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忻州古稱“秀容”,簡稱“忻”,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歷史悠久,素有“三晉北疆名城”之稱。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自然景觀,

這里既有奮勇殺敵的楊家將的感人故事,又有晉商文化的源遠流長,更重要的是這里的美食也讓人贊不絕口,其中有一道美食還和《三國演義》中的美女貂蟬有關,傳說忻州也是貂蟬的故里。那就一起跟隨記者去忻州探尋一下美人的足跡,逛美景、品美食!
忻州人燉羊肉,那可是有絕招的!
秋季是進補的好時候,最佳的食物莫過于羊肉,中醫(yī)認為,羊肉性溫而不燥,具有暖中祛寒、溫補氣血的功效。所以秋天多吃羊肉,可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御寒能力。忻州晝夜溫差大,人們喜食羊肉,在羊肉的吃法上也多有研究。藜麥羊肉鍋,就是一道深受本地人喜愛的菜品,也是入秋后一道滋補美食。

藜麥羊肉鍋
藜麥洗好加水放入蒸箱,蒸半小時左右,長山藥和胡蘿卜去皮切成滾刀塊,入水焯一下?lián)瞥鰝溆,將煮好的岢嵐羊肉下鍋,加入鹽、胡椒粉、雞粉、雞汁,燒開熬到湯乳白濃稠,盛到碗中撒上蒸熟的藜麥,藜麥羊肉鍋溫陽散寒,是秋季滋養(yǎng)佳品。

酸湯羊肉
岢嵐羊肉紅白相間,瘦多肥少,也非常適合做酸湯羊肉,這酸湯是由老壇酸菜加上老陳醋調(diào)制的,可去腥解膩、開胃增香。加上金針菇和手工壓制的土豆粉,非常美味。

一碗水燉羊肉
忻州盛產(chǎn)羊肉,不僅有岢嵐羊肉,神池羊肉也很出名,神池羊肉具有香味濃郁的特點,其肉質(zhì)鮮嫩、肥瘦相間、肥而不膩、食之爽口。有道菜叫一碗水燉羊肉,名字聽起來就讓人好奇,究竟是有什么樣的神奇妙招,能用

一碗水,把一整只羊都燉熟呢?
師傅告訴我們,神池綿羊是在山上吃草長大的,肉質(zhì)比較好,調(diào)料不能用多,否則會壓住羊肉本身的香味。接下來,師傅將花椒、辣椒、小茴香三種調(diào)料放入紗布系好成料包,把大蔥和姜片鋪墊到鍋底部,開始放羊肉,放到一半的時候把料包擺在中間,繼續(xù)放羊肉,接著師傅把一碗水均勻灑在鍋中,這碗水都沒有沒過羊肉,我們不禁擔心,一碗水能燉熟30多斤羊肉嗎?大火燒開,小火慢燉了40分鐘左右,師傅打開鍋蓋,我們立刻聞到了羊肉的鮮香味,這時師傅把料包拿出來,才開始放鹽。接下來師傅要簡單炒制一下羊肉,來點醬油增色。一大鍋羊肉出鍋了,只用一碗水燜下去,沒想到不僅燉熟了羊肉,還有湯汁,而這個湯汁就是神池羊肉熬出來的油。羊肉軟爛入味,保留了綿羊本身的醇香,不腥不柴,肉香四溢,讓人食欲大增。

羊雜粉湯
在忻州古城的財神廟巷,羊雜粉湯很受歡迎。這里的羊雜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羊雜里除了普通的羊肚、羊腸,還專門加了羊頭肉。把新鮮做好的土豆粉條倒在羊骨湯鍋里燙一下,慢慢攪開,再稍煮一下,熱氣騰騰的羊雜粉湯就做好了。最特別的就是里面還有羊眼睛,也讓品嘗這碗料足湯鮮的羊雜粉湯,充滿了挑戰(zhàn)性。
秋天就饞這一口,豬蹄、雜碎、大肉片……
忻州古城始建于東漢建安二十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萬里茶道上的歷史文化名城,漫步古城不僅可以賞老式建筑,還可以品嘗到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美食。

鹵豬蹄
在忻州古城,人氣最旺的夜市當屬泰山廟巷。這里有一家豬蹄店異;鸨,聽說這家的鹵豬蹄不但天天排長隊,還每人限購五個,每天都能賣出1000多份。為了能做出軟糯可口的豬蹄,可是沒少費心思。用良姜、豆蔻、香果、白蔻、香砂、甘草等十多種中藥材,配上三年以上的老湯,煮三小時后,為了能讓豬蹄變得軟糯入味,還要再燜上一個小時才行。豬蹄入口即化,回味悠長。

奇村雜碎
在忻州古城的財神廟巷,還有一道美味不能錯過——奇村雜碎,它可是忻州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把豬的大腸、小腸等雜碎用清水沖洗后,用鹽來揉搓浸泡,沖洗干凈后用熱水煮沸,再用冷水緊一下,豬肚等還要用刀刮一刮,去除上面的油脂,全部處理干凈后,要把心、肝、肺、豬肚、大小腸等,在鍋中用秘制料汁燉煮一個多小時。
豬肺、豬脾、豬肚、豬大腸、小腸、豬心陸續(xù)出爐,師傅精心地把這些雜碎切成細絲,將新鮮的雜碎放進煮好的蔥花料湯中,加入老湯、鹽調(diào)味兒,奇村豬雜大功告成!

