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 114年前的今天 1911年5月3日 林覺民英勇就義 年僅24歲 他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犧牲前寫給妻子的《與妻書》 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情書” 感動了無數(shù)人 今天 讓我們走近林覺民 重讀《與妻書》 圖:林覺民 1887年 林覺民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 青年時 他接受民主革命思想 推崇自由平等學說 后來 林覺民與能詩善文的才女陳意映結婚 婚后一年 兩人育有一子 圖:林覺民妻子陳意映 1907年 林覺民前往日本留學 不久后便加入中國同盟會 他曾在演講中對國人呼吁: “中國危在旦夕, 大丈夫應仗劍而起。” 還寫下《論立憲與教育之關系》 《論今日人心宜重古道》等 一篇篇檄文如匕首 在他的筆下鋒利出鞘 圖:林覺民(右二)全家福 那時的中國 清政府除了要向西方國家支付巨額賠款 還要維護自己在國內的統(tǒng)治 百姓被瘋狂掠奪和搜刮 早已無法生存 1910年11月 孫中山在馬來亞檳榔嶼 召集黃興等同盟會骨干 舉行會議 決定從革命黨人中 挑選幾百名敢死隊隊員舉行起義 地點設在廣州
圖:孫中山
1911年4月的一個深夜
幾聲低沉的敲門聲
驚醒了睡夢中的林孝穎
他趕忙開門
一位身穿制服的青年
出現(xiàn)在他面前
這正是四年前
赴日留學的愛子林覺民
林覺民說這次回來是因為學校放假
而父親林孝穎卻將信將疑
因為那些天
林覺民天不亮就離開家
直到深夜才回家
原來
林覺民這次回來是要參加“選鋒隊”
也就是敢死隊
要參加黃花崗起義
1911年4月9日
林覺民帶領二十幾名“選鋒隊”隊員
從福州馬尾登船前往香港
4月24日深夜
林覺民獨自坐在書桌前
對國家存亡的憂愁
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
沖擊著他的心
第二天就要進廣州了
林覺民拿起筆
把最后想對妻子說的話
寫進信中
4月25日
林覺民帶領“選鋒隊”潛入廣州城
然而
起義軍里出了奸細
起義的所有細節(jié)
都被兩廣總督張鳴岐掌握了
這時
很多人提議取消起義
而林覺民說道:
“此舉若敗,死者必多,
定能感動同胞。
吾輩死,而同胞尚不醒者,
吾決不信也。
使吾同胞,一旦盡奮而起,
克復神州,重興祖國,
則吾輩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寧有憾哉!寧有憾哉!”
林覺民視死如歸的態(tài)度
讓黃興堅定了起義的決心
1911年4月27日
黃花崗起義打響
戰(zhàn)斗過程中
林覺民腰部中彈
血如泉涌
但他強忍傷痛繼續(xù)戰(zhàn)斗
直至力盡被俘
經過一夜激戰(zhàn)
因寡不敵眾
起義宣告失敗
1911年5月3日
林覺民和七十幾名被捕的起義軍
在廣州天字碼頭從容就義
林覺民犧牲時年僅24歲
5個月后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爆發(fā)
10月12日
武漢三鎮(zhèn)光復
短短幾個月時間
大清王朝土崩瓦解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徹底結束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