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古稱云中、平城,中國九大古都之一。一到春節(jié),大同古城里張燈結彩,年味十足。春節(jié)期間的大同古城,會有哪些不容錯過的祈福表演呢?
祈福表演接連不斷,大同過年“含龍量”爆棚
“迎新撞鐘”是辭舊迎新、祈求吉祥平安的傳統(tǒng)習俗。大同的鐘樓位于清遠街,是大同古城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每年大年初一,大同鐘樓有撞鐘108下的傳統(tǒng),108下鐘聲有著一年輪回,天長地久的寓意。
一到春節(jié),大同大街小巷年味十足:抬閣、鑼鼓隊、花車等民俗表演輪番上演。
大同九龍壁與北京故宮九龍壁和北京北海九龍壁,并稱為“中國三大九龍壁”。大同九龍壁上,九條巨龍姿態(tài)各異,蜿蜒盤旋,展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威嚴與氣勢。
舞臺上9條龍翩然游動,或翻轉騰挪,或疾行跳躍。這支舞正是以大同的這座九龍壁為靈感,創(chuàng)作出來的。
這邊舞臺上九龍騰飛,而那邊的舞龍,也是活靈活現(xiàn)。舞龍源自古人對龍的崇拜,每逢喜慶節(jié)日,人們都會舞龍。
《穆桂英逛鹿苑》是原創(chuàng)的方言戲曲小品,講述了穆桂英與弟弟逛鹿苑的故事,他們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講述著北魏街的新面目、新項目、新生活和新希望。
在這里還有《大魏春秋》《千年微笑》《豬八戒背媳婦》等表演,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觀看。
古稱“云中”的大同,年味兒有哪些特色?
在大同,蒸花饃也是過年的習俗,一個一個象征著吉祥如意的花饃,寄托著勤勞質樸的中國人對新一年的美好心愿。
面團搓成長條,壓龍尾,做龍頭,裝龍珠,壓龍鱗,剪龍鰭,剪龍須,做龍爪,插龍耳,最后將龍固定做好的大饅頭上,不到10分鐘,一條黃龍就做好了。
山西人愛吃面。在大同,面食種類有260多種。其中各種“糕”因為與“高”諧音,有興高采烈、高升之意。所以,逢年過節(jié),還有辦各種喜事的時候,大同人喜歡做炸糕。
“大同有兩寶,烏金和黃糕”,其中烏金說的是煤炭。而黃糕,指的就是由黍子去殼磨成的黃米面制作的美食,類似于南方的年糕,因為色澤金黃,所以得名黃糕。
將水和黃米面攪拌均勻后,用雙手將黃面粉搓成顆粒狀。開鍋之后,在打濕的籠布上撒上搓好的黃米面。往籠里撒糕粉要薄要勻,還要掌握火候。
要等快熟的時候蓋上鍋蓋,蒸個三四分鐘就可以全部熟透,這時蒸好的黃米面已經(jīng)成團,提住籠布四個角,手腕一翻,砸進盆里。接下來,搋糕可是蒸糕的亮點,吃過黃糕的人都知道,黃糕好吃難搋!搋”就是用手用力壓揉,剛出籠的糕不僅燙而且黏手,這就要求搋糕的人眼疾手快。
揉好的糕團稱為素糕,當?shù)厝肆晳T直接伴著菜大口不嚼地吃下。而油炸糕一般帶餡兒,要趁著熱趕緊包。土豆、地皮菜、韭菜、胡蘿卜拌成的餡料是最經(jīng)典的油炸糕餡兒,還可以包入豆沙餡兒、髓油餡兒、糖餡兒、蘋果餡兒等等,不同餡兒包成不同形狀。
炸油糕時,油溫一定要高。不一會兒,黃糕就會起泡而且浮出來。剛出鍋的油炸糕,又黃又脆,軟糯油香。
“三十里地的莜面,四十里地的糕”,黃糕不光好吃,還特別耐餓。
糕花是黃糕的另外一種吃法,將揉好的黃米糕團,搟成薄面餅,用刀切好后,拉開,翻一下,捏緊,再把每一根都分開,晾一周左右,等到由內而外涼干,就可以入油鍋,沒幾秒,糕花在油鍋里像花朵一般瞬間綻放,糕花的名字大概也來源于此。
除了素糕,油炸糕、糕花、蜜酥、麻花、糖裹子等等,都是大同過年少不了的年味。
