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壯年到暮年
他用一生探索宇宙的奧秘
他放棄高薪毅然回國
踏遍山水 歷盡坎坷
22年鑄就大國重器
他就是南仁東
1993年,國際無線電科學聯(lián)盟大會在日本東京召開。在這次會議上,多國天文學家聯(lián)合提出了一個宏偉計劃: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
剛剛擔任北京天文學會理事長的南仁東與一批國內天文學者達成共識,爭取把這個大射電望遠鏡建在中國。
然而不久后,一封來自荷蘭同行的郵件給南仁東等中國的天文學家們澆了一盆冷水。
甘恒謙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研究員
這個朋友當時很善意地提醒南仁東說,他不相信一個發(fā)動機都造不好的國家,能造出大型射電望遠鏡。
國外朋友的這句話大大沖擊了南仁東的內心,也反映了當時國際天文學界對中國的印象。外國同行的不信任,國際合作不明朗的態(tài)度,都釋放著外界并不看好中國的信息。
結合種種原因,中國的天文學家們認為不能再等下去了。南仁東和同事們反復研究,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由中國獨立建造新一代大射電望遠鏡,而且口徑至少要超過300米。
南仁東(生前采訪)
時任中國天眼(FAST)工程
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
望遠鏡,它的靈敏度就取決于口徑。當時做了決策,就把它完全獨立地做成一個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當時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還不到30米,要獨立建造口徑500米的射電望遠鏡,在當時被看作是一個浩大工程。工程該怎么建?建在哪里?能不能建成?都是未知數(shù)。
在國內外均沒有任何相關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南仁東帶領他的團隊一步一個腳印,遇山開路,逢水搭橋。
葉叔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是天文也懂,技術也很精。在天文界,這種人是很寶貴很難得的。
然而,一心撲在項目上的南仁東,在工程還未完工時被診斷為肺癌晚期。
患病以后,感覺時間不多的南仁東心情愈發(fā)迫切。在他心里,未完成的工程永遠是第一位。
南仁東
時任中國天眼(FAST)工程
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
我這個人比較講信用,答應別人的事我拼命也要做。這是對工程的責任感,對國家的責任感。
不久后,做完手術的南仁東又出現(xiàn)在了工地上。由于手術傷及了聲帶,他只能操著嘶啞的嗓音在現(xiàn)場了解工程進度和具體細節(jié)。
2016年9月,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天文學大科學裝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正式落成。
對于這一天的到來,南仁東期盼了整整22年。他說:“這是一個充滿風險,同時勢在必得的一場戰(zhàn)斗,我們最后成功了!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中,把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稱為“中國天眼”。“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體量最大且探測距離最遠的射電望遠鏡,可以達到137億光年之遠。
綜合性能領先國際平均水平20年的“中國天眼”,標志著在這個領域落后多年的中國終于趕超到了世界最前沿。
菲利普·戴蒙德
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項目 總干事
這是獨一無二的。從幾年前的一片荒蕪到現(xiàn)在,真的很偉大。我不認為任何別的國家能夠做到這些。
“中國天眼”建成后,就開始發(fā)揮它的重要作用。2018年,它首次發(fā)現(xiàn)一顆距離地球約4000光年的新毫秒脈沖星,這有助于揭示宇宙誕生和演變的奧秘。但令人惋惜的是,南仁東并沒有看到這次成果。
2017年9月15日,北京時間23點23分,南仁東因病去世,享年72歲!疤煅邸比紵怂嗄甑纳,可惜他沒有等到“天眼”睜開的那一天。
南仁東永遠閉上了眼睛,卻為祖國和人類打開了另一只“天眼”。如果有一天真的觀測到外星文明,那一定會有“中國天眼”的功勞!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