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老板那樣思考,像老板那樣追求,像老板那樣執(zhí)著,像老板那樣奉獻,像老板那樣行動,你盡管現(xiàn)在不是老板,但你已具備了老板的素質和能力,只要你想,你總有一天會成為名副其實的成功的老板。
【案例】一位臺灣老板的自述
我是一位公司的負責人,員工都叫我老板,因為我用自己在畢生在行銷行業(yè)積攢的錢創(chuàng)辦了這家公司。我經(jīng)常要陪客戶應酬,推銷我的產(chǎn)品及服務,每個月要張羅員工薪資,遇到員工身體有病痛或是心情不佳,我還得小心伺候,免得他一時之間突然離職。這一陣子實在是很不景氣,客戶的預算大幅縮水。然后一下子是下大雨,一下子淹水,搞得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在我的立場來說(我要特別強調這是我作為老板的立場),每放一天假我就損失多少錢,每泡掉一臺計算機我就損失多少錢,錢、錢、錢、錢、錢,通通都要錢,我常在想說萬一不幸有一天我垮臺了,有多少員工會替這家公司或這個事業(yè)來著想?
當景氣還不錯的時候,我得用很多花招來吸引這些所謂的人才,其中股票選擇權是我最反感的一件事情,我常想為什么我用我多年來辛苦存下來的錢創(chuàng)辦一個事業(yè),而這些員工卻要輕易跟我分享我辛苦的成果?當景氣變差的時候,就像是現(xiàn)在,有多少員工會念在當初曾經(jīng)一起奮斗的情誼呢?不會,因為我永遠叫老板,你永遠叫員工,這是千古以來無法保持和諧的關系。
用比較感性的角度來看,與員工們朝夕相處共同奮斗,所以日久生情算,大家一份股份,這倒也無可厚非,但是剛面試就急著問說這家公司福利政策如何?薪資待遇如何?這些人,通常我都會請他們自己創(chuàng)業(yè)比較好,因為這些問題永遠沒有辦法找到平衡點。
我們一輩子活在世上,無非就是要想盡辦法來創(chuàng)造出被人家利用的價值。如果我每天只被老板利用一個小時,但是老板沒有我這一個小時的幫忙,他就會賺不到錢,而且又找不到什么替代方案的話,那么我這一個小時就會相當值錢,比如說我擔任這家公司的技術總顧問。反之如果我的被利用價值相當?shù)停S便一個人或一套硬設備就可以取代掉我,那么就算是我花了十幾個小時,累得跟狗一樣,老板還是會隨時請我走路,因為我沒有被利用的價值。
你的被利用價值在哪里?有多少?能持續(xù)產(chǎn)生新的價值嗎?跟得上時代脈動嗎?
我想這才是老板最想了解的,其它的,我認為都不是重點。
1.成本意識——怎樣做才能更省錢?
老板是追逐利潤的經(jīng)濟動物。老板的利潤從何而來?無非兩個方面:增收與節(jié)支,增加收入途徑、控制支出管道、獲得更高的凈現(xiàn)金流。但一收一支、一增一減說著容易,操作起來卻難度極大。這讓很多老板傷透了腦筋。
作為企業(yè)的員工,老板已經(jīng)花錢雇傭了我們,一方面我們不能讓老板的錢白花,另一方面,我們時時刻刻,隨時隨地都要為企業(yè)為老板精打細算,使老板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因此,成本是老板每天都在琢磨的問題,在任何事情上都具有成本意識就是老板意識。如果你每天都在為老板多掙錢、少花錢,老板會虧待你嗎?
【案例】什么是成本意識
我是一家公司的行政科科長。一天,老板把我叫去說:“最近,員工數(shù)量猛增,廚房廚師太少,飯菜和服務質量下降,員工有些意見。你再招幾個來,把員工食堂好好管理一下!