大肉片湯
將焯過水的五花肉塊下油鍋炸,再用老湯煮,然后把煮熟的五花肉切片后,用秘制料汁腌上半小時。調(diào)制湯底也很有講究,在鍋中加胡麻油,放入蔥、姜末、花椒、八角粉、老抽,加鹽后添水,煮上半小時。與此同時,用雞蛋液調(diào)制的新鮮肉泥已經(jīng)備好,兩位師傅開始往油鍋里面擠肉丸。在清水中加入豬棒骨和秘制料包,加鹽,放入腌好的大肉片和炸好的肉丸,大肉片湯就煮好了。師傅們開始一起揪面片。在料湯里放入煮好的揪面片,撒上香菜,加上大肉片,這么復雜的工序,一碗只賣12元,加雞蛋14元,難怪人們都喜歡來古城吃這老忻州味道。

黑肉燴菜
在忻州,還有這樣的順口溜:熏雞烤鴨鮑魚湯,不如黑肉燴菜香,那這黑肉燴菜到底用的是什么肉呢?又能有多香呢?黑肉其實就是豬的后腿肉,口感不柴不膩,綿軟醇香。將黑肉切片,扁豆切段,豆腐切成薄塊,土豆切小塊,先把黑肉下鍋炒香,加花椒大料粉,放蒜末、蔥花,淋少許陳醋,倒入土豆豆角一起翻炒,加老抽、味精添水燉煮,再鋪上豆腐,在高壓鍋中壓上5分鐘,出鍋后放進煮好的寬粉,醬油提鮮,稍微翻炒幾下,黑肉燴菜就做好啦!

香辣脆牛肉
在忻州,忻府區(qū)是優(yōu)質(zhì)辣椒產(chǎn)地,這里的辣椒色澤紅亮、口味醇香。這道創(chuàng)新融合菜——香辣脆牛肉,還真可以學一學。把買回來的香辣脆碾碎成香辣酥備用,鹵好的牛肉切成丁,用20克蠔油、10克辣鮮露,攪拌均勻,把切好的醬牛肉裹上醬汁,再裹上一層香辣酥,直接就能裝盤了!香辣脆牛肉選用的是忻州本地辣椒,醇香又不是特別辣。牛肉在醬汁的包裹下,吃起來口感很像皮凍。

醋燜牛肉
同樣是牛肉,忻州人卻做出了山西特色,用醋來燜。把煮好的牛肉下鍋,澆上半碗醋,再來一點芡汁收汁,淋少許明油,醋燜牛肉松軟入味,咸酸的味道引得人直流口水!

醋煎帶魚
山西不愧是醋的王國,就連帶魚也是用醋來煎。將處理好的帶魚加上蔥姜、鹽、料酒、花椒、八角和少許干辣椒,用手抓勻,腌20分鐘入味,放入熱油炸到兩面金黃撈出,鍋中放菜油和少許豬油,加蔥姜、花椒、大料煸出香味。用料酒、生抽、蠔油、白糖和水調(diào)制好,放入炸好的帶魚,再加上半碗香醋,倒入水淀粉勾芡,醋煎帶魚咸鮮適口、風味獨特。

七盔八碗
聽說在泰山廟巷,還有忻州本地的七盔八碗,這七盔八碗的名字聽起來很有來頭!
七盔八碗是忻州民間傳統(tǒng)宴席菜,七道涼菜有:醬肘花、自制手工粉、醬香頭肉、涼拌小豆芽、風味手撕雞、花生米、忻州蒸肉,稱為七盔。八碗指八大熱菜,有紅燒丸子、肉湯燉蘿卜,燉白菜、大碗鹽煎肉、金針燉海帶、忻州小酥肉、紅燒豆腐、紅燒肉。這以燉為主的七盔八碗,也是忻州人待客的最高禮遇。那為什么七個涼菜不叫七盤,而叫七盔呢?
金元時期,將士在外打仗,有時候行軍急或者打仗激烈,埋鍋造飯來不及,將士們就取下頭上戴著的鐵盔、銅盔,用來燒水做飯,演變到現(xiàn)在,人們也仿制盔帽做成了形狀底尖上闊的“盔碗”。
特色雜糧小吃數(shù)不勝數(shù),忻州人吃面食到底有多卷?
忻州有中國雜糧之都的美譽,有七大類120多種雜糧。林林總總的面食招牌一直在提醒我們,來到了碳水王國——山西忻州。

