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酵母香,里面夾雜著各種餡料的香氣,滿滿都是年味的,是泰州的“年蒸”。
老泰州人過年時都要吃包子,圖的是個吉利。進入臘月,各家各戶就忙活起來,每一只包子都帶著傳統(tǒng)手工的溫度。
馬龍飛說泰州人的包子餡心多變,突出主料,注重本味。最為特別的當屬這個秧草包。
秧草,原產(chǎn)印度,張騫出使西域后,將苜蓿種子帶到長安,在我國有2100多年的栽培歷史,現(xiàn)在,泰州附近的長江邊上家家戶戶都種秧草,于是秧草包就應運而生了。
洗沙包,雖然主料是赤小豆,但是卻和北方的紅豆包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這包子餡的細沙做起來相當講究和復雜,是把煮爛的赤小豆打碎用紗布過濾,拌上豬油一起熬制,再加入砂糖、桂花。
在泰州,最負盛名的當屬蟹黃包啦。蟹油和蟹肉根據(jù)不同的配比熬好以后,每個蟹黃包的價格也從20元到60元每個不等。
面點師傅手上的活兒幾乎沒停過,里里外外忙個不停,揉面、拌餡,包入餡料,捏制成型,上籠蒸七八分鐘分鐘左右,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包子就出鍋了,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