為了找到稱心的廚師,我改變了以前招廚師的方法。這次,我一下子帶來15個候選人,讓他們就地取材,現(xiàn)場為員工制作菜肴,并由員工當場打分評比。最后,根據(jù)打分結果我選擇了八個廚師留了下來。不出所料,打這以后,員工對食堂服務和飯菜質量十分滿意,我也感到辦了一件很漂亮的事。
可是,有一天臨近中午,老板把我叫去說:“小劉,你看看,行政科的食堂預算連續(xù)兩個月超支,而且將近超支了一倍。是不是應該裁減幾個廚師?”老板說的有道理,我忙說:“那好,要不要我把考核表拿來,您看看裁掉誰?”
老板說:“按說這不是我管的事。不過我有個辦法!闭f著老板打電話叫來十幾個員工,發(fā)給每人五元錢的餐票,說:“你們到食堂給我買一份五塊錢的午餐,什么也不要說,然后到我辦公室來!蔽抑懒耍覀兪程檬钦l做的飯菜誰賣。
不一會兒,十幾個員工端著各自買來的飯菜站在了老板的面前。老板陰著臉,目光在每一個飯菜上來回掃射,從中挑選了三份最豐盛的午餐對我說:“小劉,查一查這三份午餐是誰賣出的,把他們給我辭退了。還有,要給那些留下來的廚師上上課,告訴他們什么是成本意識。”
我腦子一片茫然,心中十分慚愧。我怎么就沒有想起來成本呢!
早在20世紀70年代,豐田公司就已經(jīng)是世界上知名的大公司,但是豐田公司的節(jié)約卻是出了名的。這主要來自與豐田職工的節(jié)約習慣。他們那么大的公司,在辦公用品的使用上卻節(jié)省得近乎“摳門”。譬如公司內部的便箋要反復用4次。第一次使用鉛筆,第二次使用水筆,第三次在反面使用鉛筆,第四次在反面使用水筆。公司辦公大樓的馬桶水箱里都放置了一塊磚。這樣可以使6升的水箱變成5升,每次都能夠節(jié)約1升水。
其實,公司內每一位員工對于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能衡量,做這件事情要付出多少代價(金錢)來完成,是不是有更節(jié)省、更好的辦法,這種想法就是“成本意識”。如果你能幫助企業(yè)和老板搞一個大規(guī)模的增收節(jié)支計劃更好,如果不能,那你不妨從下面的一些無時不在的小事做起。
。1)車子跑一趟可以辦一件事,也許可以把幾樣事情妥善安排,車子出門可以同時辦很多事情。
。2)普通車輛耗費小,高檔車消耗大,可以用普通車辦的事,就無須非得用高檔車。
。3)使用過的紙張,非重要的文件反面還可以使用。文件資料的打印或復印文件時不留超出需要的不必要的備份。
。4)休息時間,人不在時將電燈、電扇、空調等等關掉。
。5)空調機沒有超過一定溫度不予使用。
。6)能用網(wǎng)絡EMAIL解決的不打長途電話;能電話解決的不出差。
(7)在一定的時間完成工作,決不拖延時間。
。8)隨手將水龍頭關掉、關緊。
……
上述很多事情看起來微不足道,對整個企業(yè)的大局影響不大,但一個員工假如沒有最基本的成本意識,便不易培養(yǎng)減少浪費,改進工作的動機。還有,在做這些事情時,你千萬不要有什么別的想法,比如等待老板的發(fā)現(xiàn)、表揚或獎賞,獲得別人的認可等。也許你的這些做法老板始終都不知道,也許你的做法別人會有些風涼話,但你必須義無返顧地去做。因為,做這些事不是給別人看的,甚至不關老板的事,你是在完成自己的一項重要職業(yè)品質的修煉,這是任何表揚和金錢都換不來的。
2.效率意識——怎樣做才能更節(jié)約時間?
