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百家姓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百家姓之“藺姓”
百家姓之“藺姓”
前 言
藺氏是一個古老的姓氏,自韓康得姓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真實反映藺氏二千多年的滄桑歷史,全面再現(xiàn)藺氏人的創(chuàng)業(yè)成就,是五十萬藺氏兒女的良久夙愿。
為了寫一本藺氏的小冊子,6年來,我北上南下東征西進(jìn),遺憾的是因為資料的嚴(yán)重缺憾,幾次動筆幾次擱淺。是姓氏文化熱不停的刺激了我,是全國各地藺姓宗親的熱情鼓勵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把筆拿起來。欣慰的是,經(jīng)過半年的整理,《藺姓源流》終于同大家見面了。她像一枝遲開的花朵,姍姍來到萬紫千紅、爭奇斗艷的“百家姓”花園,也許她并不美麗,但我希望能受到大家歡迎。
由于自己學(xué)識淺陋,水平有限,兼之資料欠缺,也因為第四屆藺氏網(wǎng)站會議在即,時間倉促,所以來不及補充更多的史料,也來不及對已形成的草稿做進(jìn)一步的加工,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取舍失當(dāng),或亦有之,祈請族人不另指正。
從歷史的角度看,藺氏是一座富礦,一本厚書。這本薄薄的小冊子,當(dāng)然也不可能窮盡藺氏的方方面面。倘能引發(fā)更多的有關(guān)藺氏的文章或書籍,那將是我最大的心愿。
小冊子在籌備、編寫、出版過程中,吸收了眾多專家學(xué)者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各界朋友的積極支持,特別是內(nèi)蒙古藺氏族人的熱心贊助,終使我夢想成真。在此,我謹(jǐn)向你們表示由衷的謝意。
愿這本小冊子問世后,能激勵族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智盡力,澆和諧社會之花,建功立業(yè),結(jié)經(jīng)濟騰飛之果,為藺姓家族續(xù)寫出新的更加輝煌的篇章。
藺朝國
2005年4月于和平寓所
藺姓源流
第一章 姬姓后裔,食邑得姓
第一節(jié) “根”在何處,藺姓遠(yuǎn)祖
第二節(jié) 韓氏顯貴、忠義之臣
第三節(jié) 韓康有功,食采于藺
第二章 股肱之臣,藺姓驕傲
第一節(jié) 歷代名人詠相如
第二節(jié) 藺相如的輝煌史跡
第三節(jié) 藺相如的傳說
第三章 藺氏名人,光耀史冊
第一節(jié) 藺氏古代名人簡介
第二節(jié) 藺氏近現(xiàn)代名人簡介
第四章 星光燦爛,藺姓英杰
第一節(jié) 藺氏古代名人錄
第二節(jié) 藺氏烈士錄
第三節(jié) 藺氏當(dāng)代名人錄
第五章 藺氏文化,萬世流芳
第一節(jié) 郡望堂號
第二節(jié) 文化遺址
第三節(jié) 成語典故
第六章 久懷慕藺,百家爭鳴
第一節(jié) 我與藺相如研究
第二節(jié) 藺相如祖先考
第三節(jié) 藺相如墓冢何處覓
第四節(jié) 千古藺墓草青青——藺相如墓地游蹤
第五節(jié) 依托藺相如墓地,把藺相如名人效應(yīng)做大做強的思考
第六節(jié) 北賈璧藺氏溯源
第七節(jié) 趙都尋“藺”記
