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滴天,發(fā)了個癲,天天落雨,內(nèi)褲發(fā)霉冒滴圈(穿)。又到了問長沙晴為何物的時節(jié)了,每年2-5月春雨綿綿,十日雨半天晴半天陰。 趁雨停歇,半空的晴云露了一會臉又陰沉下來了。下午匆匆前往岳麓山頂打卡麓山禹王碑,看到這小小瀑布,你應該知道我選擇的是哪一道大門上山了吧? 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提質(zhì)升級,多年的露天老式纜車光榮退休了,而今橘紅色的轎廂纜車吸引的多半是外地游客吧。坐過老式纜車的朋友可以評論區(qū)分享一下感受哦。 也許好些日子沒爬至山頂,衣服穿得太厚實,體力大不如前,中途亭間休息一會,喝水恢復一下體力,繼續(xù)往上爬。 高山滑道,排著長隊,購票小妹妹說下一批是40分鐘后,游客多為操著廣東福建口音的朋友。依稀記得多年前玩過一次滑道,坐在類似撮箕的不銹鋼車里,前面還有一個扶手,盡管岳麓山才300來米,算不上高山,但是一群人次第滑下去還是挺拉風的。 在此碑前駐足休憩的人不少,常常會被眼前兩個字難住,讀法五花八門,捧腹不已,你幫我認認這倆字究竟念什么? 看到這石墻,斑駁、滄桑、厚重,特別是上面刻著的字符,似蝌蚪鳥篆,比剛才那兩字更加難認了,簡直天書,目的地應該近咫尺了。 循著標識前行150米,左手邊護欄新雕刻的圖案都是飛禽走獸,栩栩如生,擦肩而過的游客絡繹不絕。 終于達到麓山禹王碑,正好在軍事基地雷達站的后下方,圍墻內(nèi)的迷彩圓球用來做什么的呢?駐足觀看摹刻的人也不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禹王碑,2013年3月5日公布的同一批的全國文保長沙有好幾處,諸如湖南大學近現(xiàn)代歷史建筑群,咸嘉湖路上的望月公園(漢王陵遺址公園),馬王堆漢墓遺址等等。你可否打卡過了呢? 這是從湖南大學登高路南大門上山線路,經(jīng)愛晚亭右上角清風泉拾級而上,山勢陡峭,路途近,直達禹王碑。 這一道石門,乍看真有穿越之感,設計者匠心獨運,那邊貌似一枚外國朋友,也是喜歡文旅的吧。 大宋嘉定,1212年,感謝何致游南岳經(jīng)樵夫指引,尋到岣嶁峰母碑拓碑至岳麓山頂,才有今天的麓山禹碑,掐指一算距今810多個春秋了。 這就是岣嶁峰拓碑原物麓山禹王碑,據(jù)此二次拓刻的禹王碑遍布全國各處,韓國日本也有拓碑拓片。 77個蝌蚪鳥撰文,甲骨文考古專家郭沫若研究了三年,最后慚愧地向外公布只辨認出三個字,究竟是哪三個字呢? 介紹上赫然入目的一個個人名,都是大禹文化保護和傳承的功臣,在此感恩謝過! 旁邊的摩崖石刻,“大觀”二字是乾隆年間岳麓書院山長歐陽正煥題寫,他曾修葺過自卑亭,書寫“整齊嚴肅”為院訓,猶存講堂。民國人士陳新亞書寫的“虞夏遺風”贊美的就是大禹精神傳承至今吧。 老長沙電視臺發(fā)射塔修葺一新,可謂是岳麓山的地標之一了,見證了多少了游客的聚散。 麓山禹王碑前新辟出一個觀景平臺,視野開闊,游目騁懷,放浪形骸于外,俯瞰長沙千萬家。 打卡完麓山禹王碑,吹著山間谷底風,坐在石基上,正打算吃幾片干紅薯片充充饑,走過來一只灰白母狗,分明是剛下了狗仔,我給了它一塊,有點粘牙,后來幾塊就直接囫圇吞下去了,狗狗真的是餓了。 一路石階蜿蜒而下,行至湖南大學紅葉樓,家家準備晚飯,不知誰屋里豆豉炒辣椒,香味撲鼻,快步趕往985高校四食堂點了一碗紅燒牛肉粉,下肚巴適得很。環(huán)顧四周,鄰座不是碩士就是博士。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