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昌翰林糕是福建省漳浦縣非常出名的糕點美食,它有著100多年的歷史。每當逢年大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它來招待客人,一是表示對客人的敬重,二是吃著香甜的糕點,寓意日子甜甜美美。也許您會問,翰林不是古時候的官名嗎?為什么會和糕點扯上關(guān)系呢?今天小新就帶大家一起走近這道古老的美食,揭開謎底。
他叫陳龍坤,是廣昌記翰林糕的第四代傳承人,這把梨木模具已經(jīng)在他手上擺弄了四十多年。家里兄弟五個,就他一人接手了祖輩傳下的翰林糕。
據(jù)陳師傅介紹,他們家族從1890年就開始做翰林糕,翰林糕的制作工藝已長達100多年之久。對這美味特產(chǎn),漳浦縣志也有記載。
那么,翰林糕到底有怎樣的由來呢?
相傳清康熙年間,漳浦縣舊鎮(zhèn)鎮(zhèn)一位叫張先躋的翰林,他待人熱情,常常用自家做的綠豆糕款待客人。有一回綠豆糕進貢到皇宮里,皇太后品嘗后胃口大開,贊嘆不已,特別賜名翰林糕。為了守護祖?zhèn)骷妓,老陳家的翰林糕道道工序都非常細致?/p>
廣昌記翰林糕第四代傳人 陳龍坤:
這個壓越緊越好拿,如果沒壓緊,稍微碰一下就破了。都要控制力道,控制到剛剛好。普通人就不會弄了 那要練習很久。
綠豆,是制作翰林糕的最主要原料。陳師傅篩選對比了很多地方的綠豆之后,選定了本地綠豆。之所以是黃色的,那是去了皮的緣故,而且這些綠豆還必須是陳年的、舊的。
陳師傅說,清洗綠豆是第一道工序。不過這道看似簡單的工序,里面卻是相當講究。脫皮的綠豆要清洗三四十遍以上,直到清水注入綠豆時水仍是清澈的,這才算清洗完成。
清洗干凈的綠豆要晾一晾,然后才放進蒸籠里蒸。過去蒸熟的綠豆是放在太陽底下晾曬的,現(xiàn)在直接放在烘干機中,省時間又衛(wèi)生。
廣昌記翰林糕第四代傳人 陳龍坤:
蒸的話水開在一個多小時,一定要這樣,蒸太久也不行,會發(fā)紅什么的,口味就會變。
至于出籠后的綠豆粉是如何與糖完美結(jié)合的,這其中的奧秘陳師傅不肯透露,因為按祖先的規(guī)矩這手藝不能傳給外人。
翰林糕的整個制作過程細致而且講究,為了提高效率,2011年,陳龍坤訂制了一臺設(shè)備,取代了人工印制翰林糕的工序。
由于沒有加入任何添加劑,冷加工的翰林糕保質(zhì)期并不長。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