第八節(jié) 藺相如出生地考
第九節(jié) 長凝藺相祠
第十節(jié) 藺相如故里尋蹤 上篇
第十一節(jié) 藺相如故里尋蹤 下篇
第十二節(jié) 從藺相如看《史記》
第十三節(jié) 淺論藺相如與周瑜—-談肚量
第十四節(jié) 淺論廉頗與藺相如—-談團結(jié)
第十五節(jié) 司馬相如與藺相如
第七章 其它
第一節(jié) 藺氏宗族分布情況
第二節(jié) 藺姓地名
第三節(jié) 藺氏改姓
第四節(jié) 他姓改藺
第五節(jié) 有關(guān)藺的植物、酒類、公司
附錄:
1、北賈壁藺氏宗族與民俗
2、北賈壁藺氏宗譜、字輩
第一章 姬姓后裔,食邑得姓
第一節(jié)“根”在何處,藺姓遠(yuǎn)祖
據(jù)筆者考,藺姓出自韓姓,而韓姓又出自姬姓。藺姓乃是黃帝的后裔。
相傳,我們的始祖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得姓的有十二人,分別為姬、酉、祁、己、任、滕、箴、荀、僖、姞、儇、依十二姓。黃帝居住在軒轅丘,娶西陵氏女嫘祖為妻。嫘祖是黃帝的正妻,曾經(jīng)生下兩個兒子:玄器、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為妻生下高陽,高陽就是后來人們習(xí)稱的顓頊帝。顓頊?zhǔn)攀篮螅尚䥽痰膶O子高辛登位,高辛就是后來人們習(xí)稱的帝嚳。他是黃帝的曾孫。他的父親是蟜極,蟜極的父親是玄囂,玄囂的父親便是黃帝。藺姓便是由帝嚳這一支演變而來的。
談起藺姓的演變,不得不提起后稷。后稷是黃帝的曾孫。他的母親是帝嚳的元妃姜嫄。關(guān)于后稷的身世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有一天,姜嫄來到野外,看見地上有巨人的腳印,很是好奇,想踏進(jìn)去試試,剛一踏進(jìn)去,就感到腹內(nèi)劇烈震動,像懷了孕一樣。過了一年,生下一個兒子。姜嫄認(rèn)為這個兒子來歷不明,很不吉利,就把他拋棄在一個小巷里,但牛馬經(jīng)過小巷時,卻避而不跺。又把他放到樹林里,恰好有好多人。因此姜嫄又把他扔到水溝的冰面上。一群飛鳥又用翅膀覆蓋和襯墊著他。姜嫄覺得他很神奇,才將他收養(yǎng)起來撫育成人。因為姜嫄屢次將其拋棄。所以給他起名叫棄。棄在兒童時代就很出類拔萃。做游戲時喜歡種麻和豆子,而且經(jīng)他所種的植物長得非常好。棄長大以后,很喜歡耕田種地。并且能夠因地制宜,經(jīng)他所種的植物連年豐收。帝舜發(fā)現(xiàn)了他的農(nóng)業(yè)才能,任命他為農(nóng)師,在棄的精心管理下,農(nóng)業(yè)連年豐收,帝舜很高興,封他為有邰氏的國君,號曰后稷,居住在豳地(今陜西省栒邑縣西部地區(qū)),并讓他另姓姬。
后稷的第十二世孫古公亶父繼承祖先的遺業(yè),并且能夠積德行義,深受國人愛戴。古公 亶父在位期間,戎狄族入侵,全國百姓要求群起應(yīng)戰(zhàn)。古公亶父不忍使百姓深受戰(zhàn)亂之苦,主動離開豳地,遷到岐下(今陜西岐山縣東北),豳人感其仁德,舉國扶老攜幼追隨古公亶父于岐下。旁國的百姓。感念古公亶父的仁德,也都來歸順?biāo)。古公亶父在岐山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戎狄風(fēng)俗,開墾荒地,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設(shè)立官吏,使其國逐漸強盛起來。