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0月的一天,一位瘦削的青年跟隨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黃警頑,來到蠶絲商人黃震之的上海寓所,見到了著名畫家徐悲鴻。
青年人名叫蔣兆和。打過招呼后,蔣兆和便對徐悲鴻說自己是美術愛好者,并從畫夾子里拿出習作,希望得到徐悲鴻的指點。
蔣代明
蔣兆和兒子
從我父親的一生來看,結識徐悲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jié)點。他跟我也說了好幾次,如果沒有徐悲鴻,就沒有蔣兆和。
徐悲鴻多次與蔣兆和闡述“寫實繪畫”與“現實主義”的關系,強調畫家要到民眾中去“為人生而藝術”。徐悲鴻的話讓出身寒微的蔣兆和更加關注勞苦大眾。
1935年9月,蔣兆和來到古城北平,以開畫室為生。
徐悲鴻擔心蔣兆和孤身一人闖北平有麻煩,就給在北平的朋友齊白石寫了一封信,請他多多關照。
不久之后,蔣兆和辦了一個師生畫展。然而,蔣兆和發(fā)現,他的畫在北平遠不如在上海、南京時那樣被人理解。怎么畫才能讓平民動容?學來的人體素描怎樣才能入鄉(xiāng)隨俗呢?蔣兆和帶著問題去找齊白石討教。
齊白石什么話也沒說,只用筆指著自己畫出的魚、蝦、蚪、蟹。
經過一番深思,蔣兆和悟出如果用傳統(tǒng)的水墨表現現代人物,或許就能像齊白石那樣以形寫神,達到以神表意的境界。
隨后,蔣兆和來到重慶,用水墨成規(guī)模地為平民造像,創(chuàng)作了《街頭男孩》《朱門酒肉臭》等畫作。
回到北平后,在朋友們的幫助下,蔣兆和舉辦了個人畫展。在畫展展出的一個多星期里,觀眾就有千人之多。北平當時不少行家對蔣兆和開始刮目相看。
正當蔣兆和事業(yè)一步步走向高潮時,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
蔣兆和被困在淪陷區(qū)北平,他選擇用手中的畫筆,與前方將士們共赴國難。
蔣兆和日以繼夜地開始了一系列抗戰(zhàn)題材的創(chuàng)作,畫出《男兒當自強》《無題(囚徒)》《你我光明有一天》《甘露何時降,小子賣苦茶》《轟炸以后》等作品。蔣兆和借這些作品,抒發(fā)淪陷區(qū)人民盼望勝利、向往光明的心情。
被奴役的苦難畫不完,蔣兆和時刻在思索著如何畫出一幅集中表現淪陷區(qū)人民遭受日軍燒殺擄掠的歷史畫長卷,由此產生了創(chuàng)作長卷《流民圖》的強烈愿望。
為了安全起見,蔣兆和在畫《流民圖》的過程中,把全部構圖分成一節(jié)節(jié)地畫,畫完一部分就收好一部分,以免提前暴露意圖。
蔣兆和不顧日偽當局的監(jiān)視,四處奔走,在難民、工人、農民、知識階層當中尋覓形象,一個一個地請進畫室……他將胸中壓抑著的屈辱化作疾如風雨的行筆,水墨淋漓,氣韻浩大,渾然天成!
從1940年開始集中構思,到1942年完成《流民圖》草圖,再到隨后開始創(chuàng)作,1943年10月的一天,蔣兆和歷時3年終于創(chuàng)作完成了這幅鴻篇巨制。經過裝裱,這幅高2米,長27米,有百人之眾的巨作《流民圖》終于誕生了!
這是一幅在淪陷區(qū)誕生的巨作,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絕無僅有。
經過一番努力和準備,1943年10月29日,蔣兆和在北京太廟免費公展《流民圖》,聞訊而來的觀眾震驚了!
蔣代明
蔣兆和兒子
日本憲兵隊是外圍包圍,中國的偽警察是拿著槍進來驅趕參觀的人。偽警察撤退的時候,在隊伍里有一個小年輕,突然轉回來給他鞠了一躬,敬了一個禮。我父親說就連這樣的人都知道愛國。
蕭瓊
蔣兆和妻子
我一看那畫,就使我震動極了。它不像一般的中國畫。這個畫一下子就把你吸引進去了,當時我就覺得自己好像也是畫中人一樣。
婚后不久,夫妻倆受朋友邀請,帶《流民圖》去上海參加為貧困學生和難民舉辦的義賣展覽。
1944年8月4日至10日,《流民圖》義展在位于上海法租界成都路470號的中國畫苑里開幕。后來,應上海民眾的請求又延展了3天,反響熱烈。展出后,日軍開始干涉,借故借走,《流民圖》從此下落不明。
蔣兆和用他的畫筆執(zhí)著地為普通民眾呼吁吶喊。他堅持為民寫真,讓中國的民眾和正在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以特寫的形式躍然在中國畫紙上,更深深地烙進了國家的記憶中。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