年三十,吃餃子是中國北方地區(qū)的一種習俗,家里無論男女老少齊動手,一起包餃子,是一年中家人團聚最歡樂的時刻。
過年包三色餃子,寓意生活紅紅火火,新年多姿多彩。用火龍果榨汁和成紅色面團、菠菜榨汁和成綠色面團,和白色面團包成麥穗狀的餃子,象征五谷豐登;元寶形狀的餃子,象征財源滾滾。
除了餃子,大同人過年的餐桌上還少不了銅火鍋。
大同的銅器,早在北魏時期就享有盛名,曾有“五臺山上觀佛塔,大同城里買銅器”之說。銅器當中,又屬銅火鍋最受大家喜愛。
傳說在元初,大同銅匠為了抵御嚴寒,適應戰(zhàn)爭和野餐的需要,制作了銅火鍋,稱“火碗”或“暖鍋”。此外,還有傳說稱,代王朱桂喜歡宴請,又因為寒冬長宴上的涼酒冷菜而感到煩惱。后來一位聰明的官員召集工匠,研制出銅火鍋,解決了這一問題。這位官員因此還被加官三級,所以銅火鍋又被稱為“速升鍋”。
在大同,涮火鍋離不開的有自家壓的土豆粉,還有本地特產(chǎn)黃花菜。一鍋之中,“咕嘟咕嘟”,年就來了。
當?shù)厝苏f,真正讀懂大同的年味,還得從一碗大同刀削面說起。大同刀削面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黏,要咬上那么幾口,才能感受到面條的筋道。隨著咀嚼,面條會變得越來越香,不僅僅是因為面香,還有臊子香。
將香葉、花椒、大料、香菜、芹菜、胡蘿卜、蔥姜等18種調料在油中炸出香味,隨后撈出,然后分多次將豬肉丁放入油鍋中,炸45分鐘,再倒入獨家秘醬后,攪拌均勻,炸出香味,豬肉臊子就做好了。
最傳統(tǒng)的大同刀削面,就是在煮好的刀削面中加入幾勺豬肉臊子。就是這樣一碗看似平常的刀削面,卻是不少在外打工的大同人最思念的味道。
除了刀削面,大同的燒賣也是非常有特色。制作燒賣皮至關重要,八九個圓片摞成一摞兒,中間放大量土豆淀粉,然后用燒賣錘搗花兒,至少要搗出24個花褶子,最終做成邊若百花的燒賣皮。
大同燒賣最傳統(tǒng)的是羊肉餡兒,手掌一翻的瞬間,一個大同燒賣就捏好了。蒸熟的燒賣如同百花盛開,口感軟潤。
在大同過年還有一樣不能少,那就是當?shù)芈樘。小米?jīng)過熬煮拉糖之后,就可以做成各種形狀的麻糖,甜而不膩,回味無窮。
大同“八大件”是大同年夜飯的經(jīng)典,也是晉菜的代表,主要有扒肉條、黃燜雞塊、過油肉、糊肘子、扒羊肉、紅燒魚、黃燜丸子、八寶飯。
“八大件”更像是一種融合菜,主要在魯菜基礎上進行融合。大同歷史上是邊關,也是邊貿(mào)城市,這里戰(zhàn)爭以及經(jīng)商等活動將其他地區(qū)的飲食文化帶了過來,菜系在此融合,因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同“八大件”。
“八大件”基本上以扣碗、蒸菜為主,像扒肉條就是其中一道代表菜。在鍋中放入五花肉,加入大料、蔥姜、花椒等調料,煮40分鐘,撈出,切成一指寬的厚片,隨后放入6成熱的油鍋中,炸到顏色呈現(xiàn)棗紅色,撈出放入原來的湯鍋,鍋中倒入生抽,開鍋煮十分鐘后,五花肉的表面起泡后,就可以擺在扣碗里了,吃的時候隨時上鍋蒸。
接下來要做的是紅燒魚。處理好的魚首先改刀,然后放入油鍋定形,炸一分鐘。倒入油,放入豬肥肉丁增香,放入姜片、大蒜、大蔥、八角、花椒、干辣椒、泡椒醬,黃豆醬都煸香,倒入白酒、老陳醋,放入魚,再放入一次大同白酒,倒入清水,沒過魚,隨后放入一個青椒,一個西紅柿和香菜,煮1小時,最后大火收汁。用大同的酒,大同的醋,做的大同的魚,吃起來才是大同的味道,口味醇厚,魚肉鮮美。
【本期完整視頻】https://tv.cctv.com/2024/02/13/VIDEcvYQmYVZGh1u7I6WvuRi240213.shtml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