古公亶父的孫子昌,也就是我們習(xí)稱的西伯侯姬昌(后來被武王追封為周文王)敬老慈少,禮賢下士。在西伯侯的治理下,他的諸侯國更加強盛。這個時候,商紂王寵愛妲己,整日沉迷女色,昏庸無道。他的臣子崇侯虎上奏紂王:“西伯積善累德,諸侯向之,將不利于帝。”于是紂王下令將西伯侯囚于羑里。西伯侯的臣子閎夭等人以美女、奇物、良馬將其贖回。西伯侯的兒子姬發(fā)即后來的周武王,經(jīng)過牧野之戰(zhàn),打敗商紂王,滅商建周,定都于鎬(今陜西西安灃水東岸)。周武王逝世后,他的兒子誦繼位,也就是周成王(周成王年幼)。一天,他和三弟叔虞做游戲,把一片桐葉遞給叔虞。接著隨便開了一句玩笑,說:“這個給你,封你為侯!边@一游戲之語被一旁的史官史俟聽到,并記錄了下來,因為“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背赏鯚o奈,只得冊封叔虞,將其封于“唐”,后稱其“唐叔虞”。叔虞的兒子燮又被封于晉,成為晉侯。晉侯的七世孫費王即晉穆侯。晉穆侯四年,娶齊女姜氏為夫人,生太子仇、少子成師。仇后來做了晉文侯,他的兒子伯做了昭侯。晉昭侯元年,封晉文侯的弟弟成師于曲沃,號為桓叔。曲沃桓叔之孫稱后來做了曲沃武公。曲沃武公滅晉文侯的六世孫緡而自立,即晉武公。晉武公滅掉周成王的弟弟(名失傳)所建立的韓國(也為周分封的諸侯國)封其小叔叔姬萬(又名畢萬)于韓,稱為韓武子。韓武子的曾孫韓厥以封邑為氏,稱韓氏,當(dāng)時的韓地在今陜西省韓城市附近的地方。韓氏一直在晉國被列為公卿。至春秋末戰(zhàn)國初,韓厥的玄孫韓康食采于藺(今山西離石縣),以封邑為氏,稱藺氏。
由上所考,藺姓出自韓姓,而韓姓則出自姬姓。
黃帝
│娶嫘祖生
玄囂
│
嬌極
│
帝嚳
│娶姜 生
后稷(始得姬姓)
│下傳三世
公劉(周道之興自公劉始)
│下傳九世
古公亶父(武王追封其為太王)
太伯 虞仲 季歷(武王追封其為王季)
│娶妻太任
昌(西伯侯姬昌追封其為文王)
│
發(fā)(武王滅紂建周)
(周成王)誦 唐叔虞(周成王桐葉封弟叔虞于唐)
│
唐叔子燮(晉國的開國之君)
│下傳七世
費王(晉穆侯)
娶齊女姜氏
(晉文侯)仇 成師(昭候元年封成師于曲沃號桓叔)
(晉昭侯) 伯
歷三世 歷二世
(晉哀候)光
小子候 緡
稱(曲沃武公)
晉武公
第二節(jié) 韓氏顯貴 忠義之臣
由上一節(jié)的分析,我們可知韓氏的祖先本來與周同姓,姓姬氏。后來韓的后裔姬萬由于幫助曲沃武公奪得晉君的地位有功,被封在韓原,世稱韓武子。武子后三代而有韓厥,自此該支姬姓子民因封為姓,這就是韓氏的起源。而韓厥就是韓氏的第一人,韓氏的顯貴也是從韓厥開始的。
韓氏的顯貴與趙氏息息相關(guān)。晉靈公在位期間,趙盾為國政,韓厥的父親是趙家的門客,韓厥自幼在趙家長大。他少而聰慧,長而忠義,趙盾對其甚是賞識,推薦他作軍中司馬,負(fù)責(zé)軍法之事。有一次,晉軍赴河曲與秦國交戰(zhàn)。趙盾親任中軍主將,韓厥任軍中司馬。三軍行列整齊,正在進(jìn)發(fā),突然有一輛車子沖進(jìn)了隊伍,打亂了行軍的行列。韓厥趕來,大聲責(zé)問駕車的人:“你這是干什么?”那人理直氣壯地說:“趙國政忘了帶餐具,命令我回城去取,不穿過行列,我無法過去!”韓厥氣憤地說:“打仗的行列,豈能亂闖,執(zhí)行軍法,立即斬首!蹦勤s車人立即下車求饒:“這確實是國政的命令!表n厥果斷地說:“既然打仗,我就只知道有軍法,不知道有國政。”幾位將軍過來勸說韓厥,韓厥堅決執(zhí)法。事后,趙盾召見韓厥,大家都為韓厥捏著一把汗。到了將帥的營帳,趙盾不僅沒有責(zé)備他,反而盛情款待韓厥。席中,趙盾親切地對韓厥說:“舉賢任能是我的責(zé)任,軍中之職,事關(guān)江山社稷,國家安危,我推薦你任職又怕你擔(dān)當(dāng)不起,所以考驗?zāi)阋幌,你能?yán)格執(zhí)法我就放心了!睆拇隧n厥在軍中威望大增,他對趙盾的知遇之恩也深埋心底。