蕎面河撈
在古城的秀容北巷,我們看到一位師傅坐在巨大的杠桿上,原來她在做蕎面河撈。把這張巨大的河撈床架在一口大鍋上,等大鍋里的水煮開之后,做面師傅要坐在這個河撈床上,通過一坐、一壓,就把面條壓到開水鍋里。
面湯的湯底是用花椒、大料、醬油、醋等十幾種調(diào)料做成的,10元一碗的蕎面河撈,制作簡單,但是味道絕佳,最多的時候一天賣掉1700碗。

雜糧過橋排
在忻州,雜糧還可以入菜!雜糧過橋排您吃過嗎?剁好的排骨冷水下鍋,加料酒和醋去腥,再來點當?shù)靥赜械募t曲粉上色,在高壓鍋中燜煮十分鐘。先用水把黑玉米粒煮熟,撈出待用,煮好的排骨下油鍋炸一下,蔥、蒜和美人椒煸出香味,放入香辣豆豉醬和煮好的玉米粒,炒出香味后加排骨繼續(xù)翻炒,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雜糧過橋排就可以出鍋了!

玉米牛肉配茭殼
聽說玉米牛肉配茭殼也很好吃,你知道這茭殼是什么嗎?把鹵好的牛肉切成丁,洋蔥粒、美人椒下鍋爆香,加入牛肉丁和煮熟的玉米粒,淋入料酒,放蠔油、醬油大火快炒,玉米牛肉粒瞬間香氣四溢。接下來茭殼登場!原來,茭殼是忻州人用高粱面蒸的空心窩頭。把玉米牛肉粒塞進茭殼,粗糧細作、營養(yǎng)豐富。

砍三刀
在忻州,還有一道名小吃叫砍三刀,這道名字古怪的菜,究竟長什么樣呢?只見師傅把忻州本地的玉米面、黍子面倒入盆中,又加了大約一倍的白面,撒上酵母和泡打粉,加白糖,倒入30度左右的溫水和面,把面和得均勻柔軟。和好的面,蒙上保鮮膜要醒發(fā)半個多小時。雙手抹上色拉油,將醒好的面抓出一塊,在操作臺上碼成長條狀,只見師傅拿起菜刀,每輕輕砍三下就使勁切下一截面,原來砍三刀的名字就是由此而來!
當油溫達到五六十度的時候,把砍三刀下鍋開炸,變成金黃色,就可以撈出裝盤!
油香四溢,綿軟可口的砍三刀,還有個形象的別稱,叫油布袋。
一大波忻州經(jīng)典美食來襲,竟與楊家將、貂蟬有關……
聽說在忻州代縣,有一道特別好吃的代州熬魚,和楊家將有關,我們這就去古城的蘭墻底巷一探究竟。

代州熬魚
原來,當年鎮(zhèn)守代州雁門關的楊家將打了勝仗,就會吃鯉魚慶祝一番,代州熬魚由此而來。將鯉魚改刀后裹上玉米淀粉,油溫達到130度下鍋炸,反復翻面,炸到通體金黃才能出鍋。炸好的鯉魚放進由秘制調(diào)料熬好的湯底,要足足熬制兩個小時才算完成。魚骨酥軟,肉鮮味美,口味極佳。

披紅掛綠
接下來這道披紅掛綠,主料也是鯉魚。首先用刀把鯉魚兩面片一下,腌十分鐘入味。將雞蛋打勻,加入玉米淀粉攪勻,再加入生粉攪勻,接著加入色拉油攪拌成糊。忻州本地的干辣椒切絲,蔥白、鮮姜切絲備用。油燒熱后,將腌好的鯉魚均勻涂上糊,用手拎著在油里面炸,魚定型后反復用油淋炸,炸至金黃撈出。在油鍋中加入花椒、姜蔥絲煸炒,再放入辣椒醬、辣椒絲,繼續(xù)翻炒,炒好后把蔥、姜、辣椒絲覆蓋到炸好的鯉魚上,點綴上香菜和白芝麻,披紅掛綠,著實喜慶!

貂蟬豆腐
聽說在忻州的頓村有一處貂蟬故園,在離貂蟬故園不遠的一家餐廳,有一道貂蟬豆腐非常美味!
鹵水豆腐切丁,花菇切丁,黃瓜去芯后切成小塊,把黃瓜、胡蘿卜、花菇焯一下?lián)瞥,放入主料豆腐丁,汆水后撈出待用。蔥姜蒜入鍋中煸香,加少量水,放鹽和雞精,燒開時主輔料一起倒入,用文火來燒,再用水淀粉勾上薄薄的一層芡,淋上幾滴香油,食材簡單,但美觀大方、青翠欲滴的貂蟬豆腐就出鍋啦!
來到忻州,您可以在這里體會到古樸與現(xiàn)代交融薈萃,迸發(fā)出新的魅力!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