時間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錢。因為我們的工資就是老板花出去的真金白銀,老板雇傭了我們的人,也雇傭了我們的工作時間。假如你的年薪是15000元,那么,你每分鐘的價值就是0.15元,每小時的價值就是8.86元,每天的價值就是62元;假如你的年薪是35000元,那么,你每分鐘的價值就是0.34元,每小時的價值就是20.7元,每天的價值就是144.6元;假如你的年薪是75000元,那么,你每分鐘的價值就是0.74元,每小時的價值就是44.3元,每天的價值就是309.9元。也就是說,作為各級職業(yè)人士,最起碼的要求就是先要把自己每分鐘、每小時、每天、每月的“份錢”掙出來。否則,你就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老板就要虧本。如果大家連自己的“份錢”都掙不夠,長此以往,企業(yè)肯定要關門。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最大的價值,提高工作效率,這是每一個老板所關心的,也是每一個員工必須做到的。如何成為一個高效能的職業(yè)人士?下面幾點應該注意:
(1)明確的工作目標
根據(jù)公司的年度目標,我們也要相應的制定自己的以及自己所帶領團隊的年度目標。然后,在把這些目標分解到每半年、每季度、每月、每周、每天。上述各個時間段的目標必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符合SMART原則。必須落實到自己或者每一個人的肩膀上。
。2)可行的工作計劃
目標清楚后,如何實現(xiàn)目標?這就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和實施計劃。計劃必須白紙黑字地寫下來。如果你沒有計劃,你的很多事情就不太容易完成。一個有成就的人,他永遠知道做計劃,有了計劃要去執(zhí)行,這就是自我管理循環(huán)的PDCA循環(huán)方法。
要養(yǎng)成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每一天晚上睡覺之前,或者每天清晨,必須要習慣性地安排你第二天或當天的工作。甚至有哪些可能會遇到障礙的也列到你的行程上面。如果你能夠養(yǎng)成一個很好的習慣,相信你就能找到成就感。
可以這么說,檢討是成功之母。一日之計在于昨天,每一天你都要去檢討,你今天所做的每一樣事情,有沒有離你的目標很近,有沒有偏離你的目標和計劃,有沒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應該如何修正和改進。
。3)抓住工作重點
每天都有無數(shù)的事情等待著我們去處理,而且有許多事情看起來還顯得非常緊急,比如響個不停的電話,下一個小時的某個會議,給某個客戶的回信等等。陷入事務性的圈子,把我們變得忙忙碌碌的情景看來是必須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假如你記錄一下自己每天工作時間的工作內容,你會發(fā)現(xiàn),在一天所做的事情中,至少有80%是并不重要的。換句話說,可能我們每天80%的時間和精力是在正確做事,卻不是在做正確的事。許多人在白天無法完成工作,于是天天晚上加班到深夜,有時還犧牲休息日,被人稱為“工作狂”,不僅影響到與家人呆在一起的時間,而且損害了身體健康,因此降低了生活質量和人生樂趣。這是一種很危險的工作方法。
眉毛胡子一把抓是職業(yè)人的工作大忌。要時刻牢記:用80%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影響和決定你工作和生活中的那20%的重要的事情,這就是“二八法則”。也就是說,你要時刻抓住并做好那些關鍵的少數(shù),而不是相反。
為了達到有效利用時間的目的,我們必須遵守這樣的原則:將精力集中在能夠獲得最大回報的事情上,別將時間花費在對成功無益的事情上。我們每天都要面對許多事情,因此制訂優(yōu)先順序是最重要的。所有成功人士都會為自己設計日程表,然后將各種待辦事項設置優(yōu)先順序。日程表上的事項并非同等重要,因此不應對它們一視同仁。不按事情的關鍵去掌控,必然導致勞而無功。
(4)決不拖延
積極的人,腦袋里面永遠是四個字:馬上行動。所有有成就的人,他們的思路都非常清晰,永遠知道一件事情,把時間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或者是把時間用在高效益活動的事情上面。拖延是消極的代名詞,拖延只有一個結果,就是一事無成。解決拖延毛病的有兩個辦法:一是——現(xiàn)在就去做;二是日事日畢,日清日結。
。6)管理自己的時間
時間管理其實就是人生管理和生命管理。彼得·德魯克說過:不會管理時間你就不能管理一切。學習時間管理,目的是希望在你未來的歷程中每一天的工作都是有效率的,每一天的效率都離你未來的目標更接近。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目標實現(xiàn)都在于兩個字——行動,沒有行動是沒有結果的,所以一切的努力來自于你是否有強烈的欲望愿意行動。運用時間管理規(guī)劃,進行有效的個人時間管理。如果你愿意,成功就離你很近。
3.結果意識——你完成目標了嗎?