晉景公繼位不久,晉國與楚國為爭奪鄭國而在邲地(今河南滎陽北)展開了一場戰(zhàn)爭。當(dāng)時荀林父為中軍主將,趙朔為下軍主將,趙同、趙括、趙嬰齊為軍中大夫。韓厥為軍中司馬。當(dāng)晉軍走到黃河邊上時,才得知鄭楚已達(dá)成和議,中軍主將荀林父主張撤軍,軍中大夫趙同、趙括、趙嬰齊認(rèn)為“不與楚國交戰(zhàn),晉國就會失掉霸主地位!壁w旃貿(mào)然出戰(zhàn),擅自率領(lǐng)部分兵馬渡河。韓厥見此情形,甚為著急,便對荀林父說:“趙旃等人孤軍深入,勢必會失敗,你身為元帥,對此要承擔(dān)責(zé)任。不如全軍過河接應(yīng)!睍x軍雖然過河,面臨來勢洶洶的楚軍。終因準(zhǔn)備不足而大敗,晉軍在中原的豪氣也開始衰弱。晉景公十一年,韓厥與郄克率兵八百乘攻打齊國,大敗齊國,重新恢復(fù)了晉國的威望。晉景公十四年,晉景公把三軍擴充為六軍,增加新三軍,提升近年在戰(zhàn)爭中的有功人員。韓厥被提升為新中軍主將,位居十二卿之列。趙括為副將,趙旃為新下軍的副將,趙朔仍為下軍的主將。趙氏人才濟濟,在十二卿中,幾乎占據(jù)了三分之一。
對趙氏的蒸蒸日上,他的仇家屠岸賈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晉靈公在位期間。趙盾(趙朔的父親)與屠岸賈同為國之大夫,屠岸賈阿諛奉承,深得晉靈公的寵愛。而趙盾對靈公的暴虐十分不滿,屢次進(jìn)諫。晉靈公十分討厭趙盾,派人暗殺趙盾。刺客感趙盾之忠義,不忍殺害,自殺身亡。趙盾得以逃離,還未逃離國境,趙盾的弟弟趙穿就在桃園殺死了靈公 (乙丑年)。趙盾被迎回國都。.屠岸賈懷恨在心,但是懾于趙盾的威望,不敢貿(mào)然行事。晉靈公被殺后,他一直言行唯諾,委屈作人。趙盾、趙穿去世后,屠岸賈又施展他那套阿諛奉承的手腕,獲得了晉景公的重用,擔(dān)任了晉國司寇的要職,掌管國家的刑獄和糾察,他大權(quán)在握后,便開始收攬自己的黨羽,羽毛漸豐,便開始向趙氏發(fā)難。
一天, 晉國境內(nèi)的梁山(今山西呂梁山)忽然崩塌,山石堵塞了河流,大水泛 濫
成災(zāi)。晉景公想請?zhí)氛疾芬幌率鞘裁丛。屠岸賈用金錢賄賂了太史。太史占卜完后,沉思了一下說:“是因為刑罰不公,所以使山河發(fā)怒!睍x景公說:“我就位以來,沒有用過刑罰,怎么會用刑不公呢?”站在一旁的屠岸賈見時機已到,便走向前提醒說:“刑罰過寬或過嚴(yán)都叫做不公,當(dāng)年趙盾在桃園殺了晉靈公,晉成公繼為后不僅不加以追究,還讓他執(zhí)掌國政。一直到現(xiàn)在,趙氏子孫布滿朝中,個個身居高位,象這樣怎么能懲戒后人呢?梁山的崩陷,是為晉靈公鳴冤呀!”此事非同小可,晉景公不敢斷然下決心,便征詢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屈從屠岸賈的威勢,不敢仗義執(zhí)言,推托其辭,不置可否,只有新中軍主將韓厥聽了,反駁說:“趙氏世世代代事奉晉國,忠心耿耿,為晉國屢建功勛。晉靈公被殺時,趙盾已逃之在外,晉成公都認(rèn)為他是沒罪的,現(xiàn)在趙盾已死,卻要誅殺他的子孫,這不是擾亂朝廷嗎!”
