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長沙警事 長沙 鐘山說事 長沙火車站 長沙訂票 長沙旅游 長沙電話
安德烈·波切利 (andrea bocelli,1958.9.22— )是意大利新近升起的男高音。他雙目失明,卻擁有一副好嗓子。1958年9月22日,波切利生于意大利拉亞蒂科,從小就對音樂非常敏感。7歲時開始學鋼琴,隨后又學長笛、薩克管。小小年紀就對歌劇特別感興趣。 波切利自小是一個弱視兒童,12歲時,一次踢足球的意外,使他雙眼全盲,但他不自暴自棄,堅持學唱。原因在于,37年前父親湊在他的耳邊說:“小家伙,別氣餒!這個世界屬于每一個人。雖然,你看不見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讓這個世界看見你!” 波切利畢業(yè)于比薩大學,取得法律博士學位,做了一年的法律工作,30歲才開始學聲樂。他的第一位聲樂老師是貝塔里尼,三年后又隨柯萊里學唱,帕瓦羅蒂在歌唱上也給過他重要的意見:“記住要唱得柔和,不要強迫用嗓……”,至今他像說話似的歌唱就是受到帕瓦羅蒂的啟示。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意大利著名搖滾歌手佐凱洛聽到波切利的演唱,大為欣賞,立即聯(lián)同他唱《求主憐憫歌》,即獲得1993年圣雷莫音樂節(jié)最佳新人獎。 1994年,他首張個人專輯《寧靜的夜海》再獲得圣雷莫音樂節(jié)大獎,打進了意大利流行榜十大之一,他與莎拉·布萊曼灌唱的《告別的時刻》一曲,更是盛興一時,成為歐洲流行榜冠軍歌,奠定了他的國際流行歌手的地位。 1994年,他應邀參與在摩德納舉行的帕瓦羅蒂與流行群星音樂會的演出,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 繼《意大利之旅》之后,1997年他推出《浪漫曲》,以嶄新的演繹方法突破了古典、流行的界限,雄踞荷蘭、比利時、瑞典、法國、奧地利、德國、意大利流行榜。其實,波切利是學bel canto的,卻以pop闖進樂壇,而且搞出了名堂。 "我認為流行音樂在我的古典音樂事業(yè)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即使如卡魯索、吉利等偉大的男高音歌唱家也曾唱過流行歌曲啊。通過流行音樂,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進入劇院觀賞歌劇。"波切利如此說,也是如此做的。 波切利在他的《歌劇詠嘆調(diào)集》中充分展示了他的大膽與能力,所選唱的曲目都是傳統(tǒng)男高音中最難唱和最富于技巧性的詠嘆調(diào),有普契尼"冰冷的小手"(《藝術(shù)家的生涯》)、奇妙的和諧、"今夜星光燦爛 "(《托斯卡》)、"再見吧,可愛的家"(《蝴蝶夫人》);威爾第的"善變的女人"(《弄臣》);比才的"花之歌"(《卡門》)等,一個新秀能將這些沉重的詠嘆調(diào)"啃"下來已算不錯,唱法也比較正統(tǒng)、自然、舒服,始終保持著柔和的音色和穩(wěn)定的聲音,不過重也不太沖,聽來令人放心。 他高聲區(qū)的close是采用母音變圓變暗的唱法,有很強的穿透力,混合共鳴使用得很好,也就是說他的close給人的感覺聲音是從胸、腹中發(fā)出的。如他帶有胸聲唱出9個high c的"多么快樂的一天",有著帕瓦羅蒂的影子。 波切利得獎紀錄:1998美國告示牌雜志最新年度大獎雙冠軍;世界音樂類最佳藝人,古典音樂類最佳藝人。1999格萊美獎最佳新人獎提名,1999新曲《the prayer》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原聲帶歌曲》提名(與席琳狄翁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