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去了一趟甘肅,在旅行的時候和當?shù)厝肆奶欤蝗凰麄兏姨崞鹨蛔鞘?慶陽,在他們的口中得知這座城可是常年緊追不舍蘭州,成為甘肅第二大經(jīng)濟體。
這一點倒是讓我有些刮目相看,正因為這種好奇心于是讓我開啟了一場慶陽之行,慶陽雖然聽起來不夠大眾,但這里有機場有高鐵倒也挺方便,而且機場距離市區(qū)很近,打車十幾塊錢就可以到達市區(qū)。
先來看看慶陽這座城,它地處甘肅省東部,與陜西寧夏交界,俗稱“隴東”。這里歷史悠久,是中國“第一塊舊石器”的出土地,也是中醫(yī)鼻祖岐伯的出生地,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在這里與岐伯談醫(yī)論道,成就了華夏第一步醫(yī)學巨典《黃帝內(nèi)經(jīng)》的誕生。
早在唐代這里就開始建置,宣和七年始稱慶陽府,名字沿用至今,如今的慶陽更是憑借著石油、煤炭、天然氣、風光電等資源躋身甘肅經(jīng)濟第二大城市。
不過對于我而言,慶陽最讓我驚喜的就是其境內(nèi)保存下來的古跡和文物,慶陽的古跡不算太出眾但有自己的特色,是看過之后會讓你記住的那種。
路線推薦:
Day1:抵達慶陽--汽車北站乘車前往慶城--慶城博物館--普照寺--周舊邦木坊
Day2:慶陽博物館--北石窟寺
其實如果時間多的話,還可以去肖金塔,石空寺石窟等,這兩個地方推薦自駕。
住宿推薦:麗晶茂或者汽車北站附近
都有哪些亮點:
慶城:距離慶陽市區(qū)車程大概40分鐘,古時候隸屬雍州,慶州等,自唐宋元明清以來一直為州府縣所在地,曾經(jīng)范仲淹還在這里擔任知州。
如今的慶城旅游看點不算太多,但是好在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也有比較不錯的文物,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是周舊邦木坊,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覺得有些簡單,何德何能入選國保。
周舊邦木坊為一座明代的門洞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四柱三門,東西長14米,南北寬4.2米,高12米,坊頂鋪青瓦,是甘肅青海地區(qū)不多的古代牌坊建筑建筑,也是研究明代木牌坊的重要實物,我想這也是為什么能夠入選國保的重要因素。
接著要去逛一逛慶城博物館,博物館面積不大布展也比較一般,但是一批來自穆泰墓的唐代俑特別精致。
這批彩繪俑既有草原游牧民族的陶俑,也有文官形象的陶俑,當然也少不了唐代女性陶俑,尤其是文官俑我想是唐代陶俑中的天花板了吧!
慶陽博物館:雖然慶陽博物館比慶城博物館的規(guī)模更大,但相比之下我個人感覺慶陽博物館的文物要遜色一些,重點可以關注武仕圖畫像磚,二龍戲珠玉鐲,彩繪人面獸身鎮(zhèn)墓獸,“乍冊吾”玉戈等。
北石窟寺:這是我在慶陽旅行最驚喜的一個景點,它是甘肅省第四大石窟,隸屬于敦煌研究院。
北石窟寺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由當時的涇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始建。后歷經(jīng)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增建,如今保存下295個窟龕,2125尊造像。
目前僅開放三個窟, 當然也是看點最大的幾個窟。 首先是165窟,為北石窟寺中最大、營造最早、保存最好的一窟,完整意義上的七佛窟和七佛造像,唯北石窟寺最早、最宏偉、最有代表性,也為后面七佛窟的興建開創(chuàng)了先例。
接著來看222窟,開鑿于盛唐四起,窟內(nèi)一佛二菩薩為典型的"貞觀樣式"。
最后就是240窟,開鑿于北周時期,看資料上寫著佛像背光有伎樂壁畫,西壁繪《維摩詰經(jīng)變》等壁畫,但我仔細看過并沒有發(fā)現(xiàn),可能是保存不好。
不過不少造像經(jīng)歷清代整修和彩妝后,看起來有些違和感。
這座坐落在黃土高原的古城,的確值得你專程來一趟。 (作者: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記錄!)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