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楊斯琪,考上北京大學;妹妹楊斯儀,考入清華大學。T恤、運動褲加球鞋,扎著高馬尾,姐妹倆戴同款眼鏡和手表,幾乎一模一樣的長相,配上一模一樣的裝扮,令人有點“傻傻分不清”。

姐妹倆捧著錄取通知書重回校園
7月31日,在石門縣第一中學的校園里,記者見到了這對還差3個月滿18歲的雙胞胎姐妹花。消息傳出,她們的老家石門縣蒙泉鎮(zhèn)將軍山村沸騰了,鎮(zhèn)村兩級前幾天專門為姐妹倆辦了場表彰會,正在重建的楊家老屋也掛上了大紅花。
“我的陪讀生涯完美結束!”7月24日,媽媽徐俊在朋友圈更新消息。這天,是兩個女兒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日子。
一家四口的幸福合照
此前的7年多,日復一日,數年如一,她頂風冒雨奔波在學校與家之間。做飯、送飯、陪伴,對于她來說,獨自陪讀孩子的7年多,是一場艱辛又愉悅的長跑。“孩子聽話,圓了我的大學夢!”作為家中的“財政部長”,父親楊生文前幾日才從廣州趕回。“我2歲時父親不在了,是母親獨自把我拉扯大。”因為家貧,初中畢業(yè)后,楊生文默默收起高中錄取通知書,南下打工。16歲走上工廠流水線的他,在廣州遇到了初中沒畢業(yè)就出來打工的徐俊。兩人都是“80后”,“因為讀書少,打工也只能干流水線,吃夠了沒文化的苦!楊生文當然不認命,勤奮好學的他沒幾年就成了技術工,“工資和普工比翻了個倍”。可平靜生活因母親的一場重病打破。手術、化療,為了賺足醫(yī)療費,楊生文不敢請假,節(jié)假日也不休息,因為一家的生計都在他身上。徐俊被他的上進心和孝心打動,2002年,他們回老家結婚,“收的人情錢全部用來還債,還差一截!婚后不久,徐俊懷孕,全家人的生計又落到楊生文一人身上。2004年,雙胞胎姐妹出生,輾轉到山東務工的楊生文也沒有回家。家中一下添了兩口,高興之余,生活的擔子更重了。家境不好,但在教育子女上,夫妻倆觀念一致,不讓孩子當留守兒童。徐俊在老家一手把孩子帶到3歲,可以上幼兒園了,又舉家搬到廣州。租房安家,一住就是8年!皫迴赍X兩不誤!狈蚱迋z勤奮肯干,自己當起了小老板,日子越過越好。上小學時,姐妹倆成績都是數一數二,“小學階段每天都守著她們做作業(yè),不能抄,不完成也不能玩! 徐俊回憶。孩子上5年級時,夫妻倆考慮到異地高考戶籍問題和老家的基礎教育有優(yōu)勢,便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徐俊帶著女兒回石門就讀;貋砗,姐妹倆沒有不適應,仍然是妥妥的“學霸”。幾乎所有教過姐妹倆的老師都感慨“是兩棵讀書的好苗子”。“農家娃娃最好的出路就是讀書!毙炜拇吮阋恍囊灰馀惆。她坦言自己是“嚴媽”一枚,對女兒們的學習、生活全面管理,要求都不低。由于長期不在女兒們身邊,楊生文總是在幕后當“軍師”。他則認為:“女孩兒也別光知道學習,還要學會愛乖,會玩!朝夕相處,又管得嚴,母女間難免有摩擦,女兒們有時覺得委屈,會找爸爸“告狀”!拔遗滤齻儾婚_心,又怕耽誤她們。壓力大時也會偷偷哭!”徐俊說。這些年,徐俊常常作為優(yōu)秀學生家長被邀請傳授育兒經驗,她每次總要求助楊生文,隨后的畫面通常是:爸爸寫稿,姐妹倆改稿,媽媽念稿。采訪中,在記者的“啟發(fā)”下,姐妹倆來了個小小“吐槽”,直言:“媽媽好嚴厲,我們從小就有點怕她!”聽女兒這么說,徐俊有點失落:“她們是喜歡爸爸些!”聽到這話,姐妹倆笑起來,一左一右依在媽媽的肩頭。楊生文見狀,趕緊起身給老婆鞠了一躬:“謝謝老婆,老婆辛苦了!”
