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區(qū)鳳橋新篁一帶,以前農(nóng)戶都喜歡用黃豆打漿過瀝,制成一種豆制品,叫烹漿飯糍。用烹漿飯糍做原料,再加上其他食材,可以做成各種葷素菜肴。今天的嘉興滋味,我們就來說說烹漿飯糍。
烹漿飯糍又叫豆?jié){飯糍,原料很簡單,只需要水,黃豆和菜油。
先是挑選優(yōu)質(zhì)黃豆,浸泡24小時。黃豆和水的比例是1比2左右。然后磨成豆?jié){。漿汁里放上一調(diào)羹菜籽油。
接著啟灶生火。灶上一口大鐵鍋,鐵鍋燒熱刷菜籽油,防止豆?jié){粘鍋。然后放進豆?jié){。兩人一擋,做飯糍的人,在鍋里舀上豆?jié){,刷到鍋四周的八成面積,然后不停轉(zhuǎn)動鐵鍋,讓豆?jié){凝結(jié),燒火的人聽指揮,控制火侯。
等到鍋里面的豆?jié){均勻凝結(jié),完全形成飯糍,一張烹漿飯糍就做成了。
做烹漿飯糍的灶,和普通農(nóng)戶家里燒飯的灶也不一樣。
豆?jié){飯糍傳承人 馬月冬:灶的話是45度傾斜的,火力集中在一個點上,做的時候這個鍋是轉(zhuǎn)動的,你燒火的話,就是集中在這個點上面。
刷菜籽油可以防止粘鍋,做飯糍的人,要掌控好火候。
鳳橋鎮(zhèn)陳良村黨委委員 金琪:那個是潤滑鍋的,這個時候火不能太燙,然后等第二遍把漿 放在鍋里攤勻的時候,那時候就需要火旺一點,等到快干了,這個火又要降下來,不然的話,稍微一燙,這么薄的一片,一燙就容易焦掉的。
起鍋的時候,也有技巧。
豆?jié){飯糍傳承人 馬月冬:你起鍋的邊上,必須用漿抹布涂濕一點,然后再這樣一劃,然后就起鍋了,比較好的。
烹漿飯糍在鳳橋新篁一帶歷史悠久,據(jù)《嘉興市地名志》記載,新篁農(nóng)民自古就有制作烹漿飯糍的傳統(tǒng)。尤其是金家浜小組,幾乎家家戶戶都做。不過烹漿飯糍的來歷史書上并沒有記載,當?shù)赜械闹皇莻髡f。
鳳橋鎮(zhèn)陳良村黨委委員 金琪:相傳以前金家浜有一個人在太平寺做和尚,他們是吃素的,因為豆制品也是素食品,然后就研制出這么一個烹漿飯糍。
制作烹漿飯糍有季節(jié)性。一般冬春季節(jié)比較多,這段時間新黃豆上市。烹漿飯糍難以保存,最好當天做當天吃。
豆?jié){飯糍傳承人 馬月冬:因為豆?jié){飯糍因為是零添加的,就是一個黃豆和菜籽油,又是一塊皮,可能放到第二天又有味道了。
做出來的烹漿飯糍,既可以作為單獨的食材,也可以作為各種包圓的輔料。
鳳橋鎮(zhèn)陳良村黨委委員 金琪:以前我們家里經(jīng)常吃的烹漿飯糍蒸咸菜,燒紅燒肉,這種都是比較好的。
豆?jié){飯糍傳承人 馬月冬:比如說我們里面放豆沙甜的,那么直接放油里炸一下,就可以了,口感是脆的香的。還可以做成菜,做菜的話,先油里過一下,然后口感是糯的。做湯的話也是非常好吃的,不會爛的,久煮不爛的。
一斤黃豆可以做五到七兩烹漿飯糍,而一斤烹漿飯糍,有13張到18張,賣三十塊錢左右,利潤不高,費工費時,所以金家浜現(xiàn)在也沒多少人做了。今年二月,烹漿飯糍被列入嘉興市第六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南湖區(qū)大橋鎮(zhèn)農(nóng)建村俞家頭的馬月冬,也成為傳承人。老技藝要傳承,當然更要發(fā)展。
豆?jié){飯糍傳承人 馬月冬:以前的豆?jié){飯糍就是原色的,后來我們添加了一些就是說果蔬粉,讓它變成多種顏色的,看起來更漂亮。
來源:嘉興小新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