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有一輛吉利車,第一年的交強險和商業(yè)險都是太平洋保險。今年4月,車子的保險即將到期!有個自稱是太平洋保險的業(yè)務員,幫我們出的一個交強險,是太平洋公司的,之后商業(yè)險出單出了個什么太保的。我們當時就有點懷疑,他說太保是太平洋的簡稱,旗下的公司,我們信了他。”
于是,林先生就通過這名業(yè)務員辦理了續(xù)保,交強險加商業(yè)險一共3000元左右。
前段時間,車子出了事故!追尾前車,我們這邊全責,前車報價大概是8千多元,我這邊是1萬4千多元。交強險跟商業(yè)險兩邊都聯系了,交強險賠了2千元, 商業(yè)險說沒達到更換標準,最多給2千元,但這2千元也一直沒有核下來。”
林先生說,當時購買的商業(yè)險里,有12萬保額的車損險,現在只能賠2千,他覺得很不合理,于是又仔細看了看合同,這才發(fā)現當初簽的那份所謂的商業(yè)險“保單”,其實只是一份服務合同,抬頭名為太保汽車安全服務商業(yè),服務人為合肥太財保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才知道合肥太財保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跟太平洋保險公司一點關系都沒有,就是掛羊頭賣狗肉,我們當時不懂,這個條例跟保險合同是一模一樣的。事故出來后,我們才知道這個不能買,后悔死了!”
記者聯系上了太保汽車的一位“定損員”,據林先生說,理賠事宜就是跟他對接的。這位“定損員”表示:“可以理賠,我們核出來的價格是2千元。”
當記者問及服務合同上的合肥太財保交通科技公司與太平洋保險是何關系時,這位定損員回復:“沒關系,我們不是保險公司,是汽車服務公司。”
為了進一步核實情況,記者試圖聯系當初給林先生續(xù)保的業(yè)務員,但多次撥打均無人接聽。記者查詢發(fā)現,合肥太財保交通科技公司已更名為濟寧合肥太財保交通科技公司,但這家公司已處于注銷狀態(tài)。
服務合同上有一個全國熱線電話,記者打了過去。雖然一直沒有打通,但在提示音里,記者聽到了熟悉的字眼 ——“統(tǒng)籌 ”。針對保險買成統(tǒng)籌的糾紛,《小強熱線》已經報道多次,今年1月,寧波的陳先生向我們反映,他買了華安聯動的統(tǒng)籌,連400塊的理賠都成了難題。
記者查了一下,這家太保(深圳)機動車安全統(tǒng)籌服務公司是最高人民法院所公示的失信企業(yè),已被列為限制高消費企業(yè)。隨后記者聯系上了太平洋保險官方客服,客服表示:“他給你買的應該是眾籌的保險,跟太平洋沒有關系。”
目前,林先生已經向當地的銀保監(jiān)部門進行了反映。
小編也要提醒大家:近幾年有一些公司披著正規(guī)保險公司的“外衣”,誘導消費者購買所謂“統(tǒng)籌險”或“交通安全服務”,實際上,這些“統(tǒng)籌險”或“交通安全服務”并非正規(guī)保險,相關賠償并不能按照保險賠償標準和規(guī)范來進行,導致糾紛頻發(fā),大家在簽署合同時,一定要仔細審查!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