在石門縣第一中學的校園里,姐妹倆朝夕相伴的身影,是一道特殊的風景線。從懂事開始,兩人幾乎沒有矛盾,從口味到審美都驚人的一致。巧合的是,初中和高中學校實行電腦編班,姐妹倆6年偏偏都分在不同的班級。于是,她們常年在各自班里名列前茅,全校排名不相上下,高三模考成績基本穩(wěn)定在年級前10名。連偶爾出現(xiàn)考試失誤,姐妹倆都神同步。高二面臨選科,姐妹倆同時選擇了物理類,自選科目也最終鎖定生物和地理!巴粋組合,方便交流。”姐姐說著,妹妹點頭認可。從小到大,姐妹倆最愛的游戲,就是一起探索一道題的N種解法,互相分享掌握到的解題決竅,一起討論較量有滋有味。高中階段的寒暑假,她們沒有上過補習班,全靠一起查漏補缺,遇到難題互幫互學。談及學習心得、考試建議和興趣愛好,楊斯琪說, 學習要有計劃,一周、一天要掌握哪些內容,分類安排好。楊斯儀說,心態(tài)要好,要重視錯題集,遇到問題及時分析調整。關于學習時間,姐妹倆有自己的節(jié)奏:不打疲勞戰(zhàn),保證課堂上精神飽滿,思維全程跟著老師走。每天5:40起床,晚上11:30必須就寢。對于姐妹倆來說,這是她們高中三年的標準作息。哪怕高三沖刺階段,媽媽也會準時來提醒:“睡覺,休息!”“她倆好象沒有特別感興趣的東西,最感興趣的就是學習!睏钌恼f起“幸福的煩惱”。姐妹倆對視一笑:“我們很喜歡羽毛球和乒乓球,一有時間就對打!高考最后一堂下考,姐妹倆第一時間拉著媽媽去買手機,徐俊笑稱“連第二天都等不了!痹瓉, 姐妹倆此前一直沒有手機,看電視也是初中階段的事了。這起初是媽媽的刻意管控,后來變成兩人的自動選擇。“之前也有想玩手機的時候,有覺得委屈的時候,心想我們成績都這么好了,不應該獎勵一下嗎?后來,學業(yè)越來越緊張,自己也不想分心了。”暑假期間,姐妹倆沒閑著,上午學游泳,下午學編程!傲晳T了每天的生活要安排得充實一點,不然覺得不踏實!”姐妹倆說,“高中3年沒有出過門,這次準備先去廣州陪奶奶,然后一起去北京上學!關于未來,學醫(yī)學的姐姐楊斯琪對北大校園充滿期待,想結識更多更優(yōu)秀的朋友,即將前往清華學建筑的妹妹楊斯儀則想著,要多參加社團活動,豐富自已的生活。當然,她們最開心的,是能夠在同一座城市上大學,還是可以彼此鼓勵,相伴前行。
一個家庭,一所學校,能把孩子培養(yǎng)好,都是有跡可循的。“姐妹倆有著優(yōu)秀學生意志堅定、勤奮刻苦等共同特點,更有沉穩(wěn)心靜、志向遠大、志行合一的獨有品質!笔T縣第一中學分管本屆高三的副校長唐匯元說起這對姐妹花,贊不絕口。
姐妹倆在校園里
在唐匯元看來,這是家校共育結出的碩果。“無論是在校,還是在家,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或是思想波動,學校和家庭都能第一時間溝通,多方形成共識,并推動解決方案不打折扣的落實,通過家校共育,最終達到1+1>2的放大效應!”妹妹楊斯儀的班主任覃美見是個經驗豐富的老師,以其輕松幽默的教學風格,深得學生喜愛。作為斯儀的英語老師,對斯儀考出的英語140分毫不意外,“本來還可以再高點!”他說,平時會注意到姐妹倆總是一起上學放學,偶爾有幾次,看到妹妹單獨來上課,還生怕她們發(fā)生矛盾了。他笑稱,姐妹倆站一塊時,還能從表情的細微差別中認出來,但只要分開就會認錯。所以,單獨碰到姐妹花時,他也不敢隨便打招呼。“我們有安排家訪,平時也會保持聯(lián)系,家長與學校、老師的配合十分到位,溝通也十分及時!痹谒磥,寬嚴有度的家庭教育、張馳有度的家校共育,是讓1+1發(fā)揮出大于2的秘決。對這對姐妹花,學校也是頗費苦心,從頭至尾都是關愛有加。填報志愿時,望著兩本厚厚的志愿指導書籍,用楊生文的話說是“傻眼了!”最終,是學校的老師們結合兩人考出的分數,反復考量,綜合平衡,給出了一個最合適的決策。最終,這對姐妹花雙雙被理想的學校錄取, 成就了這一段佳話。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