如果你仔細看看那些用英文寫出的招聘廣告,你一定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最常用到的字眼,它就是“ResultOriented”,中文意思是“結果導向”,也就是說要求所應聘的人要是“結果導向”型的。其實,不只是中國人的報紙這樣,其他國家的“招聘廣告”也是如此,“結果導向”這個詞匯就是從國外引進的。
一般來說,企業(yè)老板都很了解什么是結果導向,這主要是因為老板每到月底都要發(fā)工資,員工要向老板要結果,這個結果就是工資。既然公司請了一幫人干活,到了月底,不管經(jīng)營好壞,工資都要按時發(fā),這就是結果導向。反過來,員工也應該具有結果導向,你領工資的時候,老板問你:“我憑什么給發(fā)工資?”這個“什么”就是你應該給老板看的結果,或者說,你應該給老板一個令他信服的給你發(fā)工資的理由。
作為員工和下屬來說,結果導向強調的就是結果,它有以下含義:
。1)以達成目標為原則,不為困難所阻撓;
(2)以完成結果為標準,沒有任何理由和借口;
。3)在目標面前沒有體諒和同情可言,所有的結果只有一個:完成,或者沒有完成;
。4)在具體的目標和結果面前,沒有感情可言,只有:成功,或者失敗;
。5)在工作和目標面前,沒有“人性”可言,因為客觀世界是沒有“人性”可言的,因此再大的困難也要“拼”!
(6)你的事情沒有做成,那就“走人吧!”同情有什么用?一個老板找不到訂單怎么辦?他可以去對誰哭嗎?
。7)“管理不講情”,按結果說了事再講人情。對部下的體諒就是遷就;
(8)在過程面前,你可以有一千個理由、一萬個原因、十萬個無能為力、百萬個盡心盡力,可是在結果面前來講,卻只有一個簡單的結果:銷量完成了嗎?事情按要求做完了嗎?貨要按時出還是不要按時出?
(9)在結果導向面前,放棄就意味著投降和失敗;
(10)事情沒有搞定,產(chǎn)品沒有賣出去,你也就沒有“營業(yè)額”,難道你可以下班了嗎?產(chǎn)品沒有賣出去便沒有錢,那你下班回家靠什么吃飯?
。11)不要用你的判定擋住了你的去路。有位采購員告訴主管說某個零件來不及供貨,該怎么辦?主管問他電話聯(lián)系過沒有,他說“沒有。”然后又補充說“就是聯(lián)系,廠商也沒那么快的!”這位采購員就是在用自己的判定去擋住自己的路。
【案例】王主管的結果導向
一批產(chǎn)品的定單眼看馬上就要到期,可是某個零件的供應卻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于是王主管讓采購員與廠商聯(lián)系,必須在后天下午下班之前將合同剩余的零件送到。采購員聯(lián)系了半天,結果是“不行”。王主管問那位還算很不錯的采購員“具體情況怎么樣”,他說:“不行,確實是不行啊!蓖踔鞴艽_實沒有理由不相信他,但是也沒有辦法可以相信他:如果相信他,那就是產(chǎn)品出不來,給經(jīng)銷商付違約金不說,公司的信譽肯定受損。這還得了?