晉景公沒有采納韓厥的意見,命人將趙盾弒軍的罪狀寫在版上,交由屠岸賈全權(quán)處理。韓厥見大事不好,忙暗中給趙家報信。趙朔說:“我如果逃跑了,必然要嫁禍后人,不如以我的身死來換趙家的清白,我的妻子快要臨產(chǎn)了,如果有幸生下男孩,望將軍能替我保住這一骨肉,以延續(xù)趙氏的血脈,我在九泉之下也感激不盡!表n厥忙扶起趙朔,傷悲地掉下眼淚:“我韓厥能有今天都是趙家的恩德,你我情同父子,我就是舍命也在所不惜。”
第二天一早,屠岸賈親自帶兵,將趙氏居住的下宮團團圍住,以討伐叛逆的名義,將趙朔、趙同、趙括及家人殺了個寸草不留。趙朔的妻子是晉成公的姐姐,當(dāng)時躲避在宮中幸免于難,沒過多久,生下一男嬰。屠岸賈得知消息后,又派人到宮中搜查。莊姬將嬰兒藏在寬大的褲腿里,未被屠岸賈發(fā)現(xiàn),但屠岸賈并未死心,他一方面嚴(yán)守宮門,一面又發(fā)布告示:“有舉報趙氏孤兒下落的,賞黃金千兩,凡藏匿者全家處斬。”
宮中脫險之后,程嬰與公孫杵臼商量說:“今天屠岸賈雖然沒有搜出嬰兒,但從目前他所造的聲勢看,絕不會善罷甘休,肯定還會再去搜宮,這樣下去,趙氏難免絕后之災(zāi)。必須想方設(shè)法把嬰兒偷出宮來,藏到外地,才能保住嬰兒的性命!泵鎸ν腊顿Z的嚴(yán)防死守,他們最終決定實施調(diào)虎離山計,以程嬰子代趙氏孤兒由公孫杵臼藏匿于宮外,并由程嬰向屠岸賈舉報,一切都按計劃實施。屠岸賈在程嬰的帶領(lǐng)下殺死了假孤兒,放松了對宮中的戒備。一日,居住在宮中的莊姬由于整天提心吊膽,身體虛弱,便患了疾病。韓厥看時機已到,趁機找到一個心腹醫(yī)生裝作為莊姬看病,把孩子藏在藥箱里送出了宮。程嬰與公孫杵臼的計策早已告知韓厥。韓厥救出嬰兒后按約定的地點,找到了程嬰,把孩子交給了他,程嬰夫婦避開都城,遠(yuǎn)走他鄉(xiāng)來到盂山(今山西盂縣北)安家落戶,精心撫養(yǎng)趙氏孤兒。而韓厥在宮中則無時無刻不在為趙氏復(fù)興尋找機會。時光荏苒,一過就是十五年,趙氏孤兒在程嬰的培養(yǎng)下已長成一個文武兼?zhèn)涞娜瞬。有一天,晉景公接待完大臣,回臥室休息,忽然肚子疼起來,而且一陣疼似一陣,景公不禁痛苦地大叫起來,宮人急忙把太醫(yī)找來,號脈察色,檢查多時,也沒有診斷出病因,所以也不敢隨便下藥,晉景公又派人請來卜者占吉兇。韓厥一看到趙家復(fù)興的時機已到,派人串通占卜者。那位卜者早就傾慕趙氏的大名,愿為趙氏復(fù)出效力,當(dāng)即不謀而合。卜者來到后,拿出龜甲用火燒烤,不多時,龜甲便裂出許多縫紋。他瞇著眼睛,拿著龜紋,沉吟半響,緩緩說道:“大業(yè)的后代承受了冤屈,所以他的冤魂在作怪。”說完便行禮告退了。
晉景公不明白卜者的話意,便詢問已升為中軍主將的韓厥,韓厥解釋說:“相傳五帝之中的顓頊帝,有一個名叫女修的后代孫女,女修在織布時,有一只燕子落下一顆蛋,女修吞食了這顆蛋,生下了兒子大業(yè),大業(yè)的后代大費曾跟大禹一起治理水患,為民造福。如今大業(yè)的后代有兩宗,一宗在秦國為嬴姓,一宗在晉國為趙姓,他們對周朝都有過赫赫功績!睍x景公疑惑地問:“難道大業(yè)的后代說的就是趙氏。”韓厥說:“周厲王、周幽王殘暴無道,所以趙氏的后代才離開周朝來到晉國,從侍奉先君武侯到成公,代代有功,可以這么說,沒有趙氏,晉國就不會象今天這樣強盛,請君主為自己的國家認(rèn)真考慮!睍x景公嘆息一聲,有些絕望地說:“趙氏已被滿門抄斬,還有什么方法能挽回嗎?”
