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黃河東岸,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歷史的變遷和沉淀,也形成了河津獨具特色的年俗文化。
正宗的黃河大鯉魚,嘴巴小,眼睛前凸,整體身形呈流線型,金黃色,最重要的是,它的尾巴是紅顏色。
糖醋黃河大鯉魚
首先要給處理好的鯉魚改刀,然后抹上淀粉和雞蛋調(diào)和的面糊,在油鍋中炸至兩面金黃。然后,把番茄汁和白糖調(diào)制的汁兒均勻地撒在魚身上,一道糖醋黃河大鯉魚就做好了。外皮焦脆,肉質(zhì)緊實,酸甜可口,別有一番風味。
鯉魚躍龍門
首先要給魚去骨,然后把魚肉切成片,放入當?shù)氐氖磷哟缀屯燎鄄穗缰贫昼。腌制好的魚片加入淀粉和蛋液攪拌,然后包入調(diào)制好的羊肉餡兒。在表皮裹上一層面包屑之后,入油鍋炸至金黃,就可以擺盤了。
山西是面食的故鄉(xiāng),在晉南的河津,過年自然也離不了面食。
水缸里漂著一個盤子,盤子里點著一根蠟燭,蠟燭兩旁放著一對用面制作成的魚,這是河津當?shù)靥赜械囊环N年俗——漂魚,寓意年年有余。
過年時蒸的花饃種類有十多個,而且各個都有說法。
這個是“布袋”,就是說干活兒的時候力氣大,是給男孩和男人吃的,女的不能吃。
這個饃饃叫“巧姑姑”,是給未出嫁的女孩兒吃的。按照風俗,吃“巧姑姑”之前,還要先唱一首歌謠,希望“巧姑姑”讓自己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心靈手巧。
相比較花饃來說,面花的制作工藝就復雜多了,不僅要做出各種花和飛禽走獸的造型,而且還要點綴上各種色彩。
新媳婦過年時回娘家必須帶面花,面花制作越復雜,表示對娘家越重視。跟花饃不同,面花是用油炸出來的。
同樣是面食,麻花在晉南人心目中占有的分量似乎更重一些。
剛出鍋的麻花還是軟的,表皮金黃,焦脆,而里面面香味十足,有韌性,越嚼越香。等麻花徹底放涼之后,口感變得十分酥脆。
河津的年糕被制作成了餃子的形狀,炸制后呈金黃色,形狀像個金元寶。
年糕跟麻花都是臘月里炸好正月里吃,年糕吃的時候要用蒸鍋蒸一下,更加的軟糯香甜。
銅火鍋在河津人的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過年吃銅火鍋,圖的是個紅紅火火,熱熱鬧鬧。
焯過的白菜墊底兒,依次放入海帶、粉條、豆腐和炸制的丸子、排骨以及五花肉等十多種菜品。倒入一大碗高湯,然后點起中間的木炭,熱氣騰騰的火鍋就可以上桌了。
鬧社火
俗話說,“春節(jié)要熱鬧,鑼鼓加社火”。鬧社火是河津人過年期間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項目。
河津市小梁鄉(xiāng)南原村的花鼓遠近聞名,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整個村子里上至八十歲的老人,下到六、七歲的孩子都能上陣表演。
抬閣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藝術形式,一架抬閣就是一出折子戲,一個故事,一段傳說。有西湖借傘、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小老虎搶親和掛畫等,各個構思奇妙,設計精巧。
年夜飯
炸馬蓮,是黃蘇親一家每年過年都要親手制作的一道美食。由瘦肉和紅薯淀粉炸制而成。
馬蓮可以直接放到火鍋里吃,也可以做湯。黃蘇親今天的做法是蒸馬蓮。在馬蓮上放上大料、辣椒和大蔥,直接入鍋蒸四十分鐘就可以上桌了。
風油葫蘆,在干面粉里倒入適當?shù)氖秤糜,把面和成團,并用開水燙半分鐘,
之后倒掉開水,把面團翻面,再燙一次。然后在燙過的面團中加入雞蛋和酵母粉,用筷子沿著同一個方向充分攪拌。抓一把攪拌好的面糊,用手擠出球狀面團,送入油鍋。炸好的風油葫蘆表皮焦黃、鮮亮。把白糖在鍋內(nèi)融化成糊狀,倒入風油葫蘆,快速攪拌幾下,一道拔絲風油葫蘆就做好了。
逢年過節(jié),河津人餐桌上同樣少不了傳統(tǒng)的“七碟子八碗”,就是七個涼菜和八個蒸碗,張敏齋今天選取的是“八碗”中的四個碗。
蒸丸子、蒸甜米和蒸酥羊肉都比較簡單,只需把食材擺入蒸碗就行了。而蒸梨肉的做法就有些講究了。首先把一顆梨切成片狀,然后選用偏肥的五花肉,同樣切片。往蒸碗里放時,要一片肉、兩片梨隔離開。蒸碗需要在蒸鍋里蒸四十分鐘。
隨著夜幕的降臨,一桌豐盛而又具有濃重當?shù)靥厣哪暌癸垟[上了餐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團團圓圓,和和美美,這就是河津年的味道。
河津人過年習俗:
鯉魚躍龍門可以是一道氣勢恢宏的大菜,一個普通的銅火鍋是吃出了紅紅火火的感覺,花饃、面花、麻花,還有拔絲風油葫蘆,面食竟然也能做出這么多花樣來。
不僅美食多,而且還很熱鬧,花鼓、抬閣、剪窗花,熱鬧中又蘊含文化氣息。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