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2月28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致東北局的《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一文。中共中央從全國各地陸續(xù)抽調11萬部隊、2萬黨政干部奔赴東北,建立根據地。
解放東北,成為關系到整個國家前途命運至關重要的一步。
01
為了搶占東北,蔣介石一方面加緊調兵遣將,對先期到達的共產黨軍隊發(fā)起攻擊,另一方面又頻繁給東北的土匪授予番號,頒發(fā)委任狀,將他們發(fā)展成為阻擊共產黨軍隊的重要力量。
1946年春,當時的牡丹江省軍區(qū)司令員李荊璞得知:一伙土匪密謀將于1946年5月中的一天,在牡丹江城區(qū)內發(fā)動武裝暴亂。
然而當時,我方在明,敵方在暗,李荊璞不知道這些土匪有多少兵力,也不知道土匪將會在何時發(fā)動進攻。
1946年5月14日清晨,牡丹江的一所軍政干部學校響起了緊急集合哨。學校宣布,因土匪猖獗,東部的穆棱縣情勢危急。軍干隊全體學員立即出發(fā),前往應援。李荊璞和隊伍一起登上了火車。
此刻,牡丹江大敵當前,暴亂隨時有可能發(fā)生。李荊璞為什么會帶著隊伍離開呢?
5月15日凌晨,300多名匪徒闖入了牡丹江市區(qū),一伙人直沖軍區(qū)司令部而來。但是,令這伙匪徒沒有想到的是,李荊璞此刻正在等待著他們。
原來,李荊璞大張旗鼓地帶領隊伍離開牡丹江,目的是制造兵力空虛的假象,實則他早已回到了軍區(qū)司令部。
一場圍剿土匪的戰(zhàn)役迅速展開,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牡丹江的局勢也隨之安定下來。
02
此時,放眼整個東北,局面依然膠著。為了給解放戰(zhàn)場提供穩(wěn)固的后方基地,剿滅土匪勢在必行。
當時,東北地區(qū)的四大頑匪之一謝文東,被國民黨委任為東北挺進軍第十五集團軍上將總司令,下轄近4000人。
土匪們利用深山密林的地理條件,周旋、頑抗,行蹤詭秘。剿匪部隊展開了一場斗智斗勇的追逐戰(zhàn)。
合江地區(qū)剿匪負責人賀晉年提出:在這種情況下用大部隊追匪,就好比榴彈炮打蚊子。經過不斷總結經驗,人們得出了“小分隊進剿”的作戰(zhàn)方法。
小分隊機動靈活,出擊迅速,戰(zhàn)士們徒步進入密林深處。一旦發(fā)現(xiàn)土匪的蹤跡,就會猛撲快打,前一個部隊追到一定位置,后一部隊接著追,如此反復,直到把土匪追垮。
時間來到了1946年11月,圍剿謝文東的最后一場戰(zhàn)斗打響。
徐肖冰
原東北電影制片廠 攝影師
把謝文東圍住了以后,他還是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接近他還不容易,后來聽說他看到攝影機也對著他,他沒見過這個,以為這是什么新型武器,他就投降了。
03
剿匪斗爭的勝利有力地聲援、配合了東北解放戰(zhàn)場。但是,剿匪工作的步伐仍舊不能停止,一些根深蒂固的頑匪仍在負隅頑抗。
電影《林海雪原》講述了解放軍一支驍勇善戰(zhàn)的小分隊打入匪巢內部、智擒土匪座山雕的故事,它是許多人心中的經典之作。而在歷史上,楊子榮和座山雕都確有其人。真實的剿匪歷史又是怎樣的呢?
1947年2月2日,牡丹江海林縣的密林深處,一支剿匪小分隊正在漫天風雪中艱難前行,他們的任務就是捉拿座山雕。帶頭的人正是牡丹江軍分區(qū)的偵察排長楊子榮。
他和戰(zhàn)友在出發(fā)前,細致地打扮成土匪的模樣。楊子榮判斷,座山雕老謀深算,要剿滅他,就要出奇智、有奇謀。
薩蘇 文史學者
他的戰(zhàn)友董仁堂就回憶,他準備要去抓座山雕的時候,當時換上了全套土匪的服裝,然后來看董仁堂,就是轉兩圈問他,你看我還有哪點不像土匪。
在和座山雕的同伙接上頭之后,楊子榮心知,這些人還對他的身份心存疑慮。因此,過了幾天,當兩名土匪如約來找他時,楊子榮將計就計,先采取了主動,把土匪給綁了起來。
他假意解釋說,懷疑土匪的身份有假,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見了座山雕再說。一路上,他們過了座山雕所設的三道哨卡,每過一道哨卡,就把崗哨也一塊綁了,一同押上山。
到了座山雕的老巢,楊子榮率領幾名戰(zhàn)士沖進棚子,出其不意地生擒了幾名匪徒。經過審問,他們才知道其中一個并不起眼的老頭正是座山雕。
1947年2月13日,《牡丹江日報》以《戰(zhàn)斗模范楊子榮等六人活捉匪首座山雕》為題,對這次行動進行了報道,并稱這次剿匪“以少勝多、創(chuàng)造范例”。
從1945年開始,東北大地的剿匪戰(zhàn)斗持續(xù)了四年之久,肅清土匪武裝十余萬人,困擾東北百年的匪患就此消失在歷史上!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