于是,王主管連夜驅車200多公里前往零件生產(chǎn)廠家,到對方車間后才發(fā)現(xiàn),生產(chǎn)零件的設備出了故障,怎么修也修不好,急得小老板也是團團轉。這時已是凌晨三點,王主管突然想起他的一個朋友在一家國營大企業(yè)里從事技術與設備維修工作,而且水平相當高。他二話沒說,就又驅車100多公里前往朋友家。第二天的九點多,事情終于搞定了。王主管這才松了一口氣。
王主管經(jīng)常告戒他的部下說:如果真是由于客觀的原因,那我們無能為力,但是卻絕對沒有理由僅僅由于我們的悲觀判斷就放棄努力,失去了結果。
現(xiàn)在關于結果導向還是過程導向爭論的內容很多,但是,我們認為,過程是為結果服務的,沒有結果,過程自然就失去了意義。有的人太過于陶醉于過程,他們可能從事著他們喜歡的工作,比如有一個業(yè)務員特別喜歡跟顧客接觸,特別喜歡與顧客聊天,顧客對他的的反映特別好。但他通常忘記了他最終的目標是向顧客銷售商品,因此盡管他接待的顧客很多,一周達300人次,但成交率只有不足2%。你能說他是一個稱職的業(yè)務員嗎?
還有,結果導向強調,不能光說不練,紙上談兵;要說到做到,不放空炮。誰都知道這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闭嬲o了你一個支點,你真的能撬動地球嗎?真的把你拉出來溜溜,你是一匹駿馬嗎?
4.質量意識——你做到最好了嗎?
最好當然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只是說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盡到最大的努力。曾經(jīng)有位法國商人來拜訪中國的質量監(jiān)督部門,他提著自己工廠生產(chǎn)的手提箱和中國廠商做的仿冒品,要求處理。接待人員問他:“哪一個是真品?哪一個是仿品?”這位商人自己看了半天,卻分不出來。這時,一位質量專家說:很簡單,只要檢查手把和襯里的細微部份,真?zhèn)瘟F(xiàn)。為什么?因為中國廠商不是做不出來好的產(chǎn)品,只在觀念上一直存著“差一點有什么關系呢?”、“這樣就好了!那個地方不會有人注意。”這就是我們的質量文化和質量意識。
推而廣之,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是不是也存在一些“差不多”、“無所謂”、“不要緊”、“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差一點嗎?干么大驚小怪的?”、“不就是錯了一個標點符號嗎?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遲到5分鐘嗎?”……
“質量,是價值與尊嚴的起點!币粋企業(yè)、一個人產(chǎn)品質量、服務質量和工作質量的高低是他們的人品和企業(yè)品質的外在表現(xiàn)。不少企業(yè)家都說:做好產(chǎn)品之前先做好人,道理就是如此。
。1)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
1987年5月,由于護林員沒有認真地巡視,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沒有熄滅的煙頭,造成大興安嶺森林大火,共有101萬公頃森林資源遭到嚴重損壞,213人喪生,226人重傷,直接經(jīng)濟損失5億多元。由此可見,工作不負責任的代價是多么慘重!每一件事情,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牽涉到企業(yè)質量、形象、成本、品牌,關系到企業(yè)的生存。職業(yè)人士之所以叫做“職業(yè)”,其首要的內涵就是責任意識。
江西一家企業(yè)投標外商一個2000多萬元的項目,經(jīng)過前期接觸雙方都比較滿意,可是最后卻被外商的評標委員會刷了下來。外方的董事長見到這家企業(yè)的總經(jīng)理也不無遺憾地說:“實在是很抱歉,這么大項目的標書,你們竟然錯了兩個字,這實質上是貴公司的責任心的問題。我們實在是不敢把這個項目交給您”。不知是外商借故找茬,還是確有其事,但是這樣的事情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
。2)關注細節(jié)
