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9日,在新中國第39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jié)日的問候和誠摯的祝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為強國建設(shè)、民族復興偉業(y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同時首次提出并深刻闡釋了教育家精神的時代內(nèi)涵,即“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chuàng)新的躬耕態(tài)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中國的教育家始終和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福祉緊密相聯(lián)、同頻共振,在歷史的長河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01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
他先后邀請陳獨秀、胡適、錢玄同、魯迅、李大釗等一批思想進步的青年學者來校任職或任教,讓北大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學術(shù)春風。
在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五年左右的時間里,蔡元培把“愛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愛國”的思想鐫刻進中國教育史,讓北大成為了教育救國的旗幟和榜樣,而蔡元培也成為當時教育家中至誠報國的典范。
02
1935年9月17日,在南開大學的開學典禮上,校長張伯苓向全校師生提出了三個問題:“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激起了全場師生的一致共鳴。
張伯苓的“愛國三問”讓南開學子涌動起自強圖存的希望,也堅定了他們以身報國的決心。
80多年過去了,“愛國三問”依然閃耀著時代的光芒。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天津南開大學考察時強調(diào),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
03
1937年1月30日,延安的一處窯洞前熱鬧非凡。為抗日救國日夜操勞的毛澤東專程派人送來了一封親手書寫的長信,祝賀這個窯洞的主人60壽誕。這位壽星就是毛澤東的老師、“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
在中央蘇區(qū)時期,徐特立擔任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長,長征來到陜北后,他又出任邊區(qū)政府教育廳廳長,創(chuàng)辦了延安自然科學研究院、干部子弟小學班。干部子弟小學班后來發(fā)展成為北京育才學校。
在延安期間,徐特立為革命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1947年,當徐特立迎來70壽辰之際,毛澤東為他題詞,稱贊他是“堅強的老戰(zhàn)士”,而朱德更是把這位愛國教育家稱為“當今一圣人”。
04
1938年4月,一所由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所高校組建的西南聯(lián)合大學成立。
這所位居西南一隅的校園里雖然沒有一棟大樓,但是卻有許多至誠報國的學界大師,這其中就有著名學者聞一多。
聞一多在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任教期間,開設(shè)了近10門課程,他把傳統(tǒng)的文化教育和抗日救亡相結(jié)合,傳播革命、宣揚民主。早年學過戲劇的聞一多,在課堂上用聲情并茂的朗讀,震撼了一顆顆年輕的心。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yè),須人杰!碑敃r,很多學生在這樣的歌聲中從這里走向抗日戰(zhàn)場,成為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
在西南聯(lián)合大學的紀念碑上,鐫刻著832位聯(lián)大從軍學生的名字。
8年間,每100名學生中就有14人為保家衛(wèi)國而投筆從戎。每一個名字都是一位熱血青年,每一個名字都是一顆報國之心。
05
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需要,也為了支持西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交通大學由上海遷往西安。
次年八九月間,小小的一張車票,拉開了交通大學整體遷往西安的序幕。列車上,舉家西遷、兩三代同遷是最常見的場景。
盡管條件艱苦,抵達西安的教授講師們幾乎是一放下行李,就立刻投入緊張的教學工作。
1957年,陳學俊夫婦帶著4個孩子隨校西遷。
在艱苦的條件下,陳學俊創(chuàng)辦了中國的鍋爐專業(yè)、熱能工程學科,開創(chuàng)了多相流熱物理學科,一生為中國工程事業(yè)奮斗到底。
2017年,陳學俊在西安病逝,享年99歲。
06
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不只是西遷的師生,還有遠在海外的學者。
2009年,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從英國劍橋回到了祖國懷抱。
2010 年,吉林大學啟動“名師班主任計劃”,黃大年擔任了第一屆“李四光實驗班”的班主任。在地球物理研究領(lǐng)域培養(yǎng)一批出色的年輕人,讓中國從此在這個行業(yè)挺起自己的脊梁,是黃大年最大的心愿。
這之后的7年時間里,黃大年帶領(lǐng)400多名科學家創(chuàng)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中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了多項技術(shù)空白。其中,航空重力梯度儀的研究,更是僅用5年時間就完成了西方國家20多年走過的路程。
在他的推動下,2016年9月,一個輻射多學科的科研特區(qū)“交叉學部”在吉林大學初步形成。然而,這位被稱為“科研瘋子”的人師,卻因為這極度透支的7年失去了健康的身體。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因病醫(yī)治無效,在長春去世。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diào)要以黃大年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yè)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作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yè)”,一直以來都和國家民族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今天,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情懷已經(jīng)成為新時代中國教育家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新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們秉承教育強國的大我情懷,為無數(shù)求學者照亮了前進的方向,引領(lǐng)他們樹立愛國之志,走進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時代洪流。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