韓厥內(nèi)心一陣激動,壓低聲音,把趙氏孤兒尚存人間的真情告訴了晉景公。晉景公一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病情也似乎好了許多。為了不打草驚蛇,晉景公與韓厥秘密商議了復(fù)立趙氏的步驟和措施。韓厥先從盂山把程嬰和趙氏孤兒接回都城,藏在宮中。
一天早朝,韓厥約請文武百官到宮中問候晉景公的病情。同時在宮廷內(nèi)外布置了許多武士,以防意外。問候完畢,晉景公說:“我的病情已經(jīng)好轉(zhuǎn),病根也找到了。”大臣們想聽緣由。晉景公整衣肅神,從坐椅上站起來說:“是因為對晉國有功的趙氏蒙受冤屈引起的!边@時韓厥把程嬰和趙氏孤兒領(lǐng)到大家面前,晉景公恢復(fù)了趙家的爵位和封地,并任命救孤有功的程嬰為大將軍。隨后,韓厥帶領(lǐng)武士查封了屠府,消滅了屠氏家族,并將屠岸賈的首級祭于趙朔的墓前,為趙氏報了深仇大恨。
在今日邯鄲市叢臺公園仍保存著為韓厥、程嬰、公孫杵臼所建的三忠祠的遺址。三忠祠是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邯鄲縣令盧龍云在叢臺時所建的。祀公孫杵臼、程嬰、韓厥。后清雍正年間知縣鄭方坤曾予重修,重修三忠祠時,曾遷址于城西東名觀右,鄭以為公孫乃趙之門客,程為趙友,韓則同為列卿,“忠”字似未穩(wěn)妥,遂改名為三義祠。但未沿襲下來,后仍以“三忠”名。清雍正年間,邯鄲知縣鄭方坤在南門外為藺相如、廉頗、李牧、趙奢建四祠,后俱廢。在今日邯鄲叢臺公園尚保存有為紀(jì)念韓厥、程嬰、公孫杵臼所建的三忠祠的遺址。1980年10月邯鄲市政府在“三忠祠”和“四賢祠”的基礎(chǔ)上,重建了“七賢祠”,至今祠內(nèi)尚存有公孫杵臼、程嬰、韓厥、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邯鄲七賢的塑像七尊。
第三節(jié) 韓康有功,食采于藺
在第一節(jié)中,筆者已對藺姓源流做了考證,經(jīng)考證我們得知藺姓出自韓姓,而韓姓又出自姬姓。事實上,這涉及的是一個姓氏的來源問題。根據(jù)姓氏學(xué)界通常的說法,我國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一萬多個姓氏,由于各姓的具體情況不同,姓氏的來源也極為復(fù)雜。
大致說來,有以圖騰為姓的,如龍姓、熊姓、姒姓、姬姓等;有以官職為姓的,如卜姓、錢姓、司馬姓、尹姓等;有以職業(yè)為姓的,如張姓、屠姓、顧姓、甄姓、陶姓等;有以山河名稱為姓的,如姬姓、姜姓、媯姓等;有以先輩名字為姓的,如蘭姓、蓋余姓,慶忌姓,燭庸姓等(后三個復(fù)姓今天已不常用);有以排行、輩分為姓的,如伯姓、孟姓、仲姓、叔姓、季姓等;有以父祖名號為姓的,如文姓、武姓,哀姓、康姓、成姓、孔姓等;有以皇帝所賜為姓的,如李姓、朱姓、劉姓、金姓、厲姓等;有以外來姓為姓的,如獨孤姓、完顏姓、商姓、王姓等;有以國為姓的,如齊姓、燕姓、趙姓、韓姓、魏姓等;有以居住地和封國所在地為姓的,如郭姓、西門姓、尹姓、常姓、丘姓等;有以某種事物為姓的,如車姓、林姓、李姓、苻姓等;有以數(shù)字為姓的,如伍姓、萬姓、陸姓、戚姓等;有以季節