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生反映
之前在網(wǎng)上買過幾件“LV”的衣服
穿了快一年
最近的一個發(fā)現(xiàn)讓他感到意外
楊先生住在杭州濱江
他說平時買衣服開銷比較大
這四件“LV”衣服
是去年8月從網(wǎng)絡直播間買的
花了24000元左右
楊先生:穿到今年5月份,夏季了把衣服收拾出來,因為“得物”經常送我免費鑒別,我就去拍照上傳鑒別,結果說是假的。開始我不信,后來我花錢又去“得物”上鑒別,又說假的。第三方機構畢竟,我又郵寄到其它地方鑒別,檢出來說假的,不符合正品。
記者:之前沒有發(fā)現(xiàn)啊?
楊先生:沒,自己經常買,但我摸上去,包括這個水洗標,我是自己看了下,但是鑒定人員,是拿放大鏡去鑒別出來的。我也不是專業(yè)的,我就以為是真的了,也是今年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
采訪時
四件衣服的領口處
都掛了中國中檢奢侈品鑒定中心的鑒定牌
掃碼后看到的鑒定結論是
“不符合品牌方已售商品的外觀細節(jié)特征”
楊先生提供了訂單記錄
這件棕色的衛(wèi)衣是從“歷峰名品服飾”買的
剩下三件是從“泊岸奢潮”網(wǎng)店買的
楊先生:就是可能數(shù)據(jù)彈出來“歷峰”,也是他的店鋪,我看見另外一個款,我就也買了。給你看聊天記錄,我問了客服,說這兩家“泊岸奢潮”和“歷峰”是不是都你們的,客服回答說是的。
楊先生提供了聊天記錄
他發(fā)了一張截圖
問“歷峰名品”的客服
“這兩個店鋪都是您家的吧”
對方回復“是的”
記者注意到
兩家店鋪上傳到平臺的營業(yè)執(zhí)照
企業(yè)名稱不一樣
法定代表人都姓黃
但名字不同
采訪時點擊“泊岸奢潮”的店鋪鏈接
跳轉的是一個英文店名
沒有商品在售
頁面底部提示“本店鋪即將停止營業(yè)”
給客服發(fā)消息顯示已讀
但沒有回復
“歷峰名品”的客服之前回復楊先生
衣服在發(fā)出時經過鑒定機構的鑒定
有防盜扣和鑒定牌
“無法判斷您現(xiàn)在鑒定的衣服
是我們給您發(fā)出的衣服”
楊先生表示衣服的防盜扣已經拆掉
現(xiàn)在找不到了
之前跟“歷峰名品”的工作人員聯(lián)系
對方讓他把衣服寄回去再次鑒定
楊先生:也不說真,也不說假,他就說拿過去,看是不是他的貨,是他的貨他就退貨退款。
記者:有技術方法可以看是不是他們的衣服?
楊先生:對。
楊先生提供的錄音:不管兩件三件四件,您可以后臺去拉的。您對真假存疑,你也不用寄到我這里來,你直接寄到上海中恒信,就是國字頭的那個鑒定機構。如果中恒信鑒定衣服沒問題的,那我們給你退全款,你看這樣可不可以?如果鑒定起來這個衣服不是我這里發(fā)出的,跟我原來板式不一樣的,那我們該打官司打官司,該怎么樣怎么樣。
楊先生:但是我又怕他調包,所以我郵寄到上海中檢,掛了個牌,那你再去質檢,你調不了包,他就不樂意了。我就說你退貨退款,把鑒定費還我,我也不是什么職業(yè)打假的,我也不是“白拿”,要你這個衣服穿一年,是假的,我也沒有必要這樣折騰。
楊先生說
鑒定費花了1600多元
采訪時
他給那位“歷峰名品”的工作人員打電話
沒有接通
記者發(fā)去短信表明采訪意愿
對方發(fā)來文字回復說
客人去年8月購買衣服
今年6月提出異議
已過售后期限
客戶單方面要求假一賠四
因為客戶已提交訴訟
“不做回應 且不接受媒體采訪”
記者進一步詢問
楊先生想把“泊岸奢潮”店鋪的衣服
掛上防盜扣寄回鑒定
這樣是否可行?
發(fā)稿前工作人員沒有回復
記者通過楊先生的賬號
給“泊岸奢潮”的客服留下聯(lián)系方式
也沒有收到回復
平臺客服:我看專員還在處理當中,我去幫您加急催促一下。
楊先生后來反饋
在“泊岸奢潮”店鋪買的一件衣服
已打開售后通道
可以直接退貨退款
其它三件衣服怎么處理還沒明確方案
他考慮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