將“電搖”動作展示給爸媽看,“就是和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會做!
學生們表示,不止是“電搖”,很多網絡熱梗都會成為和朋友打招呼的新方式,“一些網絡用詞,比如‘單走一個6’這種,是很常見的。”還有學生舉例:“現在流行的是《只因你太美》,然后《唱跳Rap》《打籃球》《愛如火》《陽光開朗大男孩》,就是一些歌之類的。”
但這些新型社交暗號卻引起一些家長和老師的擔憂。有市民接受采訪時表示:“它們影響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讓孩子們覺得這些是好的,那那些好的東西他們可能就覺得太土了、太low(低級)了,就看不到好的東西了。”
在一份針對小學生“電搖”的網絡調查中,有37%的網友認為“‘電搖’動作無傷大雅,不必過分擔心和盲目干涉”,而認為“動作看起來不太雅,不可任其發(fā)展”的則占63%。
教育界人士指出,孩子之間的這些新動作,其實是一種稚嫩的情感表達和社交方式,每一代人的學生時代,都有屬于他們的“非主流文化”,小學生一般也是出于好玩,而非惡意,家長無需過度焦慮。但對于一些有害兒童健康的網絡流行梗,也要及時鑒別和干預。
北京市石景山區(qū)石景山學校黨支部副書記屈東波表示: “對于學生流行的一些網絡熱梗,有些可能是帶有侮辱性的或者是不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所能接受的,那應該對他們有一個正確的教育引導,使學生能夠正確看待現在網絡流行的一些語言或者其他內容。同時也要讓學生自己學會甄別,營造一個正確的積極向上的生長環(huán)境!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