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望城區(qū)九峰山
山脊的電線上有只小鳥
什么鳥?
遠遠的,看不清楚
舉起望遠鏡
不由心中狂喜
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黑冠鵑隼
一種中型猛禽
圖/文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京明
沿著若隱若現(xiàn)的崎嶇小路跋涉,鳥鳴嚶嚶外,便有了空谷足音,踏破山林的寂靜。
次日,戴上柴刀和工兵鏟,和友人在山坡上開掘出一條小路。攀援到和樹差不多的高度,終于從樹葉的縫隙中看到了鳥窩,黑冠鵑隼仍在銜來細樹枝建設新家。我們在坡上開挖出兩塊小平地,作為拍攝的機位。忙活了大半天,還沒開拍,就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如牛。
兩個機位相距30米,一個拍鳥窩,遮擋得厲害,有時神風吹拂,瞬間能看到比較完整的鳥窩。一個可拍電線版的黑冠鵑隼,一覽無余。
此后,隔三差五我們就往這里跑。有時早晨4點多起床,天亮時趕到,天黑再回家。顧不上太陽曬、蚊子叮、螞蟻咬。
褐冠鵑隼夫婦輪流在窩中孵蛋。終于有一天,窩中大鳥不見了,三只毛茸茸的白色小腦袋從窩里冒出來。
但后來,我們悲慘地發(fā)現(xiàn),怎么只剩下兩只幼鳥了?在我們的機位前,曾有一條大蛇出沒,難道是它趁鳥爸鳥媽不在,偷偷地叼走了一只?
又或者小鳥體弱,營養(yǎng)不良餓死了?可能是捕食艱難,黑冠鵑隼喂雛并不頻繁,一天回巢4、5次。
小鳥一天天長大,翅膀上多了兩道黑色,頭上也長出了稀稀疏疏的黑冠,食量也越來越大,翹首以待親鳥帶回食物。
小鳥乞食的表情和眼神,就是親鳥冒著酷暑去尋食的動力。親鳥更頻繁地帶回食物,終于捕來一條蜥蜴,讓幼鳥飽食了一餐。吃飽喝足了,幼鳥不停地扇動翅膀,在巢中練習飛翔。
日復一日,幼鳥長成了亞成鳥,個頭快趕上父母了,霸氣初顯、威風凜凜。
它們勇敢地從巢中邁出步伐,沿著樹枝前行,出巢了!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