(jié)和時間為姓的,如秋姓、夏姓、月姓、分姓,秒姓等;有以天體氣象為姓的,如虹姓、霜姓、昆姓等;有以地形地貌為姓的,如島姓、岸姓、嶺姓、江姓、山姓、田姓等;有以方位為姓的,如東姓、北姓、上姓、左姓、右姓等;有以人體部位為姓的,如耳姓、口姓、皮姓、眼姓等;有以動物名稱為姓的,如狗姓、蛇姓、牛姓、羊姓等;有以樹木花卉和民間稱謂為姓的,如梅姓、蘭姓、竹姓、菊姓、花姓、楊姓、柳姓等;有以金屬為姓的,如金姓、銀姓、銅姓、鐵姓、錫姓等;有以朝代為姓的,如宋姓、康姓、元姓、清姓等;有以行政區(qū)劃為姓的,如省姓、市姓、縣姓、鄉(xiāng)姓等;有以天干地支為姓的,如甲姓、乙姓、丁姓、丑姓、癸姓等;有以軍隊編制為姓的,如師姓、班姓、帥姓、兵姓、營姓等;有以文化用品為姓的,如墨姓、硯姓、琴姓等;有以食物為姓的,如米姓、豆姓、糕姓、飯姓等;有以日常用品為姓的,如鏡姓、枕姓、盆姓、傘姓、席姓等;有以地名為姓的,如邯鄲姓、長沙姓、長興姓、唐山姓等;有以民族為姓的,如漢姓、滿姓等?傊,姓氏的來源是極為復(fù)雜的,既有一姓多源的,如尹姓既有來自官職的,也有來自方位的。李姓既有來自事物的,也有來自皇帝所賜的。諸如此類的一姓多源的例子還有很多。當(dāng)然也有多姓一源的情況,這個較容易理解,筆者不再舉例。
那么,藺姓的來源又出自哪種呢?《中國人名大辭典·姓氏考略》中有如下記載:“藺,姬姓。晉韓厥玄孫曰康、仕趙,食采于藺,因以為氏!边@段話告訴我們,藺姓是姬姓的后裔,確切地說是后稷的后裔。(這在第一節(jié)中,筆者已作了論證,這里不再展開)晉國的大臣韓厥的玄孫韓康,在趙國任大夫之職。(一說是由于戰(zhàn)國時,韓氏在晉國失勢,韓康逃到趙國)被封在藺邑(地址在今山西離石縣,或今陜西省渭南縣附近)。于是韓康以地為姓,改韓為藺,人稱藺康,成為藺姓始祖?梢姡A姓是以封地藺邑為來源的。而藺邑的得名則源自當(dāng)?shù)貜V泛生長的一種植被,它具有狹長中空的長枝,葉生于莖的根部,花側(cè)生于莖之上部。它對環(huán)境具有極強的適應(yīng)性,不僅節(jié)水抗旱,還耐貧 、抗雜草、抗病蟲、鼠害。它不僅易管理,還有極強的經(jīng)濟價值,即莖可編席,莖髓可作燈心。它的名字就是藺草,又稱燈心草,馬藺。因此藺姓的來源也與這種植物息息相關(guān)。
附:韓康與韓康子非一人考。
筆者之所以提起這個話題,是因為學(xué)界有藺姓的始祖乃韓康子之說,但在筆者對藺姓源流的材料進(jìn)行梳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藺姓的始祖,乃是韓康而非韓康子。而且韓康與韓康子并非同一人。據(jù)《史記·韓世家》可知,韓康子乃是韓莊子的兒子,韓莊子乃是韓簡子的兒子,韓簡子乃是韓貞子的兒子,韓貞子乃是韓宣子的兒子,而韓宣子乃是韓獻(xiàn)子的兒子,韓獻(xiàn)子乃是韓厥。由此可知,韓康子乃是韓厥的五世孫。而據(jù)《中國人名大辭典·姓名姓略》附錄80頁考:“藺、姬姓。晉韓厥玄孫曰康、仕趙。食采于藺,因以為氏!迸c藺姓得名有關(guān)的韓康乃是韓厥的玄孫(即三世孫)?梢婍n康與韓康子并非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