工作的品質和質量來自每一個細節(jié)。這幾年,細節(jié)決定成敗“地球人都知道”。關注細節(jié),做事做到位,就是要熱愛工作,把小事做細、做透。把小事做細、做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把每一件小事都能一如既往地做好更難。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重視細節(jié),體現(xiàn)著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有強烈的責任感,就會始終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項工作,盡心竭力,唯恐有半點差錯和閃失。工作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馬大哈”、“想當然”、“大概”、“也許”、“湊合過去”等等,是與職業(yè)人士的職業(yè)素質要求相背離的。重視細節(jié),也是一種本領和才能,無論從事何種工作,細節(jié)檢驗著一個人是否有敏銳的眼光,是否有于細微處洞徹事理的頭腦,是否能在平常事中干出不平凡的業(yè)績。從細節(jié)處突破,就需要有精益求精的執(zhí)著精神。
也許你每天都在做著相同的事,也許還是瑣碎的、單調的,但請不要掉以輕心,因為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絕招。所謂“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關注細節(jié),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把功夫用在平時,注重點點滴滴的積累,從而不斷地超越自己、提高自己,逐步地走近成功。
【案例】煙頭與廁所
A公司是一家從事珍禽養(yǎng)殖的企業(yè)。
一次,公司門前的大草坪一角不知何人丟了一個煙蒂,銷售部人員走來走去沒把它當回事,銷售經(jīng)理也沒有在意。這些都被老總看到了,馬上火了起來:“草坪上有煙頭,你們?yōu)楹我暥灰?!”為這事,他從一個人的觀察能力、辦事作風、工作方法、價值觀念、企業(yè)形象等足足訓了2個小時,銷售經(jīng)理被訓得委屈地流下了眼淚?晌鼩w委屈,銷售經(jīng)理還是馬上用掃把掃那個煙頭,卻被老總阻止了,非要他用手去撿,并說:“凡事都要用最簡單、最高效的方法處理,撿紙屑也不例外,舉手即可完成,更重要的是可養(yǎng)成不亂扔煙蒂紙屑并隨時清除的好習慣!边@些話說得員工們個個心服口服。
正是這種特別的管理方式,公司創(chuàng)下了在珍禽養(yǎng)殖場內竟然聞不到一點臭味、看不到蚊蠅的奇跡,創(chuàng)珍禽行業(yè)12個全國第一。就連公司的廁所也非常干凈,并由銷售科長親自帶頭值日打掃。幾個新來的大學生對此不能接受,但老總一句話就讓他嘆服:“企業(yè)形象好不好,首先看廁所,它是公司形象的一個窗口。而樹立良好的企業(yè)形象,提高客戶的成交額是銷售科的主要職責!薄耙延^察發(fā)現(xiàn)的小問題提煉升華到觀念上、方法上,唯有這樣才能真正鍛煉每個員工,把企業(yè)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做得最漂亮,使企業(yè)充滿競爭實力,蓬勃發(fā)展。”老總這話,早已成為員工們心中的至理名言:100-1=0
“搞企業(yè)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沒做好,哪怕你前期付出了99%的努力和汗水,其結果都是徒勞,前功盡棄!边@就是A公司100-1=0的工作理念。
。3)“第一次就做對”是最經(jīng)濟的質量成本
質量是來自沒有錯誤的產(chǎn)生,“錯了再改”得花費更多的金錢、時間與心力,“第一次就做對”非常重要,每一個人若在自己工作中養(yǎng)成了此習慣,凡事先做好準備及預防工作,防患于未然,一切都不會有問題了。
追求質量要有預防成本的觀念,凡事第一次就能做的好。預防成本是為使產(chǎn)品一開始便做好所應付出的成本,如員工教育、供應商輔導、質量宣傳活動等費用。過去,一般人總是對預防成本能省則省,卻浪費了許多不良的成本、檢驗的成本及重做的成本,事后的檢驗往往太遲,錯誤設計所造成需要重做的成本,常是幾十倍于預防成本,因此,應多在預防成本上下工夫,也許開始時較費工夫,但很快便能收回成本。
同理,接到任務或上級的指示后,就風風火火地去干了。結果,干到半截發(fā)現(xiàn)不對勁,可是,時間、金錢已經(jīng)浪費了,說不定還耽誤了大事。所以,為了第一次就做對、做好,我們就要在做事前很好規(guī)劃、策劃、計劃,考慮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對策。要瞄準了再扣扳機,而不是扣了扳機再去瞄準。
5.品牌意識——你關心企業(yè)的形象嗎?
品牌有“三度”: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品牌是企業(yè)和老板的臉面和生命,也是企業(yè)最根本的競爭力。很顯然,樹立企業(yè)和產(chǎn)品品牌,打響和提高品牌的“三度”,光靠老板是不行的,最主要的還要靠具有老板心態(tài)的員工。
。1)你就是公司的代表和形象
員工個人形象與企業(yè)形象密切相關,員工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企業(yè)的外在形象,員工的綜合素質就是企業(yè)形象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所以,作為企業(yè)的一員,哪怕是再普通的一員,我們都要時刻注意自身形象對企業(yè)形象所帶來的巨大影響。無論是在顧客面前,還是走在大街上;無論是在公司內部,還是在企業(yè)外部;無論是在本地,還是在外地;無論是在工作時間,還是在業(yè)余時間。我們的穿著打扮、文明禮貌、言談舉止、所作所為、舉首投足,都和我們的企業(yè)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我們都要認真負責地當好“企業(yè)形象代言人”的角色。這也是職業(yè)素質的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說企業(yè)的硬件是肢體,那員工則是企業(yè)的血液和靈魂。作為企業(yè)的一名員工,不管走到哪里,都始終要記得自己是什么公司的,記得維護公司的形象。
。2)時時處處宣傳公司的品牌
每一個公司員工又都是企業(yè)產(chǎn)品和企業(yè)品牌的播種機和宣傳員,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所謂“公司興亡,人人有責”,不僅是看你是否完成了任務,盡到了責任,還要看你是否自覺的盡到了義務。一家生產(chǎn)空調公司的一名辦公室文員,到西安旅游度蜜月,在逛商場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個顧客在自己公司生產(chǎn)的空調展臺前看來看去,但賣場里不見銷售人員搭理,她就主動上前搭話,從該品牌的性能、價格、款式、新技術、新材料等等,給顧客做了一個多小時的講解,弄得這位顧客和賣場工作人員都莫名其妙,直到她掏出自己的名片他們才恍然大悟。在說明原委之后,這位顧客深受感動:“就充著你們公司的敬業(yè)負責精神,這批50臺的采購就是你們的產(chǎn)品了!”哇,是一個團購顧客。后來,公司為了表彰這位文員的行為,專門設立了“蜜月獎”,以獎勵那些為公司積極主動盡義務的人和事。
。3)永遠不要說原來公司的壞話
在我們的職業(yè)生涯中,我們可能不會在一家公司工作到退休。因為種種原因,我們離開了一家公司,到一家新的公司上班。應該記住的是:永遠不要說原來公司的壞話。原因有四:一是你說了原來公司的不好,怨氣可能消了,但他們聽不到,與事無補,萬一被原來的老板聽到還會勞民傷和氣;二是你在背后說別人的壞話,聽話的人會懷疑你的人品;三是現(xiàn)在公司的上司或老板聽到后會懷疑你從自家公司離開后也照樣說他們,因此對你的印象會打折扣、打問號;四是你說原來公司的不是,真的是他們的錯嗎?自己有沒有責任?對公司忠誠不僅是在職時的忠誠,離職時也要忠誠,這是職業(yè)人的基本道德操守。
[] [] [3]